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矍铄的意思是什么】“精神矍铄”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虽然年岁已高,但依然神采奕奕、精力充沛。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对老年人身体状态的赞美,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精神 | 指人的神气、活力、注意力等 |
矍铄 | 形容老年人精神好、有生气 |
组合起来,“精神矍铄”就是指一个人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显得非常有精神、有活力,看起来很健康、很有朝气。
二、出处与用法
“精神矍铄”最早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援虽老,犹能饭,精神矍铄。”这句话描述的是马援虽然年迈,但依然精力旺盛,能够吃得好、精神好。
现代汉语中,“精神矍铄”多用于形容年长者,尤其是中老年人,表示他们虽然年龄大了,但依旧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精力充沛、神采奕奕、老当益壮 |
反义词 | 萎靡不振、无精打采、老态龙钟 |
四、使用场景举例
- 日常交流:
“你爷爷真是精神矍铄,走路都挺直腰板。”
- 书面表达:
“这位退休教师虽然年过七旬,但精神矍铄,仍坚持每天读书看报。”
- 新闻报道:
“在最近的社区活动中,许多老人精神矍铄,积极参与各类活动。”
五、总结
“精神矍铄”是一个褒义词,用来形容年长者依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体力。它不仅是对身体健康的肯定,也是对积极生活态度的赞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这个词来表达对长辈的敬意与欣赏。
小贴士:
在使用“精神矍铄”时,要注意语境,避免在不适合的场合使用,以免造成误解或不合时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