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译而渔的解释】“竭译而渔”是一个常见的误用成语,原意应为“竭泽而渔”,出自《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意思是把池塘里的水排干来捕鱼,虽然能一次捕获很多鱼,但第二年就没有鱼可捕了。比喻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
在日常使用中,“竭译而渔”是将“泽”误写为“译”,属于笔误或口误。这种错误在网络语言、口语表达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输入法自动纠错或语音识别出现偏差时更容易发生。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竭泽而渔 |
出处 | 《吕氏春秋·义赏》 |
原意 | 把池塘的水排干来捕鱼,比喻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后果 |
误写形式 | 竭译而渔(常见误用) |
使用场景 | 描述短视行为、资源过度开发等 |
语法结构 | 动宾结构 |
近义词 | 毁林种田、杀鸡取卵 |
反义词 | 养生之道、可持续发展 |
二、常见误用分析
1. 字形混淆
“泽”与“译”在字形上相似,尤其在手写或输入法中容易混淆。例如,在拼音输入法中,“ze”可能被误输为“yi”。
2. 语音识别错误
在语音转文字过程中,“泽”和“译”的发音相近,可能导致系统识别错误。
3. 网络语言影响
部分网友在非正式场合使用“竭译而渔”作为调侃或幽默表达,逐渐形成一种流行说法。
三、正确使用建议
- 写作中注意字形:避免因字形相似导致的误写。
- 阅读时关注上下文:如果遇到“竭译而渔”,需结合语境判断是否为误用。
- 传播时保持准确:在正式场合或教育环境中,应使用正确的成语“竭泽而渔”。
四、总结
“竭译而渔”是“竭泽而渔”的误写,常见于日常交流和网络语言中。虽然其含义在某些语境下仍可被理解,但在正式写作和学术讨论中应使用正确版本。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与误用原因,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