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新知 >

一年级数学教案课后反思大全 一年级数学教案

导读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一年级数学教案课后反思大全,一年级数学教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一年级数学教案课后反思大全,一年级数学教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难点:认识整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看,他来了。(大屏幕上跳出一个小熊:嘿,大家好,今天我准备帮我叔叔照看一下钟表店,跟我来看看吧!)

  大街上的店可真多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个店是小熊叔叔的钟表店呢?(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

  你真聪明,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因为钟表店里有好多钟表。)

  小朋友们都是在哪儿见到过钟表呢?(相互交流)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钟,钟的作用可大了!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认识钟表

  1、(出示钟表店门上的一个钟),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让学生充分说一说)(长针、短针、数字、方格)

  我们把长针叫做分针,短针叫做时针(板书)

  2、你能在学具钟上找出时针和分针吗?(同桌相互指一指,再让学生指出老师模型钟上的分针和时针。)

  认识整时

  钟面上用时针和分针来表示时刻,那么这个钟面表示的是几时呢?有谁知道?

  (出示7时整钟),再点击出示一组钟(1时、4时、)让学生认,学生快速认出后,哎呀,你们真聪明啊!怎么一下子就认出这些时间呢?是啊,小朋友们是怎么认出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的呢?把你的方法向其他同学介绍介绍吧。(一起来交流认识整时的方法。)

  小熊: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知道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那下面的钟面各表示几时呢?

  配场景的钟8:00(升国旗)11:00(放学)4:00(体育活动)(中的时针和分针在转动)学生认一认,并强调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数学上说8时,生活中一般说成8点。)

  拨一拨

  小猫说:“钟真好,我也要买一个。”小熊说:“现在是2时,你能拨出这个时间吗?”小猫说:“能。”

  小猫会拨了,同学们会拨吗?试一试

  同学们试拨,请一个小朋友到老师的模型钟上拨一拨,并演示拨钟的方法。我们可以先把分针拨到12,再把时针拨到2。

  请小朋友们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整时,并说一说这时你可能在干什么。(结合情景进行时间教育)

  修一修

  看着小朋友们又说又拨的,小狗有点急了,它说:“我也要拨一个3时,可是我,我,我怎么拨啊?”我们来看看它的钟表怎么啦?(老师展示一只缺少分针的钟,时针指着3时的钟)看怎么啦?(生:缺少分针)应该如何添呢?请同学到黑板上为它添上分针,(出示3根针,分针、时针、还有比时针还短的一根),让学生在展台上贴针,我们书上也有象这样的缺少分针或时针的钟,同学们也来帮忙添一添吧!(让学生做书85页第5题,为时钟添上分针和时针)做完后选择一些到展台上点评。

  认识大约几时

  去年在我国有一件大事,神舟6号飞船10月12日成功发射,并于10月17日安全返回,你们想看吗?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成功发射的情景,感受那激动的时刻吧!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的用数学。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练习用题卡。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同学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

  生:想。

  师:好!我们出发。

  (课件:美丽的郊外)

  师:看,多美的乡村风光,美丽的草地、饱满的向日葵、美丽的蝴蝶、丰收的果树,多美啊!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去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出示课题:用数学)

  生:能。

  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

  (出示第一幅图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

  生思考后汇报: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蝶,又来了2个(课件演示)。

  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课件出示大括号)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生大胆地发言,对说出大括号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课件出示:xx个)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代表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分小组讨论研究一下,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后把答案写在本子上。

  师:(巡视)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生:我们小组的列式是:4+2=6,草地上一共有6人。

  师:谁有问题要问?

  生: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

  生:原来有4人,又来了2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把4和2合并在一起用加法来计算。

  生:4和2可以组成6,所以4+2=6。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太佩服你们了。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叔叔家,看他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第二幅画。)

  师:看这幅画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xx号,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画大括号下面是7个,在上面。

  师:你说得很好,那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还剩几个?

  师:这个问题我们分小组来解答。

  师:请小组汇报,说清楚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列式?

