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知 >

皈依三宝意思(皈依三宝的意义)

2022-10-13 20:20:33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皈依三宝意思,皈依三宝的意义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础入门。

2、皈依为皈投或依靠之意,受到三宝的加持。

3、三宝指佛、法、僧:佛为觉悟者,法为教义,僧为延续佛的慧命者。

4、佛法虽有三藏十二部典籍,八万四千法门,但有着共同的要领;而在修学上,也有基本的规则。

5、无论选择什么宗派,也不论修学什么法门,都绕不开这些要领和规则。

6、倘若忽略这些根本,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7、在多年的修学过程中,深深意识到皈依、发心、正见和戒律的重要性。

8、其中,皈依是佛法的根本,发心是修行的根本,正见是解脱的根本,戒律是僧团的根本。

9、任何人的修行,都应建立于这些基本建设上。

10、而皈依,更是重中之重,是每个学佛者必须高度重视的。

11、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成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便是皈依。

12、正如入党需要宣誓,入学需要注册那样,通过相应仪式获得合法身份。

13、皈依,是成为佛教徒必须履行的入门手续,也是远离三恶道苦,迈向菩提之道的开端。

14、 时常有人询问:若不皈依,可否依法修行?当然,若按佛法教义调整身心,按相应法门修习实践,多少总会有一些受益,但所得极为有限。

15、若不曾生起恳切皈依之心,正说明对三宝的信心尚未具足。

16、尽管在学,尽管在修,多是按个人喜好进行抉择,而非全身心投归三宝怀抱,以此为人生唯一目标。

17、没有坚不可摧的信心和改造生命的决心作为动力,如何从无始劫来的生命状态中脱颖而出,焕然重生?所以,学佛首先应皈依三宝,而且是真切、投入、全身心的皈依,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不存在患得患失的反覆。

18、唯有这样的皈依,才能使我们真正站到菩提大道的起跑线上。

19、否则的话,终究还是在场外徘徊。

20、即使领到一张属于自己的皈依证,也只是拥有了入场的通行证。

21、还需自己走过去,才能使之生效。

22、这段距离,正是靠我们对三宝的信心来跨越。

23、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皈依三宝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等待三宝庇护,等待三宝为我们安排一切,而是为了使自己最终成为三宝。

24、或许在家居士们会担心:那是否意味着我们都要出家呢?并非如此。

25、我们所要成就的,并不局限于形象上的三宝,而是三宝具备的内在品质,这才是修行的关键所在。

26、皈依的关键,在于其含义,而不在于其形式。

27、所以,皈依仅办个手续,填个表、领个皈依证而已。

28、皈依的皈,是回头。

29、依,是依止。

30、皈依的意思是翻旧日之恶,依止正道而得解脱。

31、三宝指佛宝、法宝、僧宝。

32、佛宝,指彻悟诸法实相,而能教导他人的教主,泛指一切诸佛。

33、平日所见的佛象,因象征佛宝住持于世,而应受行者敬仰。

34、但不可以为佛像就是佛宝。

35、法宝,指诸佛为教导众生,使其脱离苦海而宣说的教法。

36、平日所见的经书,因象征法宝住持于世,而应受行者敬仰。

37、但不可以为经书就是法宝。

38、僧宝,指修学佛法的清净和合的教团。

39、出家僧人代表僧宝,应受行者尊重。

40、但不可以为个别僧人就是僧宝。

41、三宝有六种含义:第一,希有之义,指三宝为世间难得之珍宝。

42、第二,明净之义,指三宝远离有漏法,无垢明净。

43、第三,势力之义,指三宝具足不可思议的威德自在。

44、第四,庄严之义,指象世间珍宝可庄严世间一样,三宝可庄严出世间。

45、第五,最胜之义,指三宝为法中最胜。

46、第六,不变之义,指三宝是无漏之法,不为世间之法所动。

47、概括地说,三宝的含义为:佛为觉,觉而不迷。

48、法为正,正而不邪。

49、僧为净,净而不染。

50、皈依三宝的含义是:发心翻旧日恶,依止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佛教正法而得解脱,具足三宝功德,为利众生而究竟成佛。

51、净空法师---三皈依,皈依三宝讲解今天我们在此地举行三皈传授的仪式,首先我们要明瞭“三皈”的真实意义。

52、学佛,我们对于佛教,也就是佛陀的教育,有了相当的理解,真正发心向释迦牟尼佛学习,这才发心来求受皈依。

53、求受皈依就是求释迦牟尼佛收我作学生,从今之后,我们愿意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遵从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修正我们在生活当中许多错误的行为。

