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字回文对联(回文对联)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七字回文对联,回文对联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回文联,它是我国对联中的一种。
2、用回文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
3、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
4、是我国的重要文化之一。
5、回文对联回文对联的修辞手法越发奇特,一幅对联从头至尾正念很通顺,并且示意清楚;从尾至头反念也很通顺,并且示意仍然清楚。
6、又分为两种:一、全副回文对联。
7、它的特点是:可将全幅对联从尾至头倒读,组成新的对联。
8、例如: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上联的意思是:阵阵清风送来了花香,园内的红花把满园的土地都映红了;下联的意思是:阵阵细雨滋润着春天的树木,这一片碧绿的树林,似乎连着天际。
9、如果把这幅对联反过来,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就成了这样:天连碧树春滋雨地满红香花送风上联的意思是:天连着碧绿的树木,春天下着滋润大地的喜雨;下联的意思是:大地满含着红花的浓郁芳香,朵朵花儿在风中摇曳,宛如送来阵阵清风。
10、二、半幅回文对联。
11、就是每半幅对联,倒读顺读完全一样,所表达的意思也完全一样,这种回文对联比上一种更胜一筹。
12、例如:清朝时,北京有个”天然居“酒楼,乾隆皇帝出的上联,一书生对的下联。
13、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14、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15、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16、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17、 此说的根据是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楹联丛话》引《蜀梼杌》,但据《楹联概说》考证,梁章钜在引用时将"以其词工"改为"以其词非工",《蜀梼杌》原文认为该联是辛寅逊而非孟昶所作。
18、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
19、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20、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
21、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
22、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
23、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
24、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25、对联的要求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26、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27、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8、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9、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30、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1、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32、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3、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34、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35、一、字句对等。
36、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
37、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38、二、词性对品。
39、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40、三、结构对应。
41、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42、四、节律对拍。
43、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
44、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45、五、/平/仄对立。
46、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
47、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
48、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
49、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50、六、形对意联。
51、形式对举,意义关联。
52、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53、回文联,是我国对联中的一种。
54、用回文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
55、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
56、是我国的重要文化之一。
57、回文联: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2、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3、秀山轻雨青山秀 香柏鼓风鼓柏香。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