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这副对联“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出自清代文人郑板桥之手,以其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广为流传。它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美景,既有水边杨柳的柔美,又有园中杏花的绚烂,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诗意与生机。
这幅对联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春日晨景图。上联“两岸晓烟杨柳绿”,写的是江河两岸清晨的薄雾笼罩着翠绿的杨柳;下联“一园春雨杏花红”,则描绘了园中春雨细密,粉白的杏花在雨中更加鲜艳。整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富有画面感和情感色彩。
对联解析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清代文人郑板桥所作(常见于民间对联或书法作品) |
上联 | “两岸晓烟杨柳绿”: 描绘江河两岸清晨的薄雾中,杨柳呈现出一片嫩绿。 |
下联 | “一园春雨杏花红”: 描写园中春雨绵绵,杏花在雨中显得格外娇艳。 |
意境 | 春天清晨的宁静与生机,充满诗情画意。 |
修辞手法 | 对仗工整,比喻生动,拟人化表达(如“晓烟”、“春雨”) |
文化意义 |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中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审美追求。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书法创作、园林命名、诗词教学等场合。 |
这副对联不仅是一幅风景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在平凡中发现美,在细微处感受自然的温柔与力量。无论是作为文字欣赏,还是作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都具有极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