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的脍炙是什么意思】“脍炙人口”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作品或言论非常受欢迎,广为流传。但很多人对这个成语中的“脍”和“炙”具体指什么并不清楚。下面我们将从字义、出处以及现代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解析
1. 脍炙人口的含义:
“脍炙人口”原意是指美味的食物人人喜爱,后来引申为好的诗文、言论等被广泛传诵,深受人们喜爱。
2. “脍”与“炙”的字义:
- 脍(kuài):指的是细切的肉,多为生食,如脍鱼、脍肉等,是古代的一种美食。
- 炙(zhì):指的是烤肉,即把肉放在火上烤熟,也是古代常见的美味。
这两个词原本都是指美味的食物,后来被用来比喻精美的文章或动人的语言。
3. 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唐代诗人张籍的《同柳闻莺》:“此句能令老吏惊,新声可喜非吾意。况复逢春不自吟,欲将此语教他人。君不见,古人作诗皆有情,今人作诗徒费声。若使人间无此句,谁将脍炙奉朝廷?”
后世逐渐演变为“脍炙人口”,用来形容文学作品或言论的广受欢迎。
二、总结表格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引申义 | 出处 | 现代用法 |
脍 | kuài | 细切的肉,多为生食 | 美味食物 | 唐代张籍《同柳闻莺》 | 形容精美作品 |
炙 | zhì | 烤肉 | 美味食物 | 唐代张籍《同柳闻莺》 | 形容动人语言 |
脍炙人口 | kuài zhì rén kǒu | 美味食物人人喜爱 | 优秀作品广为流传 | 唐代张籍 | 形容作品受大众欢迎 |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写作或口语中,“脍炙人口”可用于形容:
- 一首好诗
- 一部经典小说
- 一段感人至深的演讲
- 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广为流传”和“受到喜爱”,而不是单纯的好坏。因此,在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合理搭配。
四、结语
“脍炙人口”虽然字面看起来有些古奥,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却十分丰富。了解“脍”和“炙”的本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深层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它已成为表达作品受欢迎程度的重要词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