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新知 >

勤奋好学有哪些人(勤奋学习的人)

导读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勤奋好学有哪些人,勤奋学习的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匡衡——凿壁偷光汉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勤奋好学有哪些人,勤奋学习的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匡衡——凿壁偷光汉时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

2、 他是一个穷蛋,白天干活卖力气,晚上他才能读书。

3、但又买不起炭火更置不起蜡烛,一到鸡归窝,天渐黑时,就无法看书了。

4、但他又睡不着。

5、邻居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6、匡衡回到家奇想: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透过来了,光照到了书上,他便认真地读书。

7、后来,乡里有个大户人家,家中富有,并有很多藏书,但不识字。

8、匡衡就到富家做雇工。

9、辛勤劳作,据说不要报酬。

10、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缘由,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11、”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他书。

12、最终匡衡成了一代文学家。

13、2、祖逖——闻鸡起舞祖逖他曾同刘琨一起共同担任司州主簿。

14、两人意气相投成为莫逆之交。

15、有一天,他们同榻半夜听到鸡叫声,他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

16、于是两人起来到院中练习武艺。

17、此后天天如此。

18、这就是“闻鸡起舞”典故的由来。

19、3、车胤——萤囊映雪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 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20、其囊萤夜读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

21、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

22、职守功勋,颇极一时之盛。

23、4、苏秦——悬梁刺股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

24、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25、5、杨时——程门立雪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26、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27、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

28、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29、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

30、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31、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

32、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

33、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

34、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35、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36、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

37、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38、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39、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

40、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41、匡衡——凿壁偷光汉时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

42、 他是一个穷蛋,白天干活卖力气,晚上他才能读书。

43、但又买不起炭火更置不起蜡烛,一到鸡归窝,天渐黑时,就无法看书了。

44、但他又睡不着。

45、邻居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46、匡衡回到家奇想: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透过来了,光照到了书上,他便认真地读书。

47、后来,乡里有个大户人家,家中富有,并有很多藏书,但不识字。

48、匡衡就到富家做雇工。

49、辛勤劳作,据说不要报酬。

50、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缘由,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51、”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他书。

52、最终匡衡成了一代文学家。

53、2、祖逖——闻鸡起舞祖逖他曾同刘琨一起共同担任司州主簿。

54、两人意气相投成为莫逆之交。

55、有一天,他们同榻半夜听到鸡叫声,他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

56、于是两人起来到院中练习武艺。

57、此后天天如此。

58、这就是“闻鸡起舞”典故的由来。

59、3、车胤——萤囊映雪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 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60、其囊萤夜读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

61、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

62、职守功勋,颇极一时之盛。

63、4、苏秦——悬梁刺股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

64、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65、5、杨时——程门立雪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66、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67、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

68、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69、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

70、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71、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

72、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

73、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

74、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75、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76、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

77、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78、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79、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

80、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

81、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82、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

83、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

84、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85、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

86、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

87、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

88、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89、祖逖他曾同刘琨一起共同担任司州主簿。

90、两人意气相投成为莫逆之交。

91、有一天,他们同榻半夜听到鸡叫声,他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

92、于是两人起来到院中练习武艺。

93、此后天天如此。

94、这就是“闻鸡起舞”典故的由来。

95、匡衡、祖逖、杨时。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