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知 >

舌头白苔是什么病(舌头白)

2022-10-28 11:50:25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舌头白苔是什么病,舌头白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患有轻病。

2、表征初起或者疾病的恢复期病人也会出现白苔,表征初起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早期等。

3、2、体内有水湿停留或痰饮。

4、白苔可出现于体内有水湿停留或痰饮的病人,临床上常见某些胸水、腹水、慢性肾炎及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患者,体内有湿浊或痰饮停积,使舌苔出现厚白或白腻苔。

5、3、各种慢性炎症感染。

6、如慢性盆腔炎、慢性肾盂肾炎、结核性脑膜炎、骨关节结核等患者舌苔较正常稍厚,或为薄白腻苔。

7、扩展资料:舌苔表现:白苔: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

8、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

9、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

10、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

11、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

12、2、黄苔:黄苔主里热证。

13、舌苔薄黄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

14、苔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

15、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内蕴。

16、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17、3、灰苔:主里证。

18、苔灰薄而润滑,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

19、苔灰而干燥,为热病或阴虚火旺。

20、4、黑苔: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

21、苔黑而干燥,为热盛津亏。

22、舌尖苔黑而干燥,为心火盛。

23、苔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

2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舌苔体内湿浊一般身体里面有大量水是滞留或者痰饮的人群会有舌苔发白的症状,比如慢性肾炎、支气管扩张、胸和腹积水,还有哮喘以及慢性支气管炎也会伴随着舌头发白。

25、另外湿气比较重的人群也会出现大便不成形,没有任何精神,全身无力,肌肉酸痛以及嘴巴里面黏腻。

26、此类人群饮食方面要以清淡为主,多参加体育锻炼来去除湿气,也可对承山穴进行按摩。

27、2、受到了风寒感冒风寒感冒的人群会出现舌苔发白,同时伴随着感冒、流鼻涕,打喷嚏,发热以及头痛。

28、此类人群尽量选择偏温的食物比如牛肉汤胡萝卜,洋葱苹果等,也可以通过使用热水泡脚或者蒸桑拿的方式来排出体内的寒气,尽量不要吃偏寒凉的黄瓜冬瓜鸭蛋以及绿豆芽等,也不能喝冷饮。

29、3、身体上火舌苔发白同时伴随着眼睛红肿,尿液发黄,牙齿疼痛,口腔糜烂以及咽喉肿痛,需要警惕身体上火。

30、平时饮食以清淡为主,可以多吃一些具有降火功效的食物比如冬瓜黄瓜等远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每次刷牙时要用牙刷刷一下舌苔。

31、4、患上了肺部疾病当出现急性肺炎、支气管炎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时,患者的身体比较虚弱再加上摄入的食物比较小,会减少唾液分泌,从而引起舌苔发白。

32、此类人群应及时去医院做相应的治疗,饮食以清淡为主,远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营养上的均衡和多样化。

33、治疗方法舌苔发白可吃健脾胃的食物脾胃不和,舌苔就容易厚重,平常要多吃健脾胃的食物,比如苹果,能健脾补气益胃,生津润燥;多吃包心菜、菠菜、南瓜、胡萝卜等,对补益脾胃都很好的。

34、如果想增加健脾胃效果,可以把人参、茯苓、黄芪、白术、甘草等,与食物配成药膳,效果更好。

35、2、舌苔发白可多喝养生粥粥最养脾胃,主要是粥类容易消化,尤其是八宝粥、四黑粥(黑豆、黑米、黑芝麻、薏米)等,各种豆类充分煮烂后喝下,对胃有好处。

36、其中新鲜的花生富含蛋白质、脂肪,能有效地保护脾胃。

37、持之以恒,舌苔就会慢慢恢复的。

38、3、舌苔发白需坚持锻炼身体如果能坚持锻炼身体,每天保证半个小时,能增强身体抵抗力,加速身体血液循环,对增强脾胃功能大有裨益。

39、锻炼要讲究方法,而且要劳逸结合,不要过度了,否则会伤身的。

4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舌苔重复发作的口臭舌苔广泛发白多数是胃寒所引起,舌淡苔白而光滑代表寒症或者是寒湿症,舌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内有痰湿或者是湿困于脾,舌苔白滑而腐为胃腐蕴热,口臭是常见的一种现象,口臭的原因有饮食性和病理性之分,产生口臭的原因主要有几种因素:生理性因素一般是夜间睡起床后的口臭,还有如果长期进食也可能会引起强烈的口臭,还有就是不正常的饮食习惯所导致的口臭,要多喝生姜水,口含生姜片,戒掉寒凉的食物,能够铲除恼人的口臭,总是感到口腔有里向外冒着怪味、臭味,时重时轻,可以天天含姜或者是吃姜,戒掉所有的寒凉食物,对于口臭有缓解作用。

