【虎踞龙盘典故】“虎踞龙盘”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地势险要、气势雄伟或人才荟萃之地。这个典故最早见于《三国志·吴书·诸葛亮传》,讲述了诸葛亮对南京(古称建业)地理形势的评价。
一、典故来源
据《三国志》记载,东汉末年,刘备派诸葛亮前往江东与孙权结盟,共同对抗曹操。诸葛亮在观看了金陵(今南京)的地形后,曾对孙权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钟山像一条盘旋的龙,而石头城则如猛虎般盘踞,这样的地方是帝王居住的地方,适合建立都城。
后来,“虎踞龙盘”便成为形容南京地势险要、风水绝佳的代名词,也常用来比喻英雄豪杰聚集之地。
二、历史意义
“虎踞龙盘”不仅描述了南京的地理优势,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历史上,南京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包括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以及明朝和太平天国等。这些朝代的兴衰,也印证了“虎踞龙盘”的说法。
此外,这一典故也常被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汇聚一堂,形成强大的势力或氛围。
三、现代应用
如今,“虎踞龙盘”不仅用于地理描述,也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影视、政治等领域,象征着一个地区或群体的强大与繁荣。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典故出处 | 《三国志·吴书·诸葛亮传》 |
原文内容 | “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也。” |
地理含义 | 描述南京(建业)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
历史背景 | 东汉末年,诸葛亮为刘备出使江东时所言 |
文化意义 | 象征帝王之都、风水宝地、英雄聚集之地 |
现代用法 | 用于形容地势险要、人才荟萃或势力强大 |
相关朝代 | 东吴、东晋、南朝、明、太平天国等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虎踞龙盘”不仅是对地理环境的赞美,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既是古代军事战略的体现,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