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考试动态 >

颐和园教学重难点 《颐和园》教学设计

导读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颐和园教学重难点,《颐和园》教学设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一名教...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颐和园教学重难点,《颐和园》教学设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颐和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颐和园》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初步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读生字并组词:

  殿、廊、柱、栽、筑、阁、朱、堤、雕、狮、态。

  2、注意部首:

  殿、栽、朱。

  3、注意字形:

  殿、廊、栽、朱。

  4、读词:

  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

  5、组词:

  郎( ) 堤( ) 栏( ) 昆( )

  廊( ) 提( ) 烂( ) 困( )

  二、初读课文

  1、在熟读词语的基础上,读课文,要求:

  正确、流利。

  2、课文先后写了颐和园哪些景点?

  3、小组合作读读课文。

  三、作业

  1、写生字词。

  2、查找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在北京西北郊有一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占地约30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1、指名读课文,填空:

  颐和园是一个( )的古代皇家园林。

  2、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二、分析

  1、请你当个小导游带我们去游览颐和园:

  ⑴ 默读课文:

  你最喜欢颐和园那个景点?读完有什么感受?

  ⑵ 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能背下来就更好了。

  ⑶ 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读、说、演、画、贴)。

  2、请几位小导游分别向我们介绍:

  ⑴ 长廊:

  ①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700多米、273间,写出了长廊的长和长廊间数多的特点。

  ② “每一间的横楗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从中感悟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③ 观看录像,体会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④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⑵ 万寿山:

  ①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a、间接地感受到佛香阁非常高。

  b、记住好词:

  耸立、金碧辉煌的宫殿、闪闪发光。

  c、有感情读一读。

  ② 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a、读后有什么感受?

  b、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

  c、再读一读。

  ③ 体会一种古色古香的美。

  ⑶ 昆明湖:

  ① 昆明湖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水域很是宽阔。在这里可以欣赏垂柳、堤岸、小岛、十七孔桥……

  ②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又一次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③ 有条件的可以展示图片或者录像。

  三、小结

  1、学完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自豪,高兴,陶醉,喜悦……

  2、带着这种感受,把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3、指名有感情地读读(最好配有古筝伴奏)。

  4、再次强调一下写作的顺序(尤其是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四、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观察熟悉的一个景点,写一段话。

《颐和园》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贴切的过渡,展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颐和园》作为本组文的一篇精读课文,其编排的意图如下: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万寿山、昆明湖。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作者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朗读、提问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了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初读课文后,我们知道了作者的游览顺序是:(先游览长廊,然后来到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板书:【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我们还领略了长廊的长而美(板书)

  走完长廊后,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好雄伟啊,到底看到什么呢?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18课——《颐和园》,我们赶快翻开书第88页,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吧。

  二、领略“佛香阁”壮观美

  1、抬头一看,我们看到了什么?(板书:佛香阁、排云殿)

  2、佛香阁是什么样的?哪位同学能找出有关句子跟我们读一读?

  3、幻灯片出示: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指读——再指读——谁再来读一读(你读得真流利)

  5、你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佛香阁的特点吗?

  佛香阁:

  八角宝塔形 三层建筑 很高的宝塔(耸立) 闪闪发光

  6、幻灯片出示: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带括号的词显示不同颜色)

  从“耸立”一词,我们感受到了佛香阁的壮观,整个佛香阁是多么壮美呀!(板书:耸立)

  7、那排云殿是怎么样的?

  幻灯片出示: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8、这排云殿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请自己再读读。

  一排排,金碧辉煌。(板书:金碧辉煌) “一排排”,可见排云殿的占地面积之大。“金碧辉煌”可见排云殿是那么的华丽,那么的光彩夺目。请带着你的感受,再把这句读一读。

  9、幻灯片出示: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佛香阁是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它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排云殿是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

  同学们请看,这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书上那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人产生悬念,很想知道是什么,感兴趣。也突出了佛香阁、排云殿的美。)

  10、想象我们此刻正在万寿山脚下,让我们把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美读出来吧。(师生合作读)

  三、对话文本,细品语言

  佛香阁、排云殿可真美呀,那登上万寿山,又将会有什么样的美景呈现在眼前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一起感受一下吧。