54、这是皈依正确的动机,或是说皈依正确的发心。

55、如果我们对于佛教是什么都没搞清楚,看到别人皈依,我们也跟去皈依,这是错误的,这叫盲从,这是迷信,决定得不到三皈真实的功德利益。

56、佛法这一桩事情,正如同过去新加坡总统纳丹先生所说的。

57、我跟他第一次见面,他告诉我,他在所有宗教里面最尊敬的是佛教,“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

58、我听了这个话很惊讶,他是内行人,他不外行,这句话不是一般人能说得出来的,甚至在佛门里能说得出来的出家法师也不多。

59、看看寺院道场大殿上所供奉的佛像,你就知道它代表实质。

60、通常供养佛象是供一佛二菩萨。

61、佛像代表本体,代表真如本性。

62、菩萨代表从体起用。

63、所以佛没有言说,心性没有话说的。

64、从体起用就能现相,就能说法。

65、现相、说法再多,总不出两大类,一个是智慧(解),一个是慈悲(行)。

66、“行”是慈悲,“解”是智慧。

67、解行是一,解行不二。

68、这就是佛像代表的意义。

69、细心观察这个地方,佛教确实重实质不重形式。

70、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学生传授三皈五戒,没有听说发皈依证、发五戒证书的。

71、为什么?这是仪式,佛教重实质。

72、你有没有真心皈?“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

73、从哪里回头?从一切错误回头。

74、依什么?依靠老师真实的教诲。

75、诸位要记住,皈依不是皈依一个法师。

76、如果你们大家今天到此地来,说“我皈依净空法师了”,错了,只要有这一个错误、这一个罪名就要堕地狱。

77、你不来受皈依不会造这个罪业,因为你来受皈依,你造的这个罪业将来要堕恶道。

78、我们皈依谁?我们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某一个人,这样才对了。

79、我们是三宝弟子。

80、世尊是这样传授下来的,我们应当如是接受,依教奉行。

81、可是佛教流传的时间长久,这当中免不了发生讹错,愈传愈讹。

82、于是现前造成什么形势?皈依某一个法师,这问题严重。

83、皈依某一个法师就成了“破和合僧”。

84、谤佛、谤法、谤僧、破和合僧。

85、这一个罪条就是阿鼻地狱,我们千万不要疏忽,一定要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86、佛法传到中国唐朝将近一千年,我们在《坛经》上看到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为学生传授三皈,已经不是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这把佛法僧的意义明显的跟我们说出来。

87、然后说明,“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

88、于是我们就知道从那里回头,依靠什么。

89、“觉”的反面是迷惑。

90、我们今天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都不知道。

91、所以我们在生活、工作、应酬之中,常常犯过错。

92、你问说“为什么会犯过错?”因为不了解彼此的关系跟事实真相,所以犯了许多错误。

93、佛菩萨是明白人,佛菩萨了解其中的关系,了解事实真相。

94、所以佛菩萨的生活没有错误,佛菩萨做工作没有错误,佛菩萨处事待人接物都没有错误,这确实可以做我们的榜样。

95、所以我们从迷惑颠倒回头,依“自性觉”。

96、佛菩萨代表自性,我们要依佛菩萨的大觉。

97、我们从错误的思想、见解回头,从邪知邪见回头,我们依靠佛菩萨所代表的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

98、我们的心地被污染,我们的精神被污染,我们的思想、见解,乃至于肉体都被污染。

99、被什么污染?被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污染。

100、今天起,我们从日常生活当中一切染污回头,依清净,诸佛菩萨代表“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叫“皈依僧”。

101、我们这才明白,皈依佛是“觉而不迷”,皈依法是“正而不邪”,皈依僧是“净而不染”。

102、真正了解三皈的意义,我们才是如来真实弟子,才是如来第一弟子。

103、我们要真学佛,我们要真正明瞭三皈传授的神圣。

104、我们拜老师,老师是佛陀,不是普通人。

105、我在此地代表僧团为诸位讲解三皈的大意。

106、决定不是皈依净空法师,不是皈依某一个寺院,不是皈依净宗学会,这一定要搞清楚。

107、我们皈依佛,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我们皈依法,诸佛菩萨所说的一切经论是我们修学的依靠;我们皈依僧,是皈依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僧团。

