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考试动态 >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导读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

  小数的初步认识新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节起始课。学生在认识了整数、分数的基础上现在又认识小数。这是学生数的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建立完整清晰的数的感念及数感在本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而学习的概念有较为抽象所以教师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分类导入、认识读写、探究表示、巩固练习。

  在分类导入一环节,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的,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去超市调查,将自己调查的结果进行记录。教师将学生调查的商品价格按需要写出,引导学生将它们分类。将带有小数点的数归为一类起个名字叫小数。教师板书引出课题。通过小数的特点认识它的读写。学生课前有研究让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小数的读写。

  在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写法的探究中一定要强调以什么作单位,写成的小数是多少。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后面两个题主要是学生探究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写法。学生要会用语言表述教师要起引领作用。同时教师要关注全体适时调控课堂。真正的使学生掌握知识。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上的主动构建过程”。学生每天学习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因为有些数学知识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读教参和教材的理解中,感知到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角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时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逛水果超市)中,感悟小数的含义、用小数表示角和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

  2、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找身边的小数、用小数表示涂色部分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3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联系生活实际表示小数意义的教学上,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于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和用小数表示身高这两方面掌握得不错,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学得轻松,也掌握得较好,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贴近生活,调动积极性。

  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种做法让学生很愉快的进入了学习的角色中。

  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的购物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加强对小数的认识,感悟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在教学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在自学教材、提出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观察这一学习观察这一学习过程,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这一做法让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分数。

  积极引导,巩固新知。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我举出不同的例子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小数可以用来表示长度、价格。同时我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了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然后再加以引导。我认为这一环节做得很好,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出小数。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断地探索与老师的引导下获得新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4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一位小数的认识,在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是先复习整数和分数,尤其是分数的意义,从而引出小数。本节课是小数的初步认识,重点在小数的读写,难点是小数的实际意义和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在教学中:

  体现分类的思想。上课伊始,我从“数”入手,给出几个整数和小数,让学生把它们分为两类,跟预设的基本一样,学生把它们分为数中有点的和没有点的,还有人说是学过的和没有学过的。这一活动,让学生对数有一个整体感知,小数和整数不一样,渗透了分类思想。

  存在问题:

  1、小数的读写看似简单但是也需要学生去读去理解,所以本节课的内容过多,以至于每个知识点都蜻蜓点水,但都没有深入去理解。所以在学生试着读小数时出现有这几种情况:五元九角八分;五点九十八;五点九八。

  2:在给学生理解几元几角改成小数时也只是浅表的学习,并没有完全理解小数的每个数代表的含义。

  针对问题,在与老师们探讨后,做出如下思考:

  概念性知识的教学比较困难,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去教学,所以针对这节课可以通过让学生实际去调查小数的知识,从而了解小数的读写。有学生不能解决的、都容易犯的错误老师集体订正指导。在课上的讲解重点放在小数的实际意义上,如果想让学生自主探究米与分米中的小数时,应该先给学生在几元几角转换成用小数表示时每个数代表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充分理解为什么用小数去表示角而不能用整数去表示。让学生产生质疑,不够1时怎么表示,去让学生在矛盾中思考去探索。

  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对小数有一些认识,但这种认识只是浅表的,并没有理解小数的意义,让他们先去读去写,发生错误和意见不同时产生分歧和认知冲突,再给他们一个正确的读写法。所以需要先给学生构建一个小数的模型,比如几元几角用小数表示每个数的意思。让他们能够知道为什么用小数去表示,是因为不够“1”,然后再去研究1米中1分米=0.1米要知道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1/10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1米,并且是其中的每一段都是0.1米。然后再自己去理解3分米、5分米……用小数怎么表示,总结与分数的关系是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

  要想做到给予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就需要老师对知识体系和架构有充分的理解,知道学生之前有哪些知识基础,接下来要学到有关这块的那些知识,做到深入浅出。那就必须对教材和课标有一定的了解,不能在教学中教什么知识就教什么,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就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去整理去探究,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身为老师的我就必须做到先去探究去培养学生,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用心去做到每一个细节的教学。做一个“有心”的教师。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5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讲授了小数的认识和比较小数的大小两个知识点时,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其中有得也有失。在初步认识小数前,我估计到了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在小数的读法上出现跟整数一样的读法这种错误。在课堂上果真有几个学生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读成几十几,比如:有的学生把25.25读成二十五点二十五。针对这种情况,我让读错的学生多读几次,直到他读对为止。