  生:我们小组用减法来计算。因为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就是从7里去掉2个,还剩5个,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7-2=5。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次郊游你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它们。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反馈强化

  (课件出示石榴树)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师:大家快来看,谁飞来了?(课件出示蝴蝶图)

  师:你们能解决蝴蝶的问题吗?

  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

  当堂巩固

  师:你们还想不想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生:想。

  师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订正,选一题让学生说想法,对做对的及时表扬。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那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

  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现在让我们回家吧。

  完成书上第51页的第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总结

  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安排的用数学的内容就是为了用6、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实际的计算问题。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并且用大括号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这部分教材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并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注重学生亲身经历去观察画面、理解画面的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培养数感,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3、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让学生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喜欢玩吗?你们最希望到哪儿去玩?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老师猜,小朋友一定非常希望到儿童乐园去玩吧。(多媒体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

  1、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地方?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

  (2)同桌交流后集体交流。

  2、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画掉一个,防止遗漏。

  3、总结方法

  (1)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的方法。

  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谈话:儿童乐园里每种东西有几个,我们怎样记录下来呢?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我们可以用点子来表示。

  (2)提问:你能用画点子的办法表示小飞机、蝴蝶、小鸟和气球的个数吗?

  (3)提问:这里还有三幅点子图,它们各表示多少个东西?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从占面的大图画里找出它们各表示什么东西吗?说给同桌听。

  三、巩固深化

  1、在习题纸上画点子。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哪些数?找到后与好朋友交流。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哪些数?找到后与好朋友交流。

  四、总结提升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课后记:学生刚入学不久,还不懂得如何与同桌交流,应该给学生更明确的引导。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同时,使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页的例5、例6,及做一做。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11~19,小棒20根。

  教学设计

  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一图四式虽然学过,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知识,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在这里仍采用老师引导。]

  师:(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

  生:这是13。

  师: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学生摆,教师巡视。)

  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生:可以列10+3=13。

  生:可以列3+10=13。

  生:可以列13-3=10。

  生:可以列13-10=3。(老师板书)

  小组讨论,民主评议

  [满足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究。]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数卡,想请小朋友摆一摆小棒、写写算式,好吗?

  生:好。

  师:那么,小朋友们就要听老师说清要求了:

  1.每组四个小伙伴讨论一下,找出你们最喜欢的数,找一个代表来前面把数卡和汇报卡拿回去。

  2.先在桌上用小棒摆出这个数,然后根据小棒图写出四个算式,写完后把数卡和汇报卡贴在黑板上。

  注意:如果不摆小棒也会写,你们这一组就可以直接写出来算式。(学生到前面争先恐后地拿数卡,8张数卡拿完后,剩下的小组随意写,也写自己喜欢的数。)

  [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师:写的一样的小组,比一比,谁的汇报卡写得漂亮,把谁的贴在黑板上。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对程度较差的小组进行辅导。)

  3.讨论活动结果。

  [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下学习,在评判的同时,加深印象。]

  师:小朋友们都把算式展现给大家看了,可是这么多算式都贴上,有点太多了。老师提一个小建议。我们评一评,找出最好的留下,其余的先取下来,好不好?

  生:(略)

  生评(略)(从字体上评,从对错上评。)

  师:被淘汰的小组不要气馁,向别的小组学习,继续努力,下次还有机会。

  师: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都有什么规律?

  生:都是用10去加的。

  师:这就是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出示课题)

  总结归纳,再次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我们还可以分一分类,可以怎样分?

  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加法算式,一类是减法算式。

  师:说得真棒,我们一起来看加法。每一个加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科学家给他们起的都有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边说边板书)你们认识他们了吗?谁愿意再来介绍一下?

