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及第是什么意思(进士)
大家好,我是小东,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进士及第是什么意思,进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进士,中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2、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3、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
4、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5、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6、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7、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8、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汉代的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
9、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10、有汉代的征辟,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11、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12、有汉代的孝廉,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13、还有就是科举,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14、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千三百多年”。
15、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16、 科举分为“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17、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18、“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19、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20、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21、“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22、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23、最后是“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24、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25、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26、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27、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28、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
29、“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30、“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31、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
32、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