  1、师配乐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2、你看到了什么景色?把你看到的景色用“——”画出来。

  (树丛,琉璃瓦屋顶、宫墙、昆明湖、游船、画舫、城楼和白塔。)

  3、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望,看到了这么多的美景,你最喜欢哪一处的景色?重点品读第2、3、4句。

  4、幻灯片出示:(1)、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1)、还有谁喜欢这句,请你读一读。

  (2)、你觉得这句话美在哪里?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带括号的词显示不同颜色)

  (葱郁:说明树木茂盛,很绿。有黄色、绿色的屋顶,朱红的宫墙,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很美。)

  (3)、请带着你的感受,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幻灯片出示:

  师小结:要把句子读出美感来,我们应该在朗读时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注意“美”的词语。语速和语调还要有快慢、高低之分。

  (4)、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把这句话读一读吧。

  5、还有喜欢的景色吗?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6、幻灯片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1)、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从这个比喻句中,你感受到昆明湖的什么特点?(静、绿、)(字体显示不同颜色)

  (2)、还有哪一句话也体现了昆明湖静的特点?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你找得真准确)

  (3)、静是怎么样的?你能想象读一读吗?

  (4)、谁能感受到昆明湖静静的美?请你读一读。

  (5)、谁还能带我们再次欣赏这静静的美?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来到了静静的昆明湖。书上的黄色泡泡提示我们,“滑”字用得好,能把它改为“划”吗?(同桌讨论)

  (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速度非常慢,使湖面保持平静。突出了昆明湖的静。划:用力挥浆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6)、指读课文。(配乐)

  谁能带领我们欣赏这样的美景,伴着音乐,把第4自然段读一读?

  7、从万寿山下来,我们就来到了昆明湖,在湖上,我们看到了一座特别的石桥,这石桥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同桌合作读第5自然段,把有关句子用“——”画出来。

  (1)、幻灯片出示: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指读——再指读

  (2)、这座桥有什么特点?

  柱子多——上百根 狮子的形态多——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幻灯片出示: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带括号的字体显示不同颜色)

  (3)、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这座桥很美,古代劳动人民非常伟大,充满着智慧和才干)

  (4)、请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把这两句话再读一读吧。

  (5)、现在,让我们欣赏一下各种姿态不一的狮子图片吧。

  你能够想象出这些石狮子各种不同的姿态吗?

  有的( ),有的( ),有的( )……

  11、同学们,在颐和园里,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外,还有许多的景色,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三、拓展延伸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游赏一下颐和园其他美丽的景色吧。(图片欣赏)

  1、看完颐和园这么美的风景,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颐和园真是太美了,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骄傲、自豪……)

  2、小导游展示。

  这么美的风景,我们要一起分享,谁愿意做个小导游,带领大家欣赏美丽的景色并作介绍呢?你可以选书上的几个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或者是你自己在课后搜集到的颐和园的景点。(请2位同学展示,一个讲课内景点,一个讲课外景点。)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来到北京颐和园游览。今天由我 为大家做导游,希望大家玩得开心。

  ……

  四、总结:

  今天,我们在颐和园里作了一次免费旅游。颐和园那绚丽多姿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小导游们精彩美妙的解说更让我们领略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祖国有这样秀丽的景色、瑰丽无比的历史文化,真让我们感到骄傲自豪。希望大家有机会,能真正去颐和园游赏一番。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五:附: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图 图 图

  长廊 万寿山 佛香阁 图 昆明湖

  长 美 排云殿 图 静、绿

《颐和园》教学设计3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教师板书课题:颐和园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出示生字卡认读:指导学生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教师指导学法:默读课文,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划分段落。

  2、学生自学。

  五、检查交流课文学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交流学生了解课文大意情况。

  3、检查学生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⑴ 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⑵ 从文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法:进入、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

  4、划分段落,理清条理。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全文有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对颐和园的总体印象。

  第二自然段:写长廊的景色。

  第三、四自然段:写在万寿山下及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

  第五自然段:写在昆明湖畔所见的景色。

  第六自然段:表达作者赞美的感情。

  除首尾两段外,课文是按游览顺序叙述的。

  六,小结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方法,以游览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串连在一起,条理十分清楚。

