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是什么(元宵是什么)
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元宵是什么,元宵是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元宵有两层意思,一为中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为一种食物名称。
2、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3、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4、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
5、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6、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7、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8、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
9、元宵是一种中国人依照习俗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和春节烹制食用的食品。
10、曾有多种名称,如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明永乐年间正式定名为元宵。
11、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
12、大致过程是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
13、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了。
14、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15、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16、元是快到了的意思 元宵是中国传统小吃之一,属于节日食俗。
17、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先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晒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
18、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江米沾到馅料表面变成球状,就成了元宵。
19、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均为不同的食品。
20、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元宵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
21、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22、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23、在汉文帝时期,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24、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25、(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26、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27、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28、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29、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30、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都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31、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32、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
33、一说春秋末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
34、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
35、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
36、”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
37、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
38、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39、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
40、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
41、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
42、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43、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
44、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
45、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凯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
46、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
47、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48、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49、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