  生说。

  [再次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性,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取的名字不做过多评价。]

  师:减法家庭里的每个成员也应该有一个名字呀。大家都愿意给他们取名字。那你们告诉我,你们取的名字。

  生:

  师:小朋友们起的名字都很好听,但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起的名字,方便吗?为了使用方便,科学家们也给它们统一起了名字,减号前面的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叫减数,等号后面的叫差。(边说边板书)谁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渗透统一思想,知道有些事物统一起来比较方便。]

  解决计算问题

  师:今天,加法家庭和减法家庭的成员要向我们小朋友挑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用语言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在最后几分钟调动学生的情绪。]

  师:请看。(出示口算卡片)

  11+2 13-2 10+7 14-4

  11+3 13-2 11+2 8+10

  生算(对有困难的学生稍加辅导)。

  师:小朋友们真棒,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接受挑战,都是小英雄。我们这一节课以胜利告终。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安排的是10加几和相应减法的口算题,一方面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教学中通过摆1捆小棒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为了使学生感兴趣,同时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设计教案时,我做了以下几点。

  一、发挥小组活动的功能,活跃课堂气氛。

  例5中,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慢。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

  二、教学形式开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中,我尽可能增大学生的自由度,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选择。

  (1)在摆小棒时,不再指定每一小组必须摆什么,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去摆。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他们的愿望。

  (2)给减法家庭的成员起名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给他们一个无限的空间去任意飞翔。教师并不对起的名字做过多评价,保护学生的想像力。

  (3)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尊重学生的选择。在每一小组都贴上汇报卡后,黑板上显得过于复杂,这时,让学生自己安排,选择认为最好的汇报卡。在选择的同时,既让学生感受了整洁美,又加深了学生对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印象,并且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总之,本节课所设计的多种活动都是力争使每个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并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说明:本节课例6的计算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不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专家评析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在教学中教师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例5、例6的形式,而是依据本节课教学情况,对教材进行大胆改革,将加、减法各部分名称的教学融入例5教学中,使整个教学融为一体。

  2.给小组合作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开放性。

  在小组合作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去实际操作,汇报结果时由学生自己评判,教师给予充分肯定。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十分紧凑,过渡自然,充分发挥了各种教学手段的整体功能,使每位学生都在积极的状态下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学效果良好。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师:谁知道八十九数完数是多少?九十九数完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3)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3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首尾呼应)再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6

  内容提要: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人民币的。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进行心理教育渗透。

  关键词:社会实践能力、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币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1.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这是谁?(课件出示──聪聪。)今天我们的好朋友聪聪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本节课安排学生们喜欢小精灵聪聪与学生们一起学习,为学生从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习。】

  (聪聪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钱)

  看到这么多钱,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想用它买文具。

  生:我想用这些钱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生:我想把它存起来。

  生:我想,我要是有这么多钱该多好啊!

  (对学生给予表扬。)

  【适当的评价与肯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亲切自然的语言,拉近了师生距离。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渗透: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献爱心,孝敬父母等。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初步感知人民币。

  师:钱的用处可真大啊!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钱的资料,现在你对钱有哪些了解呢?

  生:我知道钱还叫人民币。(板书:人民币)

  生:人民币上有国徽。

  生:钱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学生发言,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明确的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让学生搜集有关人民币的资料,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在交流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途径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渗透: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

  3.识别人民币。

  (课件演示)

  聪聪:“小朋友们,你们对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了解的可真多!我这里也有一些人民币,快看看,你们都认识吗?”(学生回答)”那我可要考考你们了!你们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

  师:我们在认钱的时候,不仅要看人民币上的数字,还要看数字后面的汉字,来辨别它的面值是多少。

  再出示几张人民币让学生说面值。

  师:刚才我们认的这些人民币就是我们在生活总经常使用的第5套人民币和部分第4套人民币。

  【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因才老师要做必要的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总结特征,归纳重点识别方法,以此方法保障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有效进行。】

  4.人民币的分类。

  (课件演示)

  聪聪:“你们可真棒!全答对了,祝贺你们!我要送给你们一份小礼物,就在你们的桌子里,快找出来看看吧!”

  师:是什么礼物啊?

