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新知 >

我的第一本书阅读理解答案(我的第一本书)

导读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我的第一本书阅读理解答案,我的第一本书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本文通过写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我的第一本书阅读理解答案,我的第一本书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本文通过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反映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这些都是作者在那个特定年代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有着独特的感悟和思考。

3、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4、全文承载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5、通过“我的第一本书”这一主线,贯穿全文,把关于亲情与友情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前呼后应,感情真挚。

6、这不仅令作者终生受用,也让我们受益无穷。

7、作者在叙述自己的考试名次以及“弄不成”一些事件时,语言风趣、幽默,寓有情趣,让人忍俊不禁。

8、扩展资料:赏析:《我的第一本书》作者是牛汉。

9、文章开头很有特点,从一位诗人来访谈起,自然引出本文话题,既点明“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又表明这第一本书在我人生中的分量。

10、通常,文章到此可以收尾了,但是,作者并未就此打住,而是“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进而写出念书给“我”带来的快乐。

11、并交代与“书”有关的几个人的命运。

12、文章最后呼应开头,表达了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

13、但是,读过本文,深深打动我们的却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意,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1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的第一本书2、“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它还有什么其它含义? "我的第一本书"还表明了这第一本书在作者人生中的分量。

15、 3、“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是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有怎样的理解?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它也指作者人生的每一课。

16、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17、 4、“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18、”如何理解这句话?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艰辛和沉重。

19、作者自己家的生活是困窘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

20、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1、 5、 如何理解课文的最后两句话“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22、人不能忘本。

23、”? 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

24、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

25、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

26、如果这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

27、"人不能忘本"的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28、“本”既是作者的课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29、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30、 6、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现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31、  《我的第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梗概:  讲的作者的第一本课本,这本课本被作者裁了一半给了他的好友乔元贞(乔家买不起书),结果被父亲看见,手巧的父亲用白纸将两半本书装订成两本书,一本给我。

32、一本给了已不上学的乔元贞。

33、本文写的就是同学、老师、父子之间难忘的故事及感情。

34、  《我的第一本书》,牛汉著,作家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35、  牛汉(1923年10月2日-2013年9月29日),本名原为“史承汉”,后改为“史成汉”,又名“牛汉”,曾用笔名“谷风”,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

36、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

37、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

38、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39、他创作的《悼念一棵枫树》《华南虎》《半棵树》等诗广为传诵,曾出版《牛汉诗文集》等。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