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新知 >

教育部将心肺复苏纳入(心肺复苏将被纳入教育内容)

导读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教育部将心肺复苏纳入,心肺复苏将被纳入教育内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是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教育部将心肺复苏纳入,心肺复苏将被纳入教育内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是的,教育部近日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670号建议的答复中指出,将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将急救知识纳入基础教育相关课程。

2、在学校开展急救知识教育,对提高学生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紧急救护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将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将高中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综合评价体系,鼓励高校探索在特殊类型招生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

4、扩展资料:普及心肺复苏教育的意义:在临床上,心跳呼吸骤停是很严重的一种状况。

5、心肺复苏术就是针对心搏骤停病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抢救技术,通过心肺复苏术使病人立即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6、为避免病人发生不可逆脑损伤,一旦病人出现心跳呼吸停止,要马上做心肺复苏。

7、越早实施心肺复苏,病人抢救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8、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教育部明确:将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是的,近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通知,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

9、通知指出,学校红十字工作要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

10、《通知》要求,要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主动融入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

11、《通知》强调,要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发挥志愿者骨干作用,维护红十字青少年志愿者良好形象,吸引更多青少年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

12、要加大投入建设博爱校医室,建好用好红十字救护站、红十字文化传播基地、人道主义教育基地、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等阵地。

13、扩展资料不能做心肺复苏的情况:第一,胸部外伤。

14、当发生车祸或坠落时,由于存在肺挫伤、裂伤及开放性伤口等,都不适合胸外按压,这可能造成严重出血、张力性气胸或感染等的发生。

15、第二,中枢性疾病。

16、若怀疑患者(伤员)为脑出血、急性颅脑损伤时,也不能采取心肺复苏。

17、判断方法是观察患者(伤员)瞳孔的反应,当瞳孔见光亮即收缩,表明血液中有足够氧气,且可以流入脑部;若瞳孔见光亮毫无反应,仍然散大,表明脑部有严重损伤,要立即终止心肺复苏。

18、第三,心包填塞。

19、常见病因如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脏破裂,主动脉夹层根部破裂引起大量血液流入心包等。

20、这类人群通常存在既往病史,发病时迅速转为休克状态。

21、而胸外按压会造成进一步出血,有致命风险。

22、第四,终末期疾病如晚期癌症。

23、如明确患者存在心、脑或肺部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且无法逆转,可不必进行心肺复苏。

24、另外,患者如有肺气肿或胸廓畸形病史,也不建议进行心肺复苏,可能导致肺部破裂,引起继发损伤。

25、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心肺复苏将被纳入教育内容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这4种情况千万别做心肺复苏对的,有利于传播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防控、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知识,提高学生健康素养。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