41、苍耳甘草薄荷饮,慢性鼻炎或鼻窦炎而导致口气腥臭者,辛夷花,苍耳子,苏叶,赤石,厚朴,鱼腥草各九到十二克,甘草,薄荷叶各4.5克水煎内服,饮食疗法用土银花,土牛膝各九克,紫苏叶4.5克,鸡蛋一只,冰糖少许煲糖水食用或咀嚼茶叶,对于去除口臭有一定的作用。

42、舌苔发白不一定就是疾病的表现。

43、从中医来看,如果舌苔出现偏厚或者发白等情况,而身体无其他不适症状,一般认为是“上火”的表现。

44、而这种情况还经常会导致口腔里有难闻气味,甚至出现口臭。

45、因此,建议您可以在刷牙时用牙刷轻刷舌苔,在饮食上最好以清淡为主。

46、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就该到医院口腔科看看了,因为舌苔发白也有可能是肠胃疾病表现出的症状。

47、 舌头上的物质,一般为绿色或黄色,可用小刷子轻轻刷除。

48、吃饭前刷去舌苔,可增加味觉,不知不觉中食量就会比平时更少哦,无形中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舌诊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

49、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

50、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51、 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见图3-1)。

52、根据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看,需与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加以考虑。

53、 1.舌质: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三方面。

54、 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含蓄荣润,胖瘦老嫩适中,运动灵活自如,表示气血充足。

55、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外感初起或内伤病情轻浅者。

56、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

57、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58、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

59、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60、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61、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62、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63、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

64、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极,温热病者为病邪传入营分、血分;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

65、 (2)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66、 ①老嫩:“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多属实证、热证:“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嫩,多属虚证或虚寒证。

67、 ②胖瘦:“胖”指舌体胖大、肿胀,多与水湿停留有关。

68、舌质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者,多属脾虚或肾阳虚、水湿停留;舌质红而肿胀,多属湿热内蕴或热毒亢盛。

69、“瘦”指舌体瘦小而薄,多属虚证。

70、舌质淡而舌形瘦者,多为气血不足;舌质红绛而舌形瘦者,多属阴虚内热。

71、 ③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属热邪亢盛。

72、热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

73、临床上芒刺多见于舌尖与舌边,舌尖芒刺多属肝胆热盛。

74、 ④裂纹: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多由于粘膜萎缩而形成。

75、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

76、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者多属热盛;舌质淡而有裂纹者多属气阴不足。

77、 (3)舌态:观察舌体有无震颤、歪斜、痿软、强硬等。

78、 ①震颤:舌体不自主地颤抖,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

79、 ②歪斜:舌体偏歪于一侧,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

80、 ③痿软:舌体伸卷无力,多因气血俱虚筋脉失养所致。

81、 ④强硬:舌体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转动,多属高热伤津,邪热炽盛,或为中风的征兆。

82、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

83、章虚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

84、吴坤安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

85、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

86、”现代医家认为舌苔的形成,主要为丝状乳头之分化。

87、丝状乳头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舌苔。

88、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89、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90、 (1)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91、 ①白苔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

92、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

93、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94、 ②黄苔 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

95、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

96、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97、 ③灰黑苔 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证。

98、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

99、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100、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101、 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

102、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

103、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

104、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

105、 (3)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

106、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

107、 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内盛。

108、 腐苔: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现。

109、 1.正常舌 舌象:舌质淡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而干润适度。

110、 2.淡白舌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111、 意义:多为胃气虚弱或气血不足。

