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词语出处】“学而不厌”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勤奋学习、不感到疲倦。这个词语出自中国古代经典《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意义。
一、词语出处总结
“学而不厌”最早见于《论语·述而》篇,原文为: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这句话的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而不感到厌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学而不厌”强调的是对学习的持续热情与执着精神,是儒家提倡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词语出处一览表
成语 | 出处 | 原文 | 解释 |
学而不厌 | 《论语·述而》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指学习时不感到厌烦,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 |
三、词语内涵与现实意义
“学而不厌”不仅是古代学者追求的精神境界,也是现代人面对知识更新快速时代的重要态度。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技术革新迅速,只有不断学习、持续进步,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学而不厌”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更是对终身学习理念的倡导。
四、结语
“学而不厌”源自《论语》,体现了古人对学习的态度与追求。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