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悬壶济世的典故(悬壶济世)

2022-11-04 17:35:23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悬壶济世的典故,悬壶济世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悬壶济世是古代颂誉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

2、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便有悬壶济世之说。

3、汉代的某年夏天,河南一带闹瘟疫,死了许多人,无法医治。

4、有一天,一个神奇的老人来到这里,他在一条巷子里开了一个小小中药店,门前挂了一个药葫芦,里面盛了药丸,专治这种瘟疫。

5、这位“壶翁”身怀绝技,乐善好施,凡是有人来求医,老人就从药葫芦里摸出一粒药丸,让患者用温开水冲服。

6、就这样,喝了这位“壶翁”药的人,一个一个都好了起来。

7、时有汝南人费长房,见此老翁人散后便跳入壶中,他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就带了酒菜前去拜访,老翁便邀他同入壶中。

8、费长房从此随其学道,壶翁尽授其“悬壶济世”之术。

9、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代代相传。

10、因而后来人皆称卖药的、行医的为“悬壶”,美称医生职业为“悬壶济世”,开业则以“悬壶之喜”等为贺。

11、时至今日,仍有不少行医者悬葫芦在诊室当作行医的标志,这种做法更被众多药店、制药厂等沿用。

12、扩展资料:悬壶济世是对医者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赞美。

13、我们在很多古装剧,武侠剧里面可以看到在药店门口都会挂一个药葫芦,很多郎中也会在身上背一个葫芦,这就是他们行医的标志。

14、除了悬壶济世的伟大目标之外,更多的是葫芦的价值。

15、因为在古代经常用葫芦来作为盛酒、水的器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壶。

16、葫芦的作用可不仅仅是这样,有资料记载,古代行医者无论走到哪里,葫芦是它们随身携带的必备品。

17、可以用来盛药。

18、在采药之后将药物放置于葫芦中,它有很强的密闭性,保持药物的干燥性,不至于减低药性而葫芦本身也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具有利水消肿,除烦止渴,以及通淋散结的功效。

19、而现在的我们,去掉了悬壶这样的形式,但是对患者的那份仁爱之心,赤诚之心,救人于水火之中的迫切之心从不曾改变。

2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悬壶济世悬壶济世是颂誉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的一个词语。

21、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便有悬壶济世之说。

22、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

23、后来人皆称卖药的、行医的为“悬壶”,美称医生职业为“悬壶济世”,历代医家行医开业则以“悬壶之喜”等为贺。

24、仍有不少行医者悬葫芦在诊室当作行医的标志,这种做法更被众多药店、制药厂等沿用。

25、扩展资料:近义词:济世救人是一个成语,拼音是意思是jì shì jiù rén,意思是指拯治时世救济人民,常用来形容医生。

26、济:拯救。

27、拯治时世救济人民出自: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龙宫药方三十首与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济世救人。

28、”译文:于是命令他的儿子命龙宫药方三十首和先生,这是真正的道义的人。

29、2、济困扶危释义 济、扶:帮助。

30、救济贫困的人,扶助有危难的人。

31、出处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折:“一个报冤仇称了子胥,一个打赌赛去了包胥,何处也济困扶危重复楚。

32、”悬壶”是中医行医的专用名词,典出《后汉书》及《神仙传》,与道医壶公有关。

33、《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列传》云:“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椽。

34、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

35、惟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

36、因往再拜,奉酒脯。

37、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

38、长房旦曰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惟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

39、……后长房欲求道,随从人山中……”这段颇为神奇的记述也见于《神仙传》卷九《壶公传》中,声称“壶公者,不知其姓名。

40、今世所有《召军符》、《召鬼神治病王府符》凡二十余卷,皆出于壶公……”壶公乃是东汉时一位卖药的老翁,有道术,善用符治病。

41、因常悬一壶于市头卖药,“药不二价”、“治病皆愈”,故后世称行医为“悬壶”。

42、这一典故流传甚广,至今人们日常语言中还有“你胡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样的口语。

43、  常有以杏林称中医,以悬壶济世指中医行医者也。

44、  据文献记载,杏林典出汉末董奉事。

45、《太平广记·神仙传》记曰:  “董奉者,字君异,侯官人也。

46、吴先主时,……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47、乃使山中百禽群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

48、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

49、”常有人置谷来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傍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

50、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啮至死。

51、家人知其偷杏,乃送还奉,叩头谢过,乃却使活。

52、奉每年货杏得谷,施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两万余斛。

53、……奉在人间三百余年乃去,颜状如三十时人也。

54、”  董奉善行,为人称道,后世便以杏林称中医,其典概源于此也。

55、  悬壶济世:  悬壶济世为古代颂誉医者救人于病痛之说。

56、  《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记曰:  “费长房者,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为市掾。