112、 3.苍老舌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苍老、白苔满布、微黄、粗糙如砂石。

113、 意义:湿阻脉络、津不上承、或暴热伤津。

114、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质淡白、白苔满布,中部厚如积粉。

115、 意义:阳虚热浮,可见于阳虚而外感湿热。

116、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舌苔灰黑燥裂。

117、 意义:脾失健运、湿浊不化、痰湿上蒙清窍。

118、 6.淡红镜面舌 舌象:舌质淡红而嫩,边有裂纹,舌面光莹无苔、平滑如镜。

119、 意义:胃阴不足或气阴两虚。

120、 7.瘀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偏暗,边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

121、 意义:瘀血阻络,气血壅滞。

122、 8.淡红花剥舌(地图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歪,舌苔白腻有剥脱,呈地图状。

123、 意义:胃之气阴两虚,痰湿阻络。

124、 9.红舌花剥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舌苔白腻花剥,剥脱处光莹无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125、 意义:湿热伤阴,湿浊未化,已伤阴液。

126、 10.红肿胀舌 舌象:舌质红,舌体肿胀、胖大、不能缩入口内,舌尖与中部黄苔,舌边与根部白苔。

127、 意义:湿热熏蒸,血热上壅。

128、 11.淡红紫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尖舌边多处青紫成片,舌苔白腻不均匀,中间苔少。

129、 意义:气滞血瘀或久病气血不续。

130、 12.淡红舌白厚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

131、 意义:气虚血瘀,痰饮停聚。

132、 13.淡红舌厚腐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略胖,白厚腐腻苔满布舌面如积粉,表面微有淡黄色。

133、 意义:湿热阻滞三焦 14.淡红舌黄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黄燥,粗糙如砂石。

134、 意义:胃肠热结夹湿,湿热化燥。

135、 15.红舌黑腻苔 舌象:舌质红,苔厚腻,边白黄中间黑色。

136、 意义:虚阳上浮,湿热内蕴。

137、 16.红舌无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中有裂纹,除舌边有少许残存之苔外,余光莹无苔。

138、 意义:胃肾气阴两伤。

139、 17.齿痕舌 舌象:舌质略红,舌体胖大而齿痕,舌中间有纵裂,苔薄白而颗粒粗松。

140、 意义:脾虚湿滞,兼有内热。

141、 18.裂纹舌 舌象:舌质略细,多数纵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142、 意义:素有阴虚,真阴不足,虚火上炎。

143、 19.裂纹舌 舌象:舌质淡白透青紫,舌体胖大,中有深裂纹,舌边裂纹如刀割,舌苔白腻而不匀。

144、 意义:气血俱衰,肾阴不足。

145、 20.红舌白腐苔 舌象:舌质红,舌苔白厚,颗粒粗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

146、 意义:痰食内聚,湿热蒸腾。

147、 21.红舌黄腐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舌体苍老,舌苔由白转灰黄,厚腐堆起,上有横直裂纹。

148、 意义:湿热秽浊蕴结于里。

149、 22.暗红舌焦黄苔 舌象:舌质红而偏暗,苔焦黄如锅粑,厚而有裂。

150、 意义:胃肠热结,腑气不通。

151、 23.红舌黄白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苔黄白色,厚积满布,如米粉状。

152、 意义:邪热湿毒蕴结于里。

153、 24.暗红舌黄燥苔 舌象:舌质绛红晦暗,舌体薄瘦,舌苔厚而焦黄燥裂。

154、 意义:实热燥结于胃肠。

155、 25.红绛舌黄黑苔 舌象:舌质绛红、苍老、尖有红点,苔薄白转灰黄,根部灰黑垢腻。

156、 意义:风痰上扰,痰热腑实。

157、 26.红绛舌黑糙苔 舌象:舌质红绛,有红点,黑色糙裂苔满布,厚积成块。

158、 意义:热毒内实,痰热腑实。

159、 27.红色点刺舌 舌象:舌质红,有红色点刺状突起,舌苔白腻,表面微黄。

160、 意义:营分郁热。

161、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162、 意义:寒湿凝滞,气血壅滞。

163、 29.绛紫舌光剥苔 舌象:舌质绛紫而暗,舌面光剥无苔。

164、 意义:热及营血,伤阴阻络。

165、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舌淡而胖,边尖满布白滑苔,中根部黄苔,厚腻粘滑。