108、你这就真的皈依了。

109、这样发心皈依,世尊告诉我们,你必定得一切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

110、所以佛在经上讲,真正受三皈,必定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

111、佛法,就如同夏莲居老居士常常教导我们的,要“真干”。

112、我学佛将近五十年,在讲台上讲经也讲了四十年。

113、这么长的岁月,我总结佛法的教学,做成一副对联。

114、上联:“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诸佛如来教我要这样存心。

115、这是佛心,这就是经典上常讲的“无上菩提心”。

116、必须落实在生活。

117、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要真诚。

118、“真”是不假,“诚”是不虚。

119、虚情假意,自欺欺人,你用心就错了。

120、佛菩萨用真诚心,决定不欺诳众生。

121、佛菩萨用清净心,决定没有丝毫污染。

122、污染的根是自私自利。

123、我们起心动念为自己的利益打算,这个念头是罪,这是凡夫的妄心,不是真心。

124、真心清净,决定没有污染;真心平等,决定没有高下。

125、如果觉得我高,他不如我,我们就错了,我们没有回头,没有皈依。

126、所以皈依之后,要用清净心、平等心对一切人、事、物。

127、要用觉悟心,觉就不迷。

128、要用慈悲心,慈是爱心。

129、这个慈悲心是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流露出来的。

130、这个“爱”是大爱、真爱。

131、佛家怕众生误会,所以用“慈悲”,不讲“爱”。

132、“爱”带着情执。

133、爱心里面具足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个爱心就叫做大慈大悲。

134、我们要学佛的存心,学佛的用心,你就是真的回头,真的皈依。

135、诸佛如来承认你是佛弟子,你是佛的好学生。

136、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落实在生活上、工作上?如何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写在下联,“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就圆满了。

137、上联是教我存心,下联是教我修行。

138、什么是“看破”?对于宇宙人生真相搞清楚了,这叫“看破”。

139、“放下”是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

140、能与不同的国家、族群、文化、宗教,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相尊重,互助合作,真正做到舍己为人,这是把下联真正落实了。

141、你所得的果报是佛家讲的“得大自在”。

142、我们不必做皈依的仪式,你只要懂得皈依真正的意义,任何法师都可以为你做皈依仪式。

143、你不找法师,在佛菩萨面前自己受皈依也可以。

144、跟诸位说,这佛经上讲得很清楚,三皈、五戒、菩萨戒、八关斋戒,都可以自己在佛菩萨面前用真诚心求受,有效。

145、只有比丘戒跟比丘尼戒一定要有大僧传授,否则不能得戒,这是佛在经上说的。

146、除比丘戒、比丘尼戒之外,我们自己受三皈五戒,都可以在佛菩萨面前受。

147、当然,你在泥塑木雕的佛菩萨像前受三皈五戒,它不会发皈依证给你,可是有效。

148、如果你在法师面前求受三皈五戒,皈依证印得再漂亮,黄金做的皈依证,诸佛菩萨不承认,鬼神也不护持你,那是假的,不是真的。

149、为什么?你是皈依某个法师,皈依某个道场,你搞错了。

150、所以一定要懂得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

151、我们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是实质上往生,形式上不能往生,形式都要放下。

15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的要舍弃,真实的要提起。

153、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真实的。

154、我们要真干,不是真实的统统放下,这就正确。

155、皈依誓词:“阿阇梨存念,我弟子”,我们现在的法名都用“妙音”。

156、“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157、“两足”,“足”是圆满、满足,“两”是智慧、福德。

158、智慧圆满,福德圆满。

159、智慧、福德当中最尊贵的,这是佛。

160、学佛就学福慧双修,希望也能达到像佛一样福慧圆满。

161、“皈依达摩,离欲中尊”,这一条非常重要。

162、“达摩”是“法”,“欲”是七情五欲。

163、凡夫种种欲望,只要有欲望就出不了三界。

164、不但三界出不了,三界里面有欲界、色界、无色界,有欲望出不了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没有分,你说多可怜!所以佛教导我们的一切教诲,都是教我们“离欲”,永远脱离自私自利。

165、起心动念,一定为社会、为人民、为众生,决定不可以有一念为自己,这是“离欲中尊”。

166、“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167、“僧伽”是学佛人的团体。

168、佛家讲的“众”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社团。

169、所有一切社团中,佛教社团最值得尊敬。

170、为什么?它是智慧的社团,和合的社团,这个社团可以做世间所有一切社团的模范。

171、真正皈依的人,样样都能做社会大众的好榜样,你就真正皈依三宝。

172、如果不是好样子,你没有真的皈依,你是假名皈依。

173、说得不好听,你冒充佛弟子,不是真正佛弟子。

174、皈依就是标志着成为佛教徒,没什么其他意义。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