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水的密度=水的质量除以水的体积。
2、在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密度的单位中。
3、ρ=M/V。
4、M=ρV。
5、V=M/ρ。
6、其中ρ是密度,M是质量,V是体积。
7、密度的常用的单位有:克/立方厘米。
8、g/cm3。
9、千克/立方米。
10、kg/m3。
11、水的密度在3.98℃时最大,为1×10^3kg/m3,水在0℃时,密度为0.99987×10^3kg/m3,冰在0℃时,密度为0.9167×10^3kg/m3。
12、扩展资料水密度的变化水的密度在3.982℃时最大,为1000kg/m3,温度高于3.982℃时(也可以忽略为4℃),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在0~3.984℃时,水热缩冷涨,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13、原因:主要由分子排列决定。
14、也可以说由氢键导致。
15、由于水分子有很强的极性,能通过氢键结合成缔合分子。
16、液态水,除含有简单的水分子(H₂O)外,同时还含有缔合分子(H₂O)2和(H₂O)3等,当温度在0℃水未结冰时,大多数水分子是以(H₂O)3的缔合分子存在。
17、当温度升高到3.98℃(101.325kPa)时水分子多以(H₂O)2缔合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占据空间相对减小,此时水的密度最大。
18、如果温度再继续升高在3.982℃以上,一般物质热胀冷缩的规律即占主导地位了。
19、水温降到0℃时,水结成冰,水结冰时几乎全部分子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缔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个氧原子有四个氢原子为近邻两个氢键这种排布导致成是种敞开结构,冰的结构中有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反比同温度的水小。
2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密度百度百科——水标准状况下水的密度是1.0g/cm3,水的密度不是一个稳定的值,温度低的时候比温度高的时候密度要大。
21、水的化学式为H₂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
22、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
23、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4、纯水可以导电,但十分微弱,属于极弱的电解质。
25、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电解质而有较多的阴阳离子,有较为明显的导电性。
26、扩展资料:水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27、水在3.98℃时密度最大(999.97kg/m³,近似计算中常取1000kg/m³)。
28、固态水(冰)的密度(916.8kg/m³)比液态水的密度(999.84kg/m³)小,所以冰能漂浮在水面上。
29、水结冰时,体积略有增加。
30、在标准大气压(101.325kPa)下,纯水的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