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吞活剥成语解释】“生吞活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东西整个地吞下去,不加咀嚼”,比喻对事物的理解或吸收不加分析、不加思考,只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在学习、写作或工作中没有深入理解内容,只是机械地模仿或复制他人观点的人。
该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杂纂》,原意是形容人吃东西时狼吞虎咽,后来引申为对知识或思想的粗浅接受方式。在现代语境中,“生吞活剥”多用于贬义,强调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成语解释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生吞活剥 |
拼音 | shēng tūn huó bō |
出处 | 唐·李商隐《杂纂》 |
本义 | 把食物整个吞下,不加咀嚼 |
引申义 | 对知识或观点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 |
用法 | 贬义,用于批评缺乏独立思考的行为 |
近义词 | 依样画葫芦、照本宣科、囫囵吞枣 |
反义词 | 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深入理解 |
例句 | 他只是生吞活剥地背诵了文章,根本没有理解其含义。 |
总结
“生吞活剥”这一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对知识或信息的浅层次接收,强调的是盲目模仿、缺乏思考的学习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避免这种做法,而应注重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加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