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过下一句(子不教父之过)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子不教父之过下一句,子不教父之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应该是养不教,父之过。
2、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3、出自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
4、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5、《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
6、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7、”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8、其他近义词如下:子不学,非所宜。
9、幼不学,老何为。
10、意思: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11、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12、2、玉不琢,不成器。
13、人不学,不知义。
14、意思: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15、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16、一、原句养不教,父之过。
17、教不严,师之惰。
18、二、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19、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20、三、出处宋·王应麟《三字经》历史背景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21、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
22、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例如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了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23、子不教父之过,子女没教养,是父亲的过错 。
24、是有道理的,因为父与子接触密切,当儿子有错误时不及时的纠正,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没有教育的习惯。
25、子不教,父之过的意思。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