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的参数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原理)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的参数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原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原理: (一)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流程:由泵将储液瓶中的溶剂吸入色谱系统,然后输出,经流量与压力测量之后,导入进样器。
2、被测物由进样器注入,并随流动相通过色谱柱,在柱上进行分离后进入检测器,检测信号由数据处理设备采集与处理,并记录色谱图。
3、废液流入废液瓶。
4、遇到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极性范围比较宽)还可用梯度控制器作梯度洗脱。
5、这和气相色谱的程序升温类似,不同的是气相色谱改变温度,而HPLC改变的是流动相极性,使样品各组分在最佳条件下得以分离。
6、 (二)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过程:同其他色谱过程一样,HPLC也是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的一种连续多次交换过程。
7、它借溶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亲和力、吸附力或分子大小不同而引起的排阻作用的差别使不同溶质得以分离。
8、 开始样品加在柱头上,假设样品中含有3个组分,A、B和C,随流动相一起进入色谱柱,开始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
9、分配系数小的组分A不易被固定相阻留,较早地流出色谱柱。
10、分配系数大的组分C在固定相上滞留时间长,较晚流出色谱柱。
11、组分B的分配系数介于A,C之间,第二个流出色谱柱。
12、若一个含有多个组分的混合物进入系统,则混合物中各组分按其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先后流出色谱柱,达到分离之目的。
13、 不同组分在色谱过程中的分离情况,首先取决于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亲和力等是否有差异,这是热力学平衡问题,也是分离的首要条件。
14、其次,当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运动时,谱带随柱长展宽,分离情况与两相之间的扩散系数、固定相粒度的大小、柱的填充情况以及流动相的流速等有关。
15、所以分离最终效果则是热力学与动力学两方面的综合效益。
16、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17、它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待测样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18、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又叫做高压或高速液相色谱、高分离度液相色谱或近代柱色谱,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
19、【简介】它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待测样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20、这种方法已成为化学、生化、医学、工业、农业、环保、商检和法检等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是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和环境化学工作者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1、【主要类型】1.吸附色谱(Absorption Chromatography)2.分配色谱(Partition Chromatography)3.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4.体积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5.亲和色谱(Affinity Chromatography)【特点】高效液相色谱法有“三高一广一快”的特点:〈1〉高压:流动相为液体,流经色谱柱时,受到的阻力较大,为了能迅速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液加高压。
22、〈2〉高效:分离效能高。
23、可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比工业精馏塔和气相色谱的分离效能高出许多倍。
24、〈3〉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可达0.01ng,进样量在µL数量级。
25、〈4〉应用范围广: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有机化合物可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特别是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热稳定性差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显示出优势。
26、〈5〉分析速度快、载液流速快:较经典液体色谱法速度快得多,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在15~30 min,有些样品甚至在5 min内即可完成,一般小于1h。
27、此外HPLC还有色谱柱可反复使用、样品不被破坏、易回收等优点,但也有缺点,与气相色谱相比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28、HPLC的缺点是有“柱外效应”。
29、在从进样到检测器之间,除了柱子以外的任何死空间(进样器、柱接头、连接管和检测池等)中,如果流动相的流型有变化,被分离物质的任何扩散和滞留都会显著地导致色谱峰的加宽,柱效率降低。
30、HPLC检测器的灵敏度不及气相色谱。
31、分离原理:液—液分配色谱法 (Liquid-liquid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及化学键合相色谱(Chemically 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
32、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应互不相溶(极性不同,避免固定液流失),有一个明显的分界面。
33、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分配。
34、达到平衡时,服从于高效液相色谱计算公式:K=Cs/Cm=k*Vm/Vs a. 正相液— 液分配色谱法(Normal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液的极性。
35、b. 反相液— 液分配色谱法(Reverse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
36、c. 液 — 液分配色谱法的缺点:尽管流动相与固定相的极性要求完全不同,但固定液在流动相中仍有微量溶解;流动相通过色谱柱时的机械冲击力,会造成固定液流失。
37、上世纪70年代末发展的化学键合固定相(见后),可克服上述缺点。
38、现在应用很广泛(70~80%)。
39、液—固色谱法 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等)。
40、这是根据物质吸附作用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
41、其作用机制是: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时,溶质分子 (X) 和溶剂分子(S)对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发生竞争吸附(未进样时,所有的吸附剂活性中心吸附的是S),可表示如下:Xm nSa ====== Xa nSm式中:Xm--流动相中的溶质分子;Sa--固定相中的溶剂分子;Xa--固定相中的溶质分子;Sm--流动相中的溶剂分子。
42、当吸附竞争反应达平衡时:K=[Xa][Sm]/[Xm][Sa]式中:K为吸附平衡常数。
43、[讨论:K越大,保留值越大。
44、]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不同,实现分离。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