166、 意义:肾阳不足;湿浊化热。

167、 31.红绛瘦舌 舌象:舌质红绛,舌体瘦长,两条黄色垢苔厚积,燥裂成块,余处光剥无苔。

168、 意义:胃肠热结伤阴而兼阴虚火旺。

169、 32.红胖瘀斑舌 舌象;舌质红绛有瘀斑,舌体肿胀,舌面有破损,苔白滑兼有酱色。

170、 意义:湿毒内盛。

171、你是不是:舌头上面白白的,而且很厚,感觉老是有东西沾在上面了一样,很难受。

172、 胃病患者如果仔细留意自己的舌苔,常会发现一些与众不同之处:有的特别厚腻、有的发黑、有的发黄、有的剥落。

173、事实上,舌苔变化确实能反映疾病尤其是一些脾胃病的规律。

174、 舌苔厚、有口气一个人如果常年舌苔很厚,而且有口气,一般说明胃有点小问题。

175、如果目前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可先从饮食起居调养入手。

176、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异常舌苔和口气有望自愈。

177、 舌苔发黑、黏腻如果仅见这种异常舌苔而舌边尖呈正常的淡红色,且无其他明显不适,有时属于“染色”现象。

178、以上情况不属病态,不必紧张。

179、 但平时胃病较重的患者观察到黑苔就要警惕,如果舌边尖呈深红色,甚至发青发紫,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80、 舌苔花剥有的人舌面上的舌苔出现不规则的一块块“地图样”改变,有的地方有薄苔,有的地方光滑无苔,这叫“地图舌”。

181、此类舌象者如无任何不适感觉,多属生理性改变,不需治疗。

182、如果长期有胃病或其他慢性病,以前从未见这样的舌象,出现“地图舌”则多属阴虚表现,需及时就医。

183、 舌头有裂纹还有的人舌面上出现许多“裂纹”,多数无舌苔,称“裂纹舌”,如无不适感,亦属生理性的,不需治疗,如在重病后出现裂纹舌,舌红无苔,且有不适感,亦属阴虚,需配合药物治疗。

184、 舌边有齿印有的人身躯肥大,舌体也胖大,舌边有齿印,舌苔薄白,如无明显不适,则属太胖的缘故。

185、中医理论认为“胖人多痰湿”,胖人的脾胃运化功能相对不足,食物的消化吸收易出现障碍。

186、这些人要少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适当运动。

187、如果舌苔白厚腻, 舌边有齿印,不欲饮食,腹胀满,便溏薄,则属痰湿过盛,在进清淡易消化食物的同时应配合药物治疗。

188、 舌红、苔厚、便秘有的人几天不解大便,口臭、舌苔厚、舌边尖红、尿黄,此属胃火盛。

189、胃中火热内盛,浊气上逆、熏蒸口舌,故出现口臭、舌苔发黄、热伤津液、肠道失润,故出现大便干结。

190、 此时可服用大黄、黄连、黄芩、山栀之类中药清热泻火,在饮食上需忌酒、忌食辛辣热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等,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多喝水。

191、 胃病患者请看看你的舌苔 胃病患者如果仔细留意自己的舌苔,常会发现一些与众不同之处:有的特别厚腻、有的发黑、有的发黄、有的剥落。

192、一个人长期舌苔不正常,旁人也会好意提醒:去看看有没有胃病吧!事实上,舌苔变化确实能反映疾病尤其是一些脾胃病的规律。

193、 如何观察和分析舌象 伸舌也有学问伸舌时要自然, 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口尽量张大(但不要过分用力),使舌体充分暴露。

194、如伸舌过分用力,或舌体紧张、蜷曲、都会影响舌的气血运行而引起舌色改变或舌干湿度的改变。

195、 望舌要有顺序望舌一般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同时看舌体(舌质)的色质和舌苔的厚薄、颜色等。

196、 观察两个重点舌诊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197、 舌体———呈什么颜色?形状是胖是瘦?质地是荣是枯?活动是否灵活自如? 舌苔———苔质是厚是薄,是润是燥?苔色是白是黄还是棕褐? 正常舌象特征正常舌象可概括为六个字:“淡红舌薄白苔”,具体地说,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198、 舌象变化规律一般来说舌苔由薄变厚为病进,由厚变薄为病退。

