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生的简介资料】伏生,原名伏胜,字子贱,是秦汉之际著名的儒学学者和经学家。他以保护《尚书》而闻名,对后世儒家经典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期,伏生将《尚书》藏于墙壁之中,使其得以保存下来。汉初,他因年事已高,无法亲自传授,便由其女伏氏代为传述,成为《尚书》流传的重要桥梁。
伏生一生致力于儒家经典的研究与传播,虽身处乱世,仍坚持文化传承的责任,被誉为“书圣”。他的事迹不仅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忠诚与担当,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伏生简介资料表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伏胜(又名伏生) |
| 字 | 子贱 |
| 生卒年 | 约公元前260年—公元前155年 |
| 籍贯 | 山东济南 |
| 身份 | 儒家学者、经学家 |
| 主要贡献 | 保护并传承《尚书》 |
| 历史背景 | 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期 |
| 事迹 | 将《尚书》藏于壁中,避免失传 |
| 影响 | 成为《尚书》传承的关键人物 |
| 后世评价 | 被尊为“书圣”,儒家文化传承者 |
伏生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文化精神的象征。他在艰难环境中守护经典,展现了知识的力量与文化的韧性。今天,我们能够接触到《尚书》的原文,离不开伏生当年的坚持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