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而取义者也的出处】一、
“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儒家思想中非常著名的一句话,强调了在生命与道义之间,应当选择道义。这句话体现了孟子“义利之辨”的核心思想,主张人应以道德为重,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在古代中国,这句话被广泛引用,成为许多仁人志士的精神指引。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繁,在历史人物的事迹中也常被提及,如文天祥、岳飞等人的行为都体现了这种精神。
本文将通过表格形式,对“舍生而取义者也”的出处、含义、相关文献及历史影响进行简要总结,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这一经典语句的背景和意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孟子·告子上》 |
原句内容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作者 |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 |
语句含义 | 在生命与道义无法同时获得时,应选择道义,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
哲学思想 | 强调“义”高于“生”,体现儒家“重义轻生”的价值观。 |
历史影响 | 被后世文人、士大夫奉为人生信条,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坚守气节。 |
常见引用 | 文天祥《正气歌》、岳飞《满江红》、史可法等人事迹中均有体现。 |
现代意义 | 在当代社会,仍被用来强调道德操守、社会责任和牺牲精神。 |
三、结语
“舍生而取义者也”不仅是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表达,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人格理想与道德选择的经典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重大抉择时,应以更高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行动的价值。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精神依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