  师:和我们平时使用的人民币一样吗?(学生回答)这是模拟人民币。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模拟人民币分分类吗?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分的最好。开始吧!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对人民币进行分类,进一步认识人民币。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动,使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并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

  二、实践活动,了解元、角之间的关系

  活动1:换币游戏。

  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方法将人民币进行了分类。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吧!(实物展示2角、5角、1元的人民币各几张。)

  师:老师这有一些面值是2角、5角、1元的人民币,我想把它换成零钱,你想和老师换哪张?想怎样换?把你的想法悄悄告诉给你的同桌。

  (学生换钱)

  师:10个1角就是1元,也就是1元=10角。(板书)

  【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模式,师生是一种友好、平等、朋友式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2:模拟购物。

  师: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小小超市开业了,这里有许多优惠的商品,同学们看看都有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有什么发现?

  师:你想不想用手中的人民币来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

  【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的获取知识,体会教学的使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还有很多。(上网浏览人民币网站,教师简单介绍。)下课的时候同学们可以上网查查资料、看看书、或者请教学问大的人……下节课我们要举行一次人民币知识小竞赛,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

  【将拓展人民币知识为弹性内容,通过上网浏览和教师讲解,开阔学生视野,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的欲望,激起探索意识。】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个人民币分类等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的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进行心理教育渗透。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一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3、做练习六第3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六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5、做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做练习六的第6题。

  游戏:小青蛙过河。让学生看图说说题意,然后指导书写格式,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并在全班交流答案。

  7、做练习六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8、做练习六的第8题。

  第1题,教师指导看图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完成在书上,再集体读一读。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8

  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平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六、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第54页。

  教学目标:

  1、 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

  2、 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及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巩固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

  把握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利用小青蛙比赛的有趣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自然地回忆起旧知识。

  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合作交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进行有效的探索,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发展。

  一、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小青蛙游泳比赛,看谁最先到达终点,好吗?

  出示课件:练习三第1题。

  当出示48—40= 48—4=

  指名口答后让学生说说算法。

  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先到达终点。对先到达终点的小组给予表扬,对最后到达的小组要鼓励他们不要灰心,争取下次比赛获胜。

  二、 基本练习。

  1、 完成第2题。

  先出示:94—60=

  37—6=

  同桌说说计算这两道题有什么异同?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完成第3题。

  复习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先出示:53+20 25+4 得数是几十多?

  指名估算,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再出示:86—30

  37—3

  问: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我们会估算了,那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估算你会吗?

  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小组汇报。

  3、 完成第4题。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看清图意。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图意你还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另一个条件。

  让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指名说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4、 完成第5题。

  课件出示苹果和梨图

  出示思考题

  (1)、谁和谁比?谁多谁少?

  (2)、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4人小组讨论,把讨论结果填在括号里。

  小组派代表汇报。

  三、全课小结。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第2~3页彩图(或相应多媒体课件),第4~5页彩图,1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课题

  [刚步入课堂,学生会出现紧张情绪,首先运用轻松的谈话,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然后转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轻松自然。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此处安排数手指的活动,利于学生了解(或熟悉)点数的方法。使全体学生做好参与数数活动的准备。

  看图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彩图。

  [挂图也可以制成多媒体电脑课件出示。先引导学生看图自由发现,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按数量的多少数,并从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引导学生发现个数相同的可以用同一个数来表示。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小到大数图中的数量。

  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数字2的教学与上面过程相似。)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既让学生体验成功,又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言、交流的好习惯。]

  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一数,全班学生判断是否数对了。

  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同时,促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

  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数身边的实物

  [此处安排学生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小学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不好?