  本文首尾呼应,从整体上表现颐和园之美。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古代建筑物的赞叹及由此引起的自豪感。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记述了颐和园的美景。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开头一句都是过渡句,这些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很自然的将读者从一个景点引向另一个景点,使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得非常自然。

  此外,文章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洋溢着民族自豪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颐和园》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

  (在北京西郊。)

  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

  指导读准:

  平舌音(栽zāi葱cōng)

  翘舌音(朱zhū)

  前鼻音(殿diàn)

  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

  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明确:

  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⑴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

  (颐和园)

  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

  (又大又美)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

  颐和园

  二、讲授新课

  1、讲读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

  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⑴长廊的颜色美: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⑵长廊的形状美:

  “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⑶长廊上的画美:

  “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⑷长廓周围的风景美:

  “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⑸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

  “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

  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⑴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⑵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

  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

  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

  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⑴“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⑵“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⑶“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⑷“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

  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⑴“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⑵“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⑶“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⑷“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⑸“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⑴指名读:

  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⑵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⑶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

  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

  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

  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颐和园》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全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想:

  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方式连段成篇的,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2—6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几处景点,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找出各景物的特点,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两处景物,当一名导游,把自己了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在介绍当中积累词语。

  教学媒体: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全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复备课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去过颐和园吧?说说那个景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检查:全班交流:

  (1)生字:

  颐:颐和园休养,保养。

  炉:鼎炉取暖、做饭或冶炼用的设备。

  烛:烛光蜡烛,用线绳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

  封:封建古代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臣属。

  豁:豁然开朗开通,敞亮。

  峦:重峦叠翠连着的山。

  佛:佛香阁梵语“佛陀”的简称……

  典:古典引:标准,法则。

  综:综观总合。

  宏:宏伟广大。

  罕:罕见稀少。

  (2)区别多音字,形近字。

  A、注音:处理()颐和园()缭绕()俯瞰()

  综观()谐趣园()摇曳()蒙上()

  B、读词语,结合课文想一想它们的意思。选择自己喜欢的记下来。

  变化无穷 千姿百态 数不胜数 山泉绿竹

  栩栩如生 美不胜收 豁然开朗 小桥流水

  碧波荡漾 柳暗花明 重峦叠翠 湖光山色

  C、解决词义: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而为开阔光亮。

  重峦叠翠:形容翠绿色的山峰一层又一层,重重叠叠的样子。

  柳暗花明:柳树成荫,繁华似锦的景象。

  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就像真的活得一样。查字典,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

  课文比较详尽的介绍了颐和园的那些景物?

  5、检查朗读

  四、默读思考: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1、自读自思,明确作者的叙述顺序。(总述—分述—总结)

  学生默读思考后交流

  首段:介绍颐和园的规模与地位。列举了一些数字来说明它的规模之大。

  尾段:总结全文,指出颐和园的特点和地位:“几十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又是一座宏伟的博物馆”,“它在我国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园林史上也是罕见的”。

  (开头和结尾这两段是总的概括介绍,中间一段比较详细的介绍了颐和园内一些著名景物。全文按总述、分述、再总述的顺序连段成篇。)

  2、了解自然段意思,理清全文脉络结构。

  (一)用自己的话说说各自然段介绍了哪里?

  (二)看看全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什么?

  3、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介绍颐和园的规模与地位。

  第二段(2—7):介绍颐和园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第3段(8):总结全文,指出颐和园的特点和地位。

  五、教师总结

  自由交流

  观看图片

  读课文,圈画生字和新词,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读词语

  默读思考

  读课文分段

  激趣导入

  出示图片认识颐和园。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

  明确作者的叙述顺序

  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6、颐和园

  规模大 景物 大公园

  保存好 博物馆

  (总述) (分述) (总结)

  作业:朗读课文,继续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阅读课文,了解景物特点,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课文,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2、体会按总分总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3、背诵第7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体会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媒体:

  资料及图片

  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复备课

  一、整体回顾课文。

  1、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内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桥等人文景观。

  2、出示画面及第1自然段,齐读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规模大、保存最完好)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游览足迹,一同来游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二、深入阅读,体会景物特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圈画在书上)

  (1)详细介绍的景物有: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

  十七孔桥

  (2)简略介绍的景物有: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

  3、自由选择,交流每处景点的特点。

  过渡:刚才我们只是走马观花,现在我们来细细欣赏。你们想欣赏哪处景点就读哪处。学生自由读,师巡视。

  过渡:我听了听,发现读每一个景点的同学都有,可见颐和园的每一处景点都非常吸引人。谁先说?

