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行业动态 >

袈裟又叫百什么一(袈裟为什么也叫百纳衣)

导读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袈裟又叫百什么一,袈裟为什么也叫百纳衣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袈裟之所以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袈裟又叫百什么一,袈裟为什么也叫百纳衣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袈裟之所以被称为百衲衣,是因为在早年间,一些和尚为了表明自己苦修的决心,会征用民间花花绿绿的布片缝在一起制成袈裟,因此也得名百衲衣。

2、僧人穿的袈裟,最开始规定只有三衣,分别是五衣、七衣、祖衣,五衣是用5条布缝缀而成的衬衣,七衣使用7条布缝缀成的上衣,而祖衣也被称为大衣,是用9-25条布缝缀成的,一般只在遇有礼仪或者是外出的时候穿着,较为正式。

3、为了表示简朴 ,僧人是不穿正色的,正色一般指的是青、黄、蓝、赤、白这“五正色”和绯、红、紫、绿、碧这“五间色”,从而将衣服染成铜青、泥褐、木蓝色,缝制这种僧衣还有严格的规定,大多都是使用若干条长方形的。

4、扩展资料常生病遭灾的小孩,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长命百岁。

5、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缝在一起做衣穿。

6、2、吃千家饭,就是挨家挨户讨一把米混在一起煮饭吃;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缝在一起做衣穿。

7、千家饭象征性地吃一顿就够了,百衲衣却要常穿,有点像“护身符”。

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袈裟百度百科——百衲衣袈裟之所以被称为百衲衣,是因为在早年间,一些和尚为了表明自己苦修的决心,会征用民间花花绿绿的布片缝在一起制成袈裟,因此也得名百衲衣。

9、袈裟有五衣、七衣、祖衣这三种,其中祖衣由9-25条布缝缀而成,大多只在遇有礼仪或者外出时穿着。

10、中国一些地区,有的僧人为了表示“苦修”,破除对穿着的贪求,常拾取别人丢弃的陈旧杂碎的布片,洗涤干净后,加以密缝拼缀而成衣,通称为“衲衣”,也称功德衣、无畏衣等,形似袈裟。

11、扩展资料僧人穿的袈裟,最开始规定只有三衣,分别是五衣、七衣、祖衣,五衣是用5条布缝缀而成的衬衣,七衣使用7条布缝缀成的上衣,而祖衣也被称为大衣,是用9-25条布缝缀成的,一般只在遇有礼仪或者是外出的时候穿着,较为正式。

12、僧人是不穿正色的,正色一般指的是青、黄、蓝、赤、白这“五正色”和绯、红、紫、绿、碧这“五间色”,从而将衣服染成铜青、泥褐、木蓝色,缝制这种僧衣还有严格的规定,大多都是使用若干条长方形的。

13、“袈裟”的缝制方法有的僧人为了表示“苦修”,破除对穿着的贪求,常拾取别人丢弃的陈旧杂碎的布片,洗涤干净后,加以密缝拼缀而成衣,通称为“衲衣”,也称功德衣、无畏衣等,形似袈裟。

14、2、逐渐演化一般僧人常自称“衲子”或“贫衲”,即由此而来后来,根据这个百衲的意思,凡是用零星材料集成一套完整的东西,都以百衲称之。

15、扩展资料:袈裟颜色种类:在诸律中各有异说,然大抵赞同三种坏色之说,即以青、泥(皂、黑)、茜(木兰色)三种为袈裟之如法色(或谓若青、若黑、若木兰色)。

16、2、佛教传入中国后,汉、魏时穿赤色衣(被赤衣),后来又有黑衣(缁衣)、青衣、褐色衣。

17、唐宋以后,朝廷常赐高僧紫衣、绯衣。

18、3、明朝佛教分禅、讲、教三种类别,规定禅僧穿茶褐色衣和青傧玉色袈裟,讲僧穿玉色衣和绿傧浅红色袈裟,教僧穿皂衣和黑傧浅红色袈裟,然后来一般皆着黑衣。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