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知 >

户县邮编(户县)

2022-10-27 12:15:27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户县邮编,户县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夏朝设有“扈,氏,国”。

2、这是户县地区建置最早的方国,也是“户县”地名的由来,夏朝的重要事件甘之战和甘誓都发生在户县附近。

3、商时设“崇国”;周时,作“丰邑”;秦代改“扈”为“鄠”;西汉时设“鄠县”。

4、历代延续,夏代户县为有扈氏国,与夏同姓姒,为夏之属国。

5、夏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这时国家常以氏族名称作为国名。

6、如“夏后氏”为“夏国”,“有扈氏”为“扈国”。

7、有扈氏国为户县地区建置最早的方国,也是户县地名的由来。

8、 商代户县有崇国,其后有丰邑,都是商之属国。

9、商代户县的甘亭、甘盘也是商之属国。

10、 春秋战国时期周平王东迁,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

11、 秦代在咸阳设内史,兼治三辅,户县属内史管辖。

12、 汉初置鄠县,属右扶风,高帝九年属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属右扶风,东汉仍属右扶风。

13、 三国户县属始平郡。

14、 晋代户县属始平郡。

15、 北魏户县属京兆郡。

16、 西魏户县属雍州京兆郡。

17、 北周户县属京兆尹。

18、 隋朝户县属京兆郡。

19、 唐代户县属关内道京兆府京兆郡。

20、开元二十一年户县属京畿道。

21、 五代梁时户县属大安府。

22、唐、晋、汉、周户县属京兆府。

23、 北宋户县属永兴军路京兆府京兆郡。

24、 金代陕西分6路,户县属京兆路京兆府。

25、 元代陕西设行中书省,下辖6路,户县属奉元路。

26、 明初户县属关内道西安府。

27、 清代仍依明制,户县属西安府。

28、 民国元年废陕西布政使司,全省分7府,户县属西安府。

29、 1964年9月10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

30、户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31、夏朝时户县为有扈氏国,这是户县地区建置最早的方国,也是“户县”地名的由来。

32、商时为崇国,周作沣京,春秋时为扈国,秦代改“扈”为“鄠”,西汉设置“鄠县”,历代延续,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33、196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

34、 户县属西安市郊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县城在西安西南距西安城区十八公里。

35、户县南依秦岭,与安康市宁陕县以秦岭分水;北临渭水,同咸阳兴平市隔河相望;东接长安,以沣水相隔;西连周至,以白马河为界。

36、户县南部为秦岭山区,北部为秦岭北麓山前坡地和渭河平原及河漫滩地。

37、户县境内有4条河流,均源出秦岭并由其北麓四个山谷(峪口)流出,它们由西向东分别为涝河、甘河、太平河、高冠河,分布全县,贯通南北。

38、涝河北流入渭河,其余三河汇入沣河。

39、古书中的“八水绕长安”所指的八条河流中,涝河和沣河就在其列。

40、户县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气候宜人,风光秀美,是八百里秦川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有“银户县”之称美称。

41、户县自古一来是周、秦、汉、唐等十二个朝代的皇家上林苑,所以也被称为“西安(古代为长安)的后花园”。

42、户县南部山区森林茂盛,自然风光旖旎,是天然森林“氧吧”, 朱雀国家森林公园里有亚洲最大的天然石拱桥“仙人桥”, 享有“北方九寨沟”之称的太平国家森林公园有北方少见的瀑布群。

43、 户县物宝天华,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境内古迹遍及。

44、三千年前,周文王灭掉户县的崇国后,将国都从周原岐山迁至崇,名为沣京。

45、沣京大体位置在户县秦镇以北、沣河之西。

46、周文王在建立沣京的同时,建灵台以观天象,建灵沼(养鱼、龟等水产),灵囿(养鹿、等动物)与民同乐。

47、灵台,灵沼的遗址就在户县秦镇北边沣河西岸周围。

48、   在户县的历史上,发生着一幕又一幕可以载入史册的事件,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49、秦王朝,气壮山河,功盖天地。

50、在户县,史载有秦始皇囚母负阳宫,接母复居甘泉宫的故事。

51、户县有钟宫城,地处大王镇,是秦汉王朝国家铸币中心,从秦半两到汉五铢,王莽的货币货泉也在这里铸造,最重要的是,秦始皇销毁天下兵器在这里铸造了十二“金人”,现在这里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52、汉武帝曾来户县打猎,驰骋农田,被百姓围困,由当地官员出面才得以脱身。

53、汉武帝回宫,移出农户,开拓上林苑,包括户县数县。

54、户县有眉坞岭,是东汉奸臣董卓所修的“驰道”,宽30余米,路基高4米,是罕见的古代“高速公路”。

55、  户县是十三朝古都的京畿之地,文人学士经常游历于此,尤其在唐朝的时候最为鼎盛。

56、李白、杜甫、白居易,韦应物、岑参、郑谷、李洞等著名诗人在户县,或游历,或为官,或隐居,吟咏长啸,金石有声。

57、而自唐代之后,随着政治、经济中心东移,长安虽失去昔日繁华,但户县却风脉不移。

58、户县庞光镇杨砺在北宋建隆元年考中状元,石破天惊,如同闪电划过夜空,让世人刮目相看。

59、他不以功名傲世,一年连升三次官,也不喜形于色。

60、他住处巷窄,死后,宋真宗步行到灵堂吊唁。

61、北宋理学家程颢中进士后第一任官职就是到户县当主簿,面对“周礼之乡”,在给《周公家谱》作序中感言“昔读圣人书,今官圣人地”。

62、他曾游憩于南山,赏玩于城郊,于县城西郊创作了《春日偶成》诗作,排列为《千家诗》第一首。

63、户县作为抗金大后方,南稻务、北稻务、青羊务等村名仍承载着当年供应军粮的印记。

64、文人领兵,是宋朝特色。

65、晏殊、寇准、司马光均以永兴军宣抚使游历紫阁、圭峰,留题诗篇。

66、范仲淹、魏野也曾慕名游览户县名胜。

67、户县地灵人杰,元朝不足100年,贺氏一门五代,都为元王朝贵族。

68、贺贲因忽必烈征云南,捐献白银2500两,解了军费紧缺难题,官至奉元路大总管。

69、其子贺仁杰,其孙贺胜,其五世孙贺惟一除恶扬善,各领风骚。

70、贺惟一还担任《辽史》、《金史》编纂总裁官。

71、  明朝时,山西祁县移民在祁村建有公输堂,王九思倡建太史桥,张宗孟创建大观楼,或工艺精湛,或惠民益世,垂范至今。

72、王元正朝廷争礼,李复聘除贪安民,张贤诫子树廉,正气凛然,彪炳史册。

73、名列明朝文学“前七子”的王九思是户县北街人,受瑾党株连,42岁被勒令罢官。

74、他听从父亲“弥谤莫如自修”的劝导,忍辱负重,发动群众,创建涝河西桥。

75、因王九思担任过翰林院检讨,编修国史,人感其恩,称为“太史桥”。

76、王九思在嘉靖年间创修《户县志》四卷,文字简明,史实准确,被誉为“关中名志”。

77、王九思有《王渼陂先生全集》传世,今为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镇馆之宝。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