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于1046年所作的一篇散文,全文以岳阳楼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这篇文章不仅文辞优美,而且思想深刻,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一、文章
《岳阳楼记》通过描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色和迁客骚人的不同情感,引出作者对人生、仕途和社会责任的思考。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1. 开头介绍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
2. 描述不同人面对岳阳楼景色时的不同情绪(或悲或喜);
3. 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
4. 表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凝练,情感真挚,体现了范仲淹作为士大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主要内容对比表
| 内容板块 | 内容概要 | 作者情感/态度 |
| 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 位于巴陵郡,风景优美 | 展现自然之美 |
| 景色描写 | 阴晴变化,气象万千 | 表达对自然的赞美 |
| 迁客骚人的情感 | 或悲或喜,因景而动 | 揭示人的情绪易受环境影响 |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强调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 表达独立人格与精神自由 |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提出士大夫应有社会责任感 | 体现儒家仁政思想 |
三、文章价值与影响
《岳阳楼记》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思想性极强的文章。它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倡导一种积极入世、心系天下的精神。这种思想在后世对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许多文人志士的精神追求。
此外,文章的语言简洁流畅,修辞手法多样,如对偶、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其成为中国古典散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结语:
《岳阳楼记》以其深刻的哲理、优美的语言和高尚的情操,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瑰宝。范仲淹通过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个人才华,更传递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理想主义精神。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