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的故乡(李时珍的事迹)
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李时珍的故乡,李时珍的事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本草纲目》被世界医学界誉为中国医药的宝书、“东方医药巨典”,这部书是李时珍倾注了自己半生的精力,翻遍了所有的药典,走遍了全国山山水水,冒着生命危险亲尝百草,历时近三十年才完成的医药巨著。
2、它不仅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宝贵财富,还留下了一种为科学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
3、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州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
4、出身于世医之家的李时珍,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
5、但那个年代民间医生的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
6、所以他的父亲让其读书应考,希望他能进入官场以光耀门楣,出人头地。
7、李时珍按照父亲的意愿,刻苦攻读,14岁便中了秀才,但在接下来的三次考试中均名落孙山。
8、李时珍厌倦了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便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
9、自幼喜欢读书的李时珍博学多才,放弃科举后,他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医书上。
10、据说他居家十年不曾出门,几乎读遍了所有的医书,认真研读并且还以医生自居。
11、日积月累,他的医术大有进步,名声远扬。
12、许多王公大臣听说后,也请他来为自己的家人看病。
13、当时封藩在蕲州的富顺王朱厚焜,特请李时珍到王府为自己的儿子诊病。
14、富顺王的儿子爱吃灯花、生米、泥土,李时珍根据上述症状,诊其为虫病,于是用杀虫药物治好了这种怪病。
15、不久,此事传到封藩在武昌的楚王耳中,楚王又把李时珍请去当侍医。
16、一天,楚王的儿子突然昏厥不省人事,李时珍根据中医理论,大胆施药,从死亡边缘救回了世子的性命。
17、楚王为表示感谢,特招聘李时珍为楚王府“奉祠正”(掌祭祀礼节的官),并且兼管王府的“良医所”。
18、在此期间,他曾治愈许多疾病,楚王多次欲重金酬谢,但都被李时珍婉言拒绝。
19、在长期地阅读和临床实践中,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中对药品的记述不但繁杂而且还有很多的错误,甚至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是可以“久服延年”的药品。
20、于是,他决心重新编纂一部内容丰富且更为可靠的本草书籍来纠正现存医药典籍的错误。
21、大约在38岁时,李时珍被举荐进了太医院作了太医院院判。
22、当时的太医院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
23、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
24、进入太医院,对他影响最大的不是这个官职,而是太医院皇家珍藏的药典医书。
25、在那里,他读了大量的皇家药典,医药知识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26、一本药典的编撰在古代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为了做好编写的准备工作,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参考书,家里的医书早就读完了,他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四处借书,据说还向楚王府和太医院借过书。
27、虽然翻阅了很多书,但他发现古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错误依然不能解决。
28、这使得李时珍陷入了困境。
29、后来,在父亲的引导下,李时珍意识到要编写这部书,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30、于是,他开始采取“搜罗百氏”和“采访四方”的战略,深入群山沟壑,遍访名医宿儒,搜寻民间药方,收集药物标本。
31、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并参考大量的医药书籍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终于在他61岁的时候完成了这部医药名著《本草纲目》。
32、全书共52卷近200万字,收录植物药物1094种,矿物、动物及其他药798种,新增李氏药物374种,收录药方10000多个,并附有大量的绘图,这在我国医药史上是空前的。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