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其不备的意思】“攻其不备”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兵法的成语,出自《孙子·谋攻》:“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后世引申为在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发动攻击,以取得优势。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起行动,从而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攻其不备 |
| 拼音 | gōng qí bù bèi |
| 出处 | 《孙子·谋攻》 |
| 含义 | 在敌人没有防备时发起攻击,取得胜利 |
| 用法 | 多用于军事、战略、竞争等场景,表示突袭或出其不意的行动 |
二、出处与演变
“攻其不备”最早出现在《孙子兵法》中,是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孙子主张“以正合,以奇胜”,即在正面作战的同时,要善于利用敌人的疏忽和弱点,发动奇袭。这种策略在后来的战争中被广泛运用,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汉朝对匈奴的突袭等。
随着时间推移,“攻其不备”不仅用于军事领域,也逐渐被引申到商业竞争、政治斗争、体育竞技等多个方面,成为一种智慧取胜的象征。
三、实际应用举例
| 场景 | 应用示例 |
| 军事 | 在敌人未设防时发起突袭,迅速占领阵地 |
| 商业 | 对竞争对手在市场布局尚未完善时发起价格战或产品攻势 |
| 竞技 | 在对手状态不佳时发起关键一击,赢得比赛 |
| 政治 | 在对手政策尚未公布前,提前发布有利信息,掌握主动权 |
四、成语使用建议
- 适用场合:适合描述突然、有效、出人意料的行动。
- 避免误用:不要用于形容“无准备”的失败,而是强调“有计划地利用对方的无备”。
- 搭配词语:常与“出其不意”、“趁虚而入”等词连用,增强表达效果。
五、总结
“攻其不备”是一种智慧与策略并重的行动方式,强调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抓住对方的薄弱环节,实施有效的打击。它不仅是古代兵法的核心思想之一,也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团队合作,学会“攻其不备”的思维方式,都能帮助我们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