  (一)长廊:这座游廊久负盛名,因其长——二百七十三间,被称为长廊;因其画多——被称为画廊。这些画给游人增添了乐趣。

  出示学法1、细读:找景物抓特点

  1、提问:你觉得长廊怎样或你体会到长廊有什么特点?指名读句子,(长、间数多、没有相同画)

  出示学法2、精读:研景物特点探究美

  2、我们再来读一读,探究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反复读。

  指名说,抓住728米、273间、没有相同说

  出示学法3:品读:想景物画面欣赏美

  3、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没有哪两幅画是相同的。”等句子,发挥想象,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指名读,说想象出的美景

  过渡:同学们读得很好。游览了长廊,我们再去万寿山看看。刚才,我们在欣赏颐和园长廊美景的同时,也学习了一种新的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三步读法。下面我们就来试着运用这个学法,自学其他部分。

  (二)仁寿殿:先介绍殿内的设施,突出了皇家气派。再写殿后的近景和远景,突出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造园特点。

  (三)佛香阁:运用了一组数据说明了佛香阁的高、大、雄伟。站在佛香阁上俯瞰昆明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四)大戏楼:大戏楼的格局、结构和用途,表明这座大戏楼“在当时的舞台建筑上是十分先进的”。

  (五)十七孔桥:由“面”写到“点”,接着介绍桥的长度,形状以及“十七孔”的道理。

  (六)第7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共介绍了哪几处景点。

  谐趣园:山泉绿竹,小桥流水,再现了江南园林的特色。

  买卖街:临水而建,店铺林立,使人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水上城市。

  廓如亭:我国亭类建设中最大的一座。

  知春亭:在这里可以纵观颐和园的全景。

  三、引读最后一段,激发爱国情感

  过渡:颐和园的美景数也数不清,就是看上几天也看不完看不厌,有道是(齐读最后一段)

  1、颐和园为什么这么美或你想说什么?(谈感受)

  2、想不想更多地了解颐和园呢?(出示网址:)

  四、课外延伸,培养创新精神

  2008年我国将要举行世界奥运会,想要把颐和园建造地更加美丽。如果你是颐和园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画家你会在横槛上画些什么?假如你是园艺师,你会在长廊两旁栽种什么?使它的四季都有诱人的景色。(想一想再说)

  齐读课题

  默读课文

  思考

  读后交流

  自由选择,交流每处景点的特点

  指名读、说

  读最后一段

  说一说

  整体回顾课文

  深入阅读,体会景物特点

  体会写法

  激发爱国情感

  板书设计:

  颐和园

  一、规模大 保存好

  二、详写: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

  长廊、十七孔桥 (分述)

  略写: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

  三、大公园博物馆(总结)

  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第7自然段,并默写。

  3、选择一处景点进行观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背诵,总结景物特点,完成作业。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第7自然段。

  2、总结连段成篇的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3、学习写法写一处景点。

  教学重点:

  总结连段成篇的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教学难点:

  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教具学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复备课

  一、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一)整体默读思考:

  1、课文属什么体裁的文章?

  2、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二、整体读文感悟写作方法

  (一)认真默读每一个自然段,思考:这段写了哪里?景物有什

  么特点?

  (二)自由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点,结合课外资料,变文中语句为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1、突出景物的特点。2、语言简明。

  三、读句子,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投影出示:

  (1)在长廊里辨认画上的人物、故事,是很多游人的乐趣。

  (2)长廊共有273间,每间廊里的枋架上都绘着彩画,总共8000多幅。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千姿百态、变化无穷,所以长廊又有“画廊”之称。

  自读体会,集体交流

  提示:要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及语感,灵活使用这两种标点符号。

  四、学习并背诵第7自然段。

  (一)自由默读,思考:这段是围绕着哪一句话写的?介绍了哪些景点?各有什么特点?