  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我用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哪个商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说出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把小数变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比较;例如:比较4.90元和5.10元的大小,有的学生把4.90元变成4元9角0分,把5.10元变成5元1角0分,然后进行比较,因为4元小于5元,所以4.90元小于5.10元。其二是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例如:比较2.55和2.62的大小,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2与2相等,然后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5小于6,所以2.55小于2.62。再如比较4.56和3.83的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4大于3,所以4.56大于3.83。第二种方法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多说,以达到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巩固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采用了一生提出问题,请另一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在练习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引出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独立试算、讨论,从而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在教学把分数写成小数时,我先让孩子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然后让孩子观察表格中的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通过表格的对比,孩子们马上就能回答出来。我觉得应该让孩子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表格设计更利于让孩子们比较、体会。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6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既然是初步认识,这个初步认识的度应该如何把握?因为在四年级下册还要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到底在初步认识中要不要给学生渗透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这样的抽象知识?这是很多老师在备课中会思考的问题。

  在本节课中,我的教学设计的定位是:在本节课中使学生会读会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在具体的情境中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但一定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实物操作到认识小数的抽象过程,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学生熟知的货币和长度单位两个素材背景,从而认识体验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等。但这绝对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学生自我感知—-自我体验--—抽象概括—--总结应用的一个过程。

  课堂上我并没有过多用课件,始终运用学生列举的例子为学习材料,从而完成了读小数,写小数。尤其读小数,学生受以前读整数方法的迁移,会把像120.12、25.25这样的小数读错,但应积极引导,让学生知道正确读法是:小数点前面的整数部分要按照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读法去读,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就按学生所说像读电话号码那样读,学生的理解很到位,如果读的不够熟练,可以让孩子课后继续找到更多的小数读一读,不必在本节课中对小数的读法做深入研究。毕竟在四年级下册会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而应把大块时间留给后面的知识难点的突破中。学生通过观察米尺图,认识到1米=10分米.相当于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1分米,那么,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3分米占1米的十分之三,所以3分米就是3/10米。还可以写成0.3米。学生在具体环境中理解了小数的含义,因为有前面知识的铺垫,后面的百分之几的分数表示的小数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学,学习的效果也还是不错的,学生还是比较容易在书上自学填空。再由超市物品价格引入以元为单位用小数表示的数。在学习1角=1/10元=0.1元,7角=7/10角=0.7元,1分=1/100元=0.1元,7分=7/100元=0.1元 从学生熟知的价格背景中体验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最后通过观察板书,横向做对比,纵向寻找规律,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7

  (一)、情景导入,学读、写分数。

  课始从本班学生人数入手(48),以增加的一点(4和8之间加上小数点)为突破口,明确新产生的数与以前学的整数的区别,问学生认不认识这样的数,以唤起学生对小数的感知,让学生说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小数,以及读情景图,不但使学习素材变得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读数和写数的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本着学生已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的原则,顺利完成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教学。

  (二)、操作感知,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尽管学生在此前研究的数学知识中的数据均为整数,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0.5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1米的一半就是0.5或0.5米是50厘米。在研究一位小数时,就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平均分成10份的1米长的纸条为工具,以0.5米的理解为基点和突破口,再去解决0.3米、0.4米等多长,从而使整个探究过程显得顺畅、自然、扎实、有效。

  认识一位小数之后,让学生继续利用纸条进行实际测量两根毛线的长度(一根长0.2米,另一根长0.7米),方式是先估后量,然后再来测量课本的宽度(0.17米,用纸条不能直接量出)。这样做既巩固了对一位小数的理解和运用,还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又为两位小数的探究埋下伏笔,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切实感受探究两位小数甚至多位小数的必要性。

  本环节的教学注重了实践操作,学生的手、口、耳、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在“经历、体验、探索”过程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里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之所在,备课时我精心设计,授课时灵活运用,使学生在思考、讨论、观察、操作、交流活动中自然而然的收获知识。

  (三)、实践应用,巩固认识

  教育学认为,适度的练习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节课的练习设计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练习,二是突出本节课内容设计的完整性和层次性(从开始的信息图引入到结束的进一步理解信息数据的意义),三是通过开放的题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和创造的机会,使其灵活掌握知识。但由于我没能准确地掌握时间,课堂调控能力差导致开放题没能得到训练。

  (四)、课外调查,拓展延伸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在课外学习的时间是无限的,本节的学习已经结束,但学生的探究活动并没有结束,课外调查的布置,将学生的探究领域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探究视野,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也为下一节课的小数大小的比较的学习提供了研究素材。

  在教学中出现的失误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教师放的力度还不够,总是感觉对学生不放心,学生一时间回答不到教师预想的答案就忙于提示,或总感觉学生说的不如自己叙述的明白就重复解释,我想这归根结底的原因还在于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还不到位,不能做到真正相信学生。或者是在于太注重预设而忽视生成,为完成预计的教学目标而赶时间。

