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贿受贿】行贿与受贿是两种密切相关的违法行为,通常在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中被频繁提及。它们涉及金钱、权力和利益的交换,严重破坏社会公平和法治秩序。下面将从定义、法律后果、常见形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什么是行贿?
行贿是指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公司或企业人员或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以财物、财产性利益或者其他好处的行为。行贿行为往往是为了获得某种特权或便利,如项目审批、合同签订、职务晋升等。
二、什么是受贿?
受贿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公司或企业人员或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财产性利益或其他好处,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受贿行为本质上是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表现。
三、行贿与受贿的关系
行贿与受贿是一对相互依存的行为。没有行贿,就没有受贿;没有受贿,行贿也难以实现其目的。两者共同构成“权钱交易”的核心内容,属于典型的职务犯罪。
四、法律后果
行为类型 | 法律依据 | 处罚措施 |
行贿 | 《刑法》第390条 | 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
受贿 | 《刑法》第385条 | 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
五、常见形式
行贿形式 | 描述 |
直接送钱 | 通过现金、转账等方式直接给予对方 |
代为支付费用 | 为对方支付房屋、车辆、医疗等费用 |
股权或分红 | 以股权、分红等形式提供利益 |
其他好处 | 如提供职位、安排亲属就业等非货币利益 |
受贿形式 | 描述 |
收受财物 | 直接接受现金、物品等 |
收受财产性利益 | 如房产、股票、投资收益等 |
为他人谋取利益 | 通过职务便利为行贿人提供便利 |
暗示或明示索要 | 以暗示或明示方式索取好处 |
六、如何防范行贿受贿?
1.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监督机制,规范权力运行。
2. 提高廉洁意识:加强对公职人员和企业员工的廉政教育。
3. 强化外部监管:通过审计、纪检、司法等部门进行监督和查处。
4. 鼓励举报机制:建立有效的举报渠道,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
七、结语
行贿与受贿不仅是违法行为,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严重破坏。打击此类行为,需要法律的严惩、制度的约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才能真正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