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窥园什么意思】“目不窥园”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专心致志地学习或工作,连院子里的景色都不愿意看一眼。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刻苦钻研的精神,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意义。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目不窥园 |
拼音 | mù bù kuī yuán |
出处 | 《后汉书·王充传》:“时天下多事,而独守节,不为权贵所屈。遂闭门读书,目不窥园。” |
释义 | 形容人专心致志,不被外界干扰,专注于学习或工作。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勤奋好学、专注认真。 |
近义词 | 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埋头苦干 |
反义词 | 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分心走神 |
二、成语来源与典故
“目不窥园”最早出自《后汉书·王充传》。文中记载东汉时期的学者王充,为了潜心研究学问,长期闭门不出,甚至连院子里的风景都不愿看一眼。他这种一心向学、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后来被引申为“目不窥园”,用来赞美那些专心致志、刻苦学习的人。
三、现代应用与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目不窥园”虽然不再指真的不看院子,但其精神内核依然适用。它提醒我们:
- 学习或工作时要专注,减少外界干扰;
- 培养自律意识,提升效率;
-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沉静与坚持。
四、总结
“目不窥园”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着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执着以及对自我修养的追求。无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这种专注、坚韧的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可继续关注本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