  [这一环节,先对本节课数数活动进行总结,然后将数数活动延伸到课外。这样有助于学生不断地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设计说明

  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挂图(或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多种方法,分步骤地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紧密相联,体现数学的广泛性。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专家评析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新课开始,李老师用亲切简短的谈话,把学生引入数数活动。随着美丽校园画面的展开,教师以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什么?把学生请进画中。同时,以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的安排,留给学生随意观察、自由交流的活动空间。无拘无束的观察和交流给学生带来乐趣。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并追问还有什么?促使学生全面、认真地观察画面。然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事物的数量。由让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到提出任务让学生观察,看的是同一幅图,活动要求不同,学生就有新鲜感、有兴趣。李老师把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置入了多次观察美丽校园图的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活动逐步产生观察兴趣。

  2.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是《标准》中特别强调的一点。虽然这是学生入小学学习的第一节数学课,从知识和技能要求方面看,几乎无数学要求。但是,李老师十分重视这节课,紧密联系实际组织数数的教学活动。首先,老师有意识地把数数活动引向学生身边。如,让学生数身边的实物。接着,老师有意识地把数数活动引向校园里,引向校外。如,李老师请小朋友课后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数一数路上看到的或家里的一些事物。并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学和老师,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教学中,学生从数画面上的事物,到数教室内的事物,再数到校园内、数到校外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学就在身边。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数数活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了生活。这样,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同时,不断促使学生产生爱学校、爱老师和同学、爱家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3.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难点

  了解一天钟面上的时针要转两圈,也就是上午几时和下午几时。

  教学准备

  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学生猜谜语。

  谈话: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认钟表。(板书:认钟表)

  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初步认识钟面。

  引导:小朋友,在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认识钟面上有1—12这些数,还有一长一短两根针。

  引导:这两根针的名字叫什么呢?谁是分针,谁是时针呢?

  请学生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指出“时针”和“分针”,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

  (1)过渡:刚才我们与“时针’’和“分针”交上了朋友,但是你们知道她们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吗?请大家商量商量,屏幕上这只表是几时?(教材第76页的钟表,是2时)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提问:这三只表又是几时呢?(教材第76页都是5时的三只钟表)为什么?

  (4)略讲电子表:直接用数字来表示时间,数字是几,就是几时。你在哪里也见过这种表示时间的形式?

  (5)“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会认时间以后有什么用呢?老师这里有三张图片请大家看看: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汇报交流。

  (6)引导:你们真聪明!请你们试着在小闹钟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7)教师拨时间,学生说是几时,并说明是如何知道的。

  3.初步认识大约几时。

  (1)继续拨时间,让学生说是几时。

  先拨7时,再拨7时不到一点,最后拨7时过一点。

  (2)7时不到一点。

  提问:这是几时呢?小组商量商量。学生汇报交流:7时不到一点,接近7时……

  (3)7时刚过一点。

  指名交流:刚过7时,7时过一点……

  (4):小朋友们说得真好。 7时不到一点、刚过7时、接近7时、7时过一点都对,我们都可以说成是大约7时。

  (5)提问:这三只表分别是大约几时呢?(“想想做做”第3题)

  4.。

  今天在钟表店里你学会了什么?

  三、实践应用,质疑反馈

  1.拨一拨。(“想想做做”第4题)

  学会了就要用,我们来矫正一下小闹钟上的时间。

  学生拨3时、9时、大约5时、12时、大约6时。

  2.修一修。(“想想做做”第5题)

  引导:小朋友们可真能干!能帮老师修一修三只掉了针的表吗?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小朋友最聪明,手最巧。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汇报交流。

  3.议一议。(“想想做做”第6题)。

  先后出示两张图,让学生思考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然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质疑:为什么都是10时,有的小朋友在上课,有的小朋友在睡觉呢?

