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甄选问答 >

公仪休拒收鱼的原文和翻译

2025-10-01 23:33:30

问题描述:

公仪休拒收鱼的原文和翻译,有没有大神路过?求指点迷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1 23:33:30

公仪休拒收鱼的原文和翻译】《公仪休拒收鱼》是一则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的经典寓言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公仪休拒绝接受他人赠送的鱼,以表明自己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的高尚品德。以下为该文的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并附有总结表格。

一、原文:

>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公仪休曰:“夫唯嗜鱼,故不受。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无鱼而免于相,虽不嗜鱼,犹能自给鱼。”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二、现代汉语翻译:

公仪休在鲁国担任宰相时,特别喜欢吃鱼。有人送鱼给他,他却不接受。他的学生劝他说:“先生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这是为什么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如果接受了别人的鱼,就可能因为受贿而被罢免相位,到那时即使再想吃鱼,也无法自己买来吃了;如果不接受鱼,虽然暂时不吃,但还能靠自己的俸禄养活自己。”

三、与分析:

公仪休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士大夫“清廉自律”的思想。他深知权力与利益之间的关系,明白一旦接受贿赂,可能会失去职位,最终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这种“宁可无鱼,也不失节”的精神,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四、总结表格:

项目 内容说明
故事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主人公 公仪休(春秋时期鲁国宰相)
故事梗概 公仪休因爱吃鱼而不接受他人送鱼,强调清廉自律的重要性。
学生提问 “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公仪休回答 因为嗜鱼才不接受,否则可能因受贿而失去官职,最终无法自给。
核心思想 清廉自律、不贪图私利、权责分明
现实意义 强调廉洁从政的重要性,警示官员不要因小失大,保持操守。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廉洁”二字的重视,以及他们如何在权力与欲望之间做出理智的选择。公仪休的行为不仅是个人道德的体现,更是对当时政治风气的一种积极引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