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马可待是什么意思】“倚马可待”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文学》,原意是靠着战马就可以等待完成,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后来多用来比喻才思敏捷,写文章非常快,不需要太多时间就能完成。
一、成语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倚马可待 |
拼音 | yǐ mǎ kě dài |
出处 | 《世说新语·文学》 |
原意 | 靠着战马就可以等待完成,形容写作速度快 |
现代用法 | 形容人思维敏捷,写作或做事效率高 |
近义词 | 文思泉涌、笔走龙蛇、一挥而就 |
反义词 | 呆若木鸡、慢条斯理、迟疑不决 |
二、详细解释
“倚马可待”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的典故中。据传,东晋名士王勃在一次宴会上,有人出题让他即兴赋诗,他一边靠在马上一边快速构思,很快就完成了诗作,因此得名“倚马可待”。后人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在写作或表达时思路清晰、反应迅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这个成语常用于称赞他人写作能力强、思维敏捷,也常用于文学创作、演讲、写作等场合。
三、使用示例
1. 他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快,真是倚马可待。
2. 这位作家文思如泉,每次都能倚马可待地完成作品。
3. 在会议上,他的发言逻辑清晰、语言流畅,真可谓倚马可待。
四、注意事项
虽然“倚马可待”多用于褒义,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能带有轻微的贬义,比如形容某人过于急躁、不细致,只求速度而不重质量。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上下文。
五、总结
“倚马可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的是高效与敏捷。它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才情,也适用于现代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反应和高效执行的情况下。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