199、 胃病患者的常见舌象为: 薄白苔———病初起,病轻浅,胃气未伤; 舌苔由薄变厚,颜色由白渐有点黄色,舌边舌尖由淡红变红,而且舌边有齿印———病情加重,提示消化不良、胃肠积滞有宿食等; 舌苔由白变黄,舌边尖红———有热象; 舌苔由黄变棕,或者由棕变黑,而且干燥少津, 舌边尖变深红———热盛,多伴大便干结; 舌苔白厚腻,舌表面有一层白黏液———痰湿; 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痰热; 舌边尖红绛色,甚至变紫色———痰浊血淤; 舌红无苔,舌面光滑如镜———胃阴虚; 舌苔光剥,舌质淡———气阴两虚。

200、 根据以上不同的舌象表现,再结合闻、问、切等其他诊断手法,中医就可做出综合分析,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201、 可以自己调养的异常舌象 舌苔厚、有口气一个人如果常年舌苔很厚,而且有口气,一般说明胃有点小问题。

202、如果目前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可先从饮食起居调养入手。

203、 保持生活规律,情志舒畅愉快,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

204、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异常舌苔和口气有望自愈。

205、 舌苔发黑、黏腻如果仅见这种异常舌苔而舌边尖呈正常的淡红色,且无其他明显不适,有时属于“染色”现象。

206、患者可能食用了某些着色食物,或服用了某些药物。

207、 比如服“丽珠得乐”,即可出现黑苔,而且大便亦发黑;服用抗生素,有时亦可出现黑苔。

208、以上情况不属病态,不必紧张。

209、 但平时胃病较重的患者观察到黑苔就要警惕,如果舌边尖呈深红色,甚至发青发紫,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10、 舌苔花剥有的人舌面上的舌苔出现不规则的一块块“地图样”改变,有的地方有薄苔,有的地方光滑无苔,这叫“地图舌”。

211、 此类舌象者如无任何不适感觉,多属生理性改变,不需治疗。

212、如果长期有胃病或其他慢性病,以前从未见这样的舌象,出现“地图舌”则多属阴虚表现,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喝西洋参茶(每天9克,沸水冲泡,频饮)促进自愈。

213、 舌头有裂纹还有的人舌面上出现许多“裂纹”,多数无舌苔,称“裂纹舌”,如无不适感,亦属生理性的,不需治疗,如在重病后出现裂纹舌,舌红无苔,且有不适感,亦属阴虚,需配合药物治疗。

214、 舌边有齿印有的人身躯肥大,舌体也胖大,舌边有齿印,舌苔薄白,如无明显不适,则属太胖的缘故。

215、中医理论认为“胖人多痰湿”,胖人的脾胃运化功能相对不足,食物的消化吸收易出现障碍。

216、 这些人要少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适当运动。

217、如果舌苔白厚腻,舌边有齿印,不欲饮食,腹胀满,便溏薄,则属痰湿过盛,在进清淡易消化食物的同时应配合药物治疗。

218、 舌红、苔厚、便秘有的人几天不解大便,口臭、舌苔厚、舌边尖红、尿黄,此属胃火盛。

219、胃中火热内盛,浊气上逆、熏蒸口舌,故出现口臭、舌苔发黄、热伤津液、肠道失润,故出现大便干结。

220、此时可服用大黄、黄连、黄芩、山栀之类中药清热泻火,在饮食上需忌酒、忌食辛辣热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等,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多喝水。

221、 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 以下三位胃镜诊断同为“胃窦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舌象表现完全不同,症状和中医诊断也不同,治疗原则和用药当然也各异,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所在。

222、 舌象:舌苔薄白,舌质淡紫,舌尖瘀点 症状:上腹部隐痛反复发作,喜热怕冷,泛吐清水 诊断:脾胃虚寒 舌象:舌苔黄厚,舌根部灰黑,舌边尖暗红色 症状:上腹部疼痛,痛有定处,食后加重 诊断:胃中痰热夹瘀 舌象:舌苔薄白微黄,舌中、舌前部苔剥,舌红少津 症状:上腹部隐痛,不思饮食,口干舌燥诊断:胃阴不足。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