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分900分怎么算的】高考是中国最重要的选拔性考试之一,长期以来,全国大部分省份的高考总分是750分,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以及文综或理综各300分。但近年来,部分省份试点“高考总分900分”的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高考总分900分”是怎么计算的?下面将从背景、构成和计算方式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背景介绍
高考总分900分的模式主要出现在一些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如上海、浙江、北京、天津等。这些地区在2014年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逐步推行“3+3”或“3+1+2”的选考模式,使得考试科目和计分方式发生了变化。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部分省份将高考总分调整为900分。
二、高考总分900分的构成
高考总分900分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考试项目 | 分数 | 说明 |
| 语文 | 150分 | 全国统考科目 |
| 数学 | 150分 | 全国统考科目 |
| 外语 | 150分 | 全国统考科目(含听力) |
| 物理/历史 | 100分 | 选考科目之一(根据文理科选择) |
| 化学/政治 | 100分 | 选考科目之一 |
| 生物/地理 | 100分 | 选考科目之一 |
| 技术/信息技术 | 100分 | 部分地区选考科目 |
> 注: 不同省份的具体科目设置略有差异,例如“3+1+2”模式中,学生需在物理或历史中选一门,再从其他科目中选择两门作为选考科目。
三、高考总分900分的计算方式
在“高考总分900分”的模式下,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必修科目(语文、数学、外语)
每科满分150分,共450分。
2. 选考科目(物理/历史 + 两门其他科目)
每科满分100分,共300分。
3. 综合素质评价(部分地区)
部分省份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成绩,占一定比例(如10%),但通常不计入总分。
因此,总分为:
450(必修) + 300(选考) = 900分
四、与传统750分模式的区别
| 项目 | 传统750分模式 | 新高考900分模式 |
| 必修科目 | 语文、数学、外语(各150) | 同上 |
| 文综/理综 | 300分 | 取消,改为选考科目 |
| 选考科目 | 无 | 3门选考科目,每科100分 |
| 总分 | 750分 | 900分 |
| 科目灵活性 | 固定组合 | 自主选择 |
五、总结
高考总分900分的模式是新高考改革的一部分,旨在提升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它通过增加选考科目和调整计分方式,使高考更加科学、公平。对于考生而言,了解这一模式的构成和计算方式,有助于更好地规划学习方向和应对考试。
表格总结:
| 项目 | 分数 | 说明 |
| 语文 | 150 | 全国统考 |
| 数学 | 150 | 全国统考 |
| 外语 | 150 | 全国统考(含听力) |
| 选考科目1 | 100 | 物理/历史(任选其一) |
| 选考科目2 | 100 | 化学/政治/生物/地理等 |
| 选考科目3 | 100 | 剩余科目中选一门 |
| 总计 | 900 |
如你对所在省份的具体政策有疑问,建议查阅当地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最新文件,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