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知 >

平沙落雁式(平沙落雁)

2022-10-24 20:55:20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平沙落雁式,平沙落雁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2、是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3、平沙落雁,本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

4、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

5、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其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

6、远望去,雁群、沙岸、水波,都在愈来愈浓的暮色中渐渐睡去。

7、扩展资料中国十大名曲分别为:先秦的琴师伯牙的《高山流水》2、魏晋时期嵇康的《广陵散琴曲》3、明朝的《平沙落雁》4、古曲《梅花三弄》5、楚汉战争时期的《十面埋伏》6、古乐曲《夕阳萧鼓》,后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7、历代传谱的《渔樵问答》8、汉末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9、汉代的《汉宫秋月》10、春秋时期晋国师旷的《阳春白雪》。

8、据专家考证,这些古代中国名曲的原始乐谱大都失传,今天流传的不少谱本都是后人委托之作。

9、这些乐曲被历代乐师冠以十大古曲名,以历史典故为旁衬,从而借古人之旧事以壮声势。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它是古代十大名曲之一吗?回答:是的  逸士胸怀,鸿鹄之志――《平沙落雁》  据说《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古琴曲,现存的琴谱就达五十余种。

11、与其他名曲不同,《平沙落雁》的背后,并无脍炙人口的掌故。

12、  《平沙落雁》最早的版本载于明代崇祯七年(1634)刊印的《古音正宗》。

13、《古音正宗》这样解题《平沙落雁》:  “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

14、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

15、……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

16、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

17、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

18、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19、”  按说崇祯七年的时候,正是明朝饱受内忧外患困扰的时代。

20、朱明王朝王祚将尽,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

21、此时刊印《古音正宗》,也许作者另有深意。

22、上面的解题文字意趣昂然,并无半点忧天悯地的情绪在内。

23、也许“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两句,正是中心点题之句,以示儒家倡导的“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24、  逸士即隐士,指隐居山林的读书人。

25、孔子云,“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26、《易》曰:“天地闭,贤人隐。

27、”从现实急流中退却下来的文人,在山林、田园中找到了最后的栖身之所。

28、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说法。

29、中国历代文人及其作品,受中国隐逸文化影响甚深。

30、逸士虽“处江湖之远”,但社会影响力有时并不弱于“居庙堂之高”者。

31、  最早的隐士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商朝的伊尹曾隐于市肆,周朝的姜尚曾隐于山野。

3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隐士层出不穷。

33、汉代以后,隐士的身份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一般指那些不与朝廷合作而又具有一定文化影响力的人。

34、三国魏晋时代是隐逸最盛行的时代,士人“以高隐为贵”,诸葛亮、陆机、王猛、谢安等历史名臣都曾有过隐逸的经历。

35、  真正的隐士应该“只钓鲈鱼不钓名”,但是,渐渐地,自魏晋以降,隐逸却有极端化、世俗化的倾向。

36、隐士中的一些人,他们不但“钓名”,而且“钓利”。

37、他们把隐逸做为获取名誉和功利的手段。

38、也有的当权者,为获得礼贤下士的名声,刻意逢迎隐逸山林的士人,有的甚至不惜以“假隐”充“高隐”。

39、  《晋书•列传第六十九》记载,隆安二年(399年),东晋权臣桓玄(桓温之子)发动叛乱,把持了东晋朝政。

40、自魏晋以来历代都有隐士,偏偏当时却一个也没有。

41、桓玄觉得很没面子。

42、为获得礼贤下士的名声,他赶紧派人找来了西晋著名隐士皇甫谧的六世孙皇甫希之。

43、先让皇甫希之隐居山林,由桓玄资助各种费用。

44、然后桓玄下召将皇甫希之征为著作郎,但又指使皇甫希之故意推辞不接受,然后桓玄下召封皇甫希之为“高士”。

45、此事传为举世笑谈,时人戏称这种隐士为“充隐”。

46、  另一个极端的例子,见于唐代刘肃编的《大唐新语•隐逸》。

47、唐时的卢藏用考中进士后,特地隐居终南山中,但他身在山林,心在朝堂。

48、与当时的朝士交往密切,后果以高士名被召入仕,授官左拾遗,时人称之为“随驾隐士”。

49、另一个隐士司马承祯尝被召,将还山,卢藏用指着终南山曰:“此中大有嘉处。

50、” 司马承祯慢慢道:“以在下看,这是仕官的捷径啊。

51、”这就是人们所称的“终南捷径”。

52、此时隐逸已成为一条做官捷径了。

53、  士人的隐逸,根据其价值取向,大致可分为儒之隐和道之隐。

54、前者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天下有治则进,天下无道则隐。

55、儒之隐者大都抱有“兼济天下”的抱负。

56、而道之隐则无任何功利目的,通过遁世来使心灵获得最彻底的明澈和宁静。

57、对于那些既有从政经历又有隐逸经历的人来说,其隐逸分为仕前隐和仕后隐,即先隐后仕和先仕后隐。

58、《平沙落雁》所表现的“逸士心胸”中的逸士,虽身处隐逸之地,犹胸怀“鸿鹄之志”,应属于儒之隐和仕前隐。

59、  真正做到彻底的隐逸,谈何容易。

60、自古以来,象陶渊明、谢灵运一样纯正的逸士少之又少。

61、古代大多数的逸士,或为世情所困,或因言获罪,最终归隐山林,潜居幽庐,也许不过是为世人做出的一种姿态而已。

62、他们表面上超脱,但内心里也许从未平静过。

63、  从这个角度来看,《平沙落雁》的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对怀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励志,和对因言获罪而退隐山林者的慰藉。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