57、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惟长房子楼上睹之,异焉。

58、因往再拜,奉酒脯。

59、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

60、惟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饮毕而出。

61、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复乃就耧上侯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遂欲求道,随从入深山,翁抚之曰:子可教也,遂可医疗众疾”。

62、  传说世有壶翁(约公元2世纪),不知其姓名,一称壶公。

63、“一说壶公谢元,历阳人,卖药于市。

64、不二价,治病皆愈。

65、语人曰: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

66、日收钱数万,施市内贫乏饥冻者。

67、”以此观之,壶翁乃身怀医技、乐善好施之隐士医者。

68、因其诊病货药处常悬一壶为医帜,所以人称壶翁,民间传说多有其神话故事。

69、壶翁曾传医术于费长房。

70、记载虽语涉传奇,但若揭其神诞外衣,不难知壶公、费长房乃东汉时名医。

71、壶公的事迹传之甚广,历代医家行医开业,几乎无不以,“悬壶之喜”等为贺,或于诊室悬葫芦为医之标志,今仍有不少药店、制药厂等沿以为用。

72、  老酒以为,“壶”疑由“葫”、“瓠”因同音通假而来。

73、后世药房有以葫芦为幌子者,药厂亦有以葫芦为商标图案者,又有“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说。

74、  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便有悬壶济世之说。

75、其典概源于此。

76、  译《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

77、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

78、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79、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

80、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

81、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

82、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

83、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84、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

85、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86、  这仅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上一层“神秘外衣”。

87、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

88、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来。

89、  常有以杏林称中医,以悬壶济世指中医行医者也。

90、  据文献记载,杏林典出汉末董奉事。

91、《太平广记·神仙传》记曰:  “董奉者,字君异,侯官人也。

92、吴先主时,……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93、乃使山中百禽群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

94、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

95、”常有人置谷来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傍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

96、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啮至死。

97、家人知其偷杏,乃送还奉,叩头谢过,乃却使活。

98、奉每年货杏得谷,施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两万余斛。

99、……奉在人间三百余年乃去,颜状如三十时人也。

100、”  董奉善行,为人称道,后世便以杏林称中医,其典概源于此也。

101、  悬壶济世:  悬壶济世为古代颂誉医者救人于病痛之说。

102、  《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记曰:  “费长房者,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为市掾。

103、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惟长房子楼上睹之,异焉。

104、因往再拜,奉酒脯。

105、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

106、惟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饮毕而出。

107、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复乃就耧上侯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遂欲求道,随从入深山,翁抚之曰:子可教也,遂可医疗众疾”。

108、  传说世有壶翁(约公元2世纪),不知其姓名,一称壶公。

109、“一说壶公谢元,历阳人,卖药于市。

110、不二价,治病皆愈。

111、语人曰: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

112、日收钱数万,施市内贫乏饥冻者。

113、”以此观之,壶翁乃身怀医技、乐善好施之隐士医者。

114、因其诊病货药处常悬一壶为医帜,所以人称壶翁,民间传说多有其神话故事。

115、壶翁曾传医术于费长房。

116、记载虽语涉传奇,但若揭其神诞外衣,不难知壶公、费长房乃东汉时名医。

117、壶公的事迹传之甚广,历代医家行医开业,几乎无不以,“悬壶之喜”等为贺,或于诊室悬葫芦为医之标志,今仍有不少药店、制药厂等沿以为用。

118、  老酒以为,“壶”疑由“葫”、“瓠”因同音通假而来。

119、后世药房有以葫芦为幌子者,药厂亦有以葫芦为商标图案者,又有“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说。

120、  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便有悬壶济世之说。

121、其典概源于此。

122、  译《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

123、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

124、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125、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

126、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

127、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

128、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

129、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130、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

131、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132、  这仅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上一层“神秘外衣”。

133、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

134、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lai.  常有以杏林称中医,以悬壶济世指中医行医者也。

135、  据文献记载,杏林典出汉末董奉事。

136、《太平广记·神仙传》记曰:  “董奉者,字君异,侯官人也。

137、吴先主时,……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138、乃使山中百禽群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

139、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

140、”常有人置谷来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傍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

141、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啮至死。

142、家人知其偷杏,乃送还奉,叩头谢过,乃却使活。

143、奉每年货杏得谷,施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两万余斛。

144、……奉在人间三百余年乃去,颜状如三十时人也。

145、”  董奉善行,为人称道,后世便以杏林称中医,其典概源于此也。

146、  悬壶济世:  悬壶济世为古代颂誉医者救人于病痛之说。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