  2、教师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我们经常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课堂上要准确把握生成,有效利用生成。课堂上我就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和利用生成。如在用1米长的纸条测量0.2米长的那一条毛线的时候,多数同学一开始都估测是0.2米,但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可能是将毛线拉得过紧好多孩子就说出了0.21米、0.22米、0.23米等的两位小数,这时我把其中的一个两位小数写到了黑板上,本想利用它转入对两位小数的探究,但一时间又没有想出很好的连接语,这时0.7米的毛线长度还没有测量,思维地运转没有跟上,又只能按照原先的设计进行了下去。只是给学生作出了“在实际测量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毛线不要拉得过紧或过松,因为毛线有弹性,所以测出来的数据可能就不一样”的解释。事后我对课堂上出现的这一突发事件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如果当时有的学生说出0.23米的数据后老师接着问“你是用纸条准确测到的还是估计出来的?”转而导入“用米尺能不能准确测出?”。这样就很自然地能导入了对两位小数的探究,还会节省出测量课本的宽的时间用来做涂一涂,填一填的开放练习题,从而也会使教学目标能够全面达成。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8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小朋友们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既然是初步认识,那么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呢?本节课,我将教学的重难点落在:能认、读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整节课,从“生活情境”起始,引领学生走进“数学里的生活课堂”。

  “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朴实是执教者必备的作风;扎实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上真实、朴实、扎实的课一直是我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反思这节课,有几点值得肯定的地方:

  1、体现分类的思想。上课伊始,我从“数”入手,给出几个整数和小数,让学生把它们分为两类,跟预设的基本一样,学生把它们分为数中有点的和没有点的,还有人说是学过的和没有学过的。这一活动,让学生对数有一个整体感知,小数和整数不一样,渗透了分类思想。

  2、读小数细致、扎实,又不失趣味性。课前调查学会基本不会读小数,所以读小数的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总结读法、巩固读。在学生试着读小数时出现有这几种情况:五元九角八分;五点九十八;五点九八。结合课堂实际,我再范读,学生领读、跟读,通过多读,让学生自己总结小数的读法。在检测读时,通过开火车的形式学生兴趣很高,而且读的非常好。

  3、利用游戏,“真正”地认识小数。我认为,认识小数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因此,在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抓硬币”的游戏,通过游戏,学生体验到小数也是“满十进一”的,这样将小数和整数联系起来,从而对小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课堂总是遗憾的艺术,会给人以收获,也会让人反思自己的不足。整堂课,尽管我在努力地给学生创造种种合作学习的机会,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时由于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不够,导致有些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再者,还是扶得太多,放得不够。比如:在学了1角= 0.1元后,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得出3分米、8分米的小数表示法,而不用再一步一步加以引导,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浪费了时间。我想,每上一节课它能留给你、教会你很多的东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去建构和谐氛围,创设合理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9

  1、与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太重复,教材为什么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内容标准中规定,“能认、读、写小数”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所以我们本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教材在编排这一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为学习小数认识和计算的形象支撑,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

  2、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要求?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在把握教学要求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是结合元、角进行计算。

  3、例1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如何进行教学?

  例1是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写法。虽然教材设计了米、分米、厘米这一学生熟悉的素材,但由于学生只是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分数,如果仅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来思考小数的含义,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一些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来理解。例如,有的教师创设卡通动物(身高1分米)和积木块(厚1厘米)比高矮的场景,并用米尺进行测量。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支撑,避免了仅从抽象的关系去思考。除了教材上所涉及的“分米和米”“厘米和米”这两种关系之外,教师还可以增加“3厘米=0.3分米”这种类型;而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反过来思考“0.1米等于多少分米”“0.01米等于多少厘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0

  备这节课,只要求学生会读、写,还要求小数的意义不能脱离现实背景(主要以价格和长度单位)抽象地去学小数,教学反思: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差不多按照教学书中的过程来进行教学,也谈不上什么创意。我把课的重点放在了理解小数的含义上,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分数和小数的含义。

  本节课让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是:

  一、课件选材科学、合理、形象。

  二、从生活入手,学生学的顺其自然。从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中的小数入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初次学习小数并不感觉陌生,将教学难点在不知不觉中解化。

  三、在用形象支撑学生对小数的感知过程后,预防思维定势的产生。教材遵循着用具体可感、可知的形象为支撑的原则,设计了先通过商品价格来认识小数每一位,又通过长度单位间的化聚揭示分数和小数之间的本质联系,最后再结合自己的身高说明怎样用小数的三个环节。

  课上好后感觉如果我在设计时,增设两张表格,让孩子填表,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然后让孩子观察表格中的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怎样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通过表格的对比,到达认识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的目的。表格设计更利于让孩子们比较、体会。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