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新知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出自(然后知生于忧患)

导读 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出自,然后知生于忧患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翻

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出自,然后知生于忧患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翻译: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2、出自:战国 孟子《孟子·告子下》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选段: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释义: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6、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7、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8、恒:常常,总是。

9、过:过错,过失。

10、困于心:心中有困苦。

11、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2、喻,知晓,明白。

13、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

14、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

15、扩展资料主旨: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16、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17、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18、人物成就:孟子主张“王道政治”,反对霸力服人。

19、恢复井田制度 孟子认为理想的经济制度是“井田制度”。

20、“井田制度”即土地为国家公有,国家授田人民耕种,但人民亦要助耕公田,当作纳税,因此,农民便有“恒产”(恒常固定的田产),国家自会安定。

21、孟子也十分重视学习环境,置学子于优良环境中,施以自发的教育,方能成功。

22、孟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启发未明理学。

23、 孟子提出“内圣之学”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只要每人扩充善性,压抑物欲之性,自身反省。

24、孟子提出必须靠修养及发挥善性的功夫,以全力扩充存于内心的“四端”,孟子称之为“尽性”。

25、意思: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26、出自先秦孟子及其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8、(是人 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1、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32、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33、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34、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35、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36、文学赏析文章开头,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

37、这个推理过程属于逻辑学上的归纳推理,即由前面六个特殊的事例,归纳出后面带普通意义的结论;又通过后面的结论,说明了前面六个人物所以成功的原因:艰苦的环境,一方面给人们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每每就不如人意,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些困难,坚定、振奋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不断克服困难,求得生存的过程中增加了聪明才干。

38、然而道理在此还没有说完,上面只谈到,在人与客观环境这一对矛盾中,客观环境对人的触动,反过来,针对人的主观世界对此又是怎样做出反应,孟子接着指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9、”客观环境的困难和自身判断的失误,造成人在改造客观的过程中的错误,而他也就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教训,从而达到“能改”的境界——这个“能”,从语义上讲,不仅体现了人的愿望、决心,也体现了人的能力。

40、他因为自身所遭遇的困难而忧虑、痛苦、困惑,造成内心的压抑,而他也就在不断冲破这些心理压抑的尝试中,活跃了自己的思维,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

41、更重要的一点,人是有感情的,又是社会性的,他有痛苦,有忧虑,想发愤,想创造,必然表现在形色上,吐发在言辞中,期望得到理解与同情、启发与帮助。

42、人就在这一切与忧患的斗争中,一方面求得了物质的生存可能,另一方面更求得了精神的生存,表现了他的活力、意志、情感、创造能力,一句话,表现了他“生”的价值。

43、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全部含义。

44、然后知生于忧患:这样以后,才明白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发展。

45、然后,这样以后。

46、于,介词,由于,表原因。

47、生,使…生存。

48、死于安乐:贪图安逸享乐会使人萎靡死亡。

49、死:使…死亡这样,人们就可以明白:忧患(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这样之后才知道,在忧患中得以生存发展,在安乐中会导致死亡书↑有解释:这样以后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50、然后:只有这样以后。

51、整句的意思是:只有这样以后才知道,忧患可以使人生存发展,而安乐享受必导致灭亡的道理。

52、  翻译是: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53、  本句出自:《孟子·告子下》  全文如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54、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5、(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7、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8、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59、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60、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61、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

62、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63、舜是从田间农民中被发现出来的,傅悦是从泥水匠中被选举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后被选拔并加以提升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请到朝廷中的,百里奚是从奴隶市场被赎出后登上了高石。

64、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责任给这个人的时候,一定先要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深受贫穷之苦,让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65、  人常会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心里困惑,思想堵塞,然后才知道奋发;一个人的心事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所了解。

66、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就往往会走向灭亡。

67、  这样以后,就可以知道忧愁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