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太和殿大门(太和殿)

2022-08-13 21:30:27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太和殿大门,太和殿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但是在历史上实际使用次数很少。

2、明清时期皇帝登基、举行盛大典礼、祭祀的地方。

3、是世上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

4、除殿顶一条正脊外,两层重檐各有四条垂脊。

5、正脊和垂脊不仅使用黄彩琉璃瓦制作的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物,而且殿顶的垂脊兽是唯一十样俱全的。

6、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7、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

8、扩展资料太和殿的建筑特征:太和殿是世界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除殿顶上的一条正脊外,在两层重檐上,各有四条垂脊(亦称“岔脊”),两层重檐有八条垂脊;而每一条垂脊上均有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八条“垂脊”上,共有88个仙人走兽的装饰。

9、但每条垂脊上的装饰物都是一样的。

10、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

11、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

12、龟、鹤为长寿的象征。

13、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

14、殿下为高8。

15、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

16、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和殿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

17、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18、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 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

19、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

20、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21、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22、扩展资料:故宫三大殿:太和殿太和殿(明朝称奉天殿、皇极殿),俗称“金銮殿”,太和殿高35.05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面积约2380多平方米。

23、长宽之比为9:5,寓意为九五之尊。

24、面积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

25、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这样就构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筑术语上叫庑殿式。

26、檐角有10个走兽(分别为 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为中国古建筑之特例。

27、大约从14世纪明代起,重檐庑殿是封建王朝宫殿等级最高的形式。

28、太和殿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

29、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背后是雕龙屏。

30、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

31、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

32、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33、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

34、2、中和殿中和殿(明朝称华盖殿、中极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

35、中和殿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

36、黄琉璃瓦单檐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

37、四脊顶端聚成尖状,上安铜胎鎏金球形的宝顶,建筑术语上叫四角攒尖式。

38、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39、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内阁大臣和礼部官员行礼,然后进太和殿举行仪式。

40、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庙之前,也要先在这里审阅一下写有祭文的“祝版”;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这里审视一下耕具。

41、 3、保和殿保和殿(明朝称谨身殿、建极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

42、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

43、黄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顶。

44、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2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建筑术语上叫歇山式。

45、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46、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4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和殿太和殿在古代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

48、太和殿明朝朱棣皇帝在位的时候已经建造完成,但是当时不叫太和殿儿叫做奉天殿。

49、到了明嘉靖十一年的时候太和殿有改称为皇极殿。

50、一直到清朝入关北京以后再1645年才改成了太和殿。

51、太和殿建造完成以后经常遭到焚毁,因此重建了很多次。

52、太和殿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画有神仙走兽一共11件,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

53、扩展资料:太和殿中的顶梁楠木柱最粗最高,直径有1.06米,高12.7米,每一根柱子都是最为珍贵的楠木,获取它们的代价极为惨重。

54、珍贵的楠木大多生长在川广云贵等地的原始森林险峻之处,那里常常有虎豹蛇蟒的出现,官员和百姓们冒着生命危险进山采木,很多人因此丢掉了生命,后人用进山1000出山500来形容采木的危险。

55、艰苦的采伐后,更头疼的问题是运输,这些巨型楠木又是怎么运进京城的呢?当时负责取材的工部尚书宋礼,采用了一种大胆又别有心裁的办法,就是以水运木。

56、将木材从产地的崇山峻岭中,依靠天然的河流和运河运输到北京,这种方法既因地制宜又节省人力,但尽管如此,永乐时期为了建造皇家宫殿,采木工程就持续了13年。

57、这座紫禁城的第一大殿几经焚毁又多次重修,到清朝重修时,木头换成了从东三省采伐的松木,太和殿辉煌依旧。

5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和殿(历史功能)太和殿原名奉天殿,所谓奉天,就是遵从天意,受命于天,继承气运,行驶老天给予的权利。

59、皇帝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派大将出征远方等事件,皇帝都会在太和殿接受群臣祝贺,这样的仪式叫“朝会”。

60、朝会会用到大量的陈设、乐器等的设备,规模极大。

61、皇帝会在大殿上接受大臣的叩礼,有时还会在太和殿设宴款待群臣。

62、平时,太和殿空无一人。

63、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北京故宫三大殿南面第一座,该殿是明清两代北京城内最高的建筑,开间最多、进深最大和屋顶最高的大殿,堪称中华第一殿。

64、因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重大仪式都在此进行。

65、它是皇权的象征,因而在各种形式上都刻意追求,以示与众之不同。

66、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原名奉天殿。

67、“广三十丈,深十五丈”,即长95米,宽48米,面积达4522平方米。

68、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三层汉白玉石建成的基台上,合称“三大殿”。

69、“三大殿”和东面的文华殿、西面的武英殿合称“外朝”。

70、三大殿建立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太和殿的皇帝宝座正好就在这条中轴线上。

71、这条中轴线正是明朝时北京城的中轴线。

72、永乐十九年(1421年)遭雷击焚毁,正统元年至正统六年重建。

73、嘉靖三十六年四月丙申,遭雷击焚毁。

74、四十一年,完成重建,改名为皇极殿。

75、万历二十五年大火,天启七年重建。

76、清顺治二年改名为太和殿。

77、顺治三年和康熙八年各重修一次。

78、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三半夜,由于太监失误,太和殿西边御膳房失火,太和殿再次被焚毁。

79、康熙三十四年至三十六年重建。

80、现存的太和殿即是这一次重建之后的成果,仅为原奉天殿的一半大小,所以相对原来建筑的基座较小。

81、辛亥革命后,清逊帝仍居后宫。

82、袁世凯意图复辟帝制,以三大殿为宫殿,对内外装潢有所改动。

83、其中写有殿名的匾额上面的满文被凿去,汉字移至中间。

84、太和殿长64米,宽37米,面积2368平方米,殿高26.92米,加上下面的须弥座和高达8.13米的三层台基,共高35.05米。

85、台基上有大量的龙凤石雕。

86、太和殿殿顶用的是重檐庑殿顶设计,只有宫内最尊贵的建筑才能使用这样的设计。

87、殿顶正脊两端的螭吻是宫内最大的,垂脊上共有琉璃制成的仙人走兽11个,也是宫内所有宫殿中最多的。

88、太和殿共有楠木立柱72根,最高的12.7米,最粗的直径1.06米。

89、原楠木巨柱早已毁于大火,今太和殿的柱子乃是清朝重建时用松木拼接而成。

90、其中包括宝座旁的6根沥粉蟠龙金柱,是宫内其它建筑物没有的。

91、殿内的天花、藻井等的设计,也是所有宫殿中等级最高的。

92、太和殿前的露台,也就是“丹陛”上,摆放着一些陈设品。

93、比如说东西两侧有铜制龟、鹤一对,里面中空,有重大典礼时用作燃放檀香。

94、此外还有计时用的日晷、象征性的衡量仪器嘉量、铸造于乾隆年间的香炉等。

95、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殿所在的台基上,设置有龙的头部形状的排水口。

96、下雨时,排水头一起喷水,形成“千龙吐水”的景观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

97、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98、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

99、 现在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关于皇帝上朝的地点,其实不在太和殿,纵观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门、乾清门上朝,称御门听政,而当有比较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则在乾清宫召见大臣,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朝的地点也因此变为养心殿。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