  演示时针一天转两圈。

  四、延伸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回家以后请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时间表,争取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相关的减法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为学习后续的内容作准备。

  3.初步感知加、减法计算间的联系,渗透辩证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十几减9)

  计算十几减9有哪些方法?请你举个例子说一说。

  二、计算方法练习

  1、练习第1题

  学生观察第1题图,交流并了解题意:9只老鼠做游戏,3只老鼠跳绳,一共有12只老鼠。

  让学生填写算式,再交流算式和得数并说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2、20以内加法口算练习。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3、第2题:

  学生先在书上填写答案。

  组织反馈交流,说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三、口算练习

  1、第3题:

  (1)学生先在书上填写答案。

  (2)组织反馈交流,说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3)观察:每组题中左边一排数和算出的结果,看是怎么变化,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小结。

  2、第4题:

  (1)出示图。观察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全班练习:老师说出树桩上的数,学生说出减9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3)指名进行练习。

  (4)小结,对练习情况进行评价。

  四、计算应用

  第5题:

  让学生用三句话说说每副图的意思,交流图意。

  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交流结果。

  五、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对十几减9进行了练习,你巩固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新的认识?同学们课后也可以多练习,争取以后看到这样的减法题,就能马上算出结果。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教材第95~98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通过复习和整理,帮助学生增进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6题,主要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简单平面图形和人民币的认识。第二部分是第7~10题,主要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第三部分是第11~13题,主要复习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第四部分是第14~16题,主要是让学生在相对开方的情境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百”,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顺序,进一步提高数数、读数的能力,进一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方法,发展数感。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正确辨认这些平面图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加深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沟通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具有初步的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7、使学生在复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与同伴合作的意识,愿意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重难点:

  1、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口算以及笔算;

  2、数的组成和数有顺序。

  3、辨认常见的平面图形。

  4、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95~96页,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组成、数位、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

  2、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统计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了期末复习,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100以内的数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数。

  二、复习100以内的数。

  1、复习计数单位“十”与“百”、数数、写数。

  (1)要求学生从37数到52,再从52数到37。

  十个十个地数,从10数到100,五个五个地数,从5数到100。

  (2)完成95页“期末复习”第1题。

  按要求数数,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一共有几个5本,几个10本?一共有多少本?

  (3)完成95页“期末复习”第2题。

  老师说明题意并指导学生完成。

  ①先圈出10个,再看一看图中的草莓大约有几个十,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十个?

  ②老师指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边数边用铅笔做记号,防止漏数或重复。

  2、复习数的组成和数的比较大小。

  (1)出示“期末复习”第3题,师生先示范一下题目要求,同桌同学拿出计数器按要求完成此题,第一步在计数器

  上拨上数并说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第二步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

  刚才我们复习100以内的数,你有哪些收获?

  三、平面图和简单的统计。

  1、出示第5题仔细观察并提问:看一看题中有哪些图形?并从题中各指出一、两个。

  2、仔细观察横着每排有哪些图形?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接下去的应该是什么图形?并在右边的四个图形中找出合适的一个,用线和括号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括号里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3、你能统计出上面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

  4、出示第6题仔细观察并提问:要求应找回的钱,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付出的钱-要买的物品的钱=应找回的钱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的第6~10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掌握估算方法。

  3、通过富有童趣的情境练习,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数学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复习口算。

  1、完成"期末复习"第7题。

  (1)学生独立口算。

  (2)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

  ①竖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三道题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横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两道题在口算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4)老师小结:

  1、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从十位算起;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从个位算起。

  2、完成“期末复习”第8题。

  3、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9题。集体交流。

  4、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然后交流:先说一说题意,

  (1)原来有数学故事35本,借出20本,还剩多少本?

  (2)童话大王借出36本后还剩4本,童话大王原来有多少本?

  (3)森林王国有50本,借出一些后还剩8本,借出了多少本?

  三、复习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怎样口算?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期末复习”的第11~13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二、复习。

  1、出示: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 86-54= 75+7=

  43+28= 85-58= 75-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

  2、出示第11题:用竖式计算。

  16+53= 32+29= 93-42= 86-17=

  16+35= 23+29= 93-24= 68-1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3、认真完成第12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3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

  小娟两次一共踢了60下,其中第一次踢了32下,那么第二次踢了多少下?

  然后独立完成。

  三、小结:

  我们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时,数位对齐,个位加起。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页“期末复习”的第18~20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到数学问题,能够利用题目中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简单的推理判断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复习。

  1、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