  (二)放到全文中体会与其他景点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三)师引读,生接读,引导背诵,体会特点。

  (四)独立背诵。

  五、默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思考:与《记金华的双龙洞》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六、试写一处熟悉的景物

  过渡:游览了北京的景色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可爱的校园,怎么样?

  1、说游览顺序

  2、说景物特点

  整体默读思考

  读句子

  自由默读,思考

  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颐和园

  逗号顿号

  游览顺序观察顺序、

  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作业:

  1、积累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抄在好词好句本上。

  2、按一定的顺序,用一两段话写熟悉的一处景物。

《颐和园》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这篇讲读课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首先弄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文中所写的几个景色的方位。然后,着重理解几个主要景色的特点,抓住最能表现特点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习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3、学会本课新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课件,你想说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解决生字词。

  3、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4、小组代表汇报,集体纠正问题。

  5、自己读课文,要求正确。

  6、两人一组互相检查,要求正确流利。

  三、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轻声读课文思考。

  2、小组讨论。

  3、代表发言,阐明理由:

  第一部分:(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部分:(2~5)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部分:(6)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清。

《颐和园》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能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作者是按游览顺序进行描写的。

  3、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读的过程中感悟颐和园的美丽。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学生自由回答)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著名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就去游览其中的一个地方,它位于北京的西北郊,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叫“颐和园”。

  2、板书课题:颐和园,和学生一边说一边写,提醒学生注意“颐”左边里面是一个口。让我们响亮地读出她的名字——颐和园。

  3、释题:“颐”是什么意思?“和”呢?“颐和园”又有什么寓意?(“颐和”二字,其意为颐养天年,安享太平。因此,“颐和园”三个字可以理解为:颐养天年,天下太平之园。)再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播放课件,配乐朗读,欣赏图片。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导游,让她带领着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遗产颐和园。欣赏完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你眼中的颐和园。 ( )的颐和园

  2、让学生自己跟随课文去游览颐和园,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3.出示生字词,生认读。

  4.指导书写生字。

  5、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批文入情

  1、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课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美景呢?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作者重点描写的景点,用横线画出来。 (2)四人或六人小组进行讨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生汇报: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教师小结:文中第2、3、4、5这四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写出要游览的地方,因此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做游览顺序。

  2、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读了课文,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

  (2)同桌互相讨论:课文中哪里直接写了颐和园美丽?找出句子来读一读。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教师:这两句话分别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生汇报:开头——总领全文;结尾——总结全文。

  (4)教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写法?

  生汇报:开头段和结尾段意思一致,首尾照应或首尾呼应。

  (5)指导朗读。看到这么大和美的颐和园,你的心情怎样?(生说:惊喜、喜爱、赞叹)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两段吧!

  3、给课文分段落,概括大意,学习行文结构

  (1)请同学们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或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结构写的?

  生汇报:①总起:写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②分述:写长廊的景色。

  ③分述:写万寿山的景色。

  ④分述:写万寿山的景色。

  ⑤分述:写昆明湖的景色。

  ⑥总结:作者抒发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总——分——总)

  (2)请同学们根据总分总的结构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写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部分(2---5自然段)分述: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写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3)教师小结:总分总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写作结构,今后我们也要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四、创设情景,拓展练习

  1、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颐和园的门口,如果你是导游的话,你准备

  怎么样向游客介绍颐和园的游览路线呢?(出示平面图和导游词)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选出一名小导游,其他三个同学就当游客。好,现在请你在四人小组内准备,想想怎么介绍比较有礼貌,游客可以随时向导游提问。

  2、邀请学生上台当小导游作介绍,师生互动。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真不错,游览也挺仔细的,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大和美,也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那你喜欢颐和园的哪一处景色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六、作业超市(四选二)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修改导游词,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3、用游览的顺序,向你的朋友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4、查查资料,了解更多 “我国的世界遗产”。

  七、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美丽大 (总起)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美丽 说不尽 (总结)

《颐和园》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

  《颐和园》是“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文章采用随步移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颐和园中的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展现出皇家园林的风采。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想象、朗读、感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爱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4.认识“颐、麓、槛”等6个生字,自选和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1.播放颐和园的图片。

  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着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和雄伟壮观的建筑。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一次颐和园。

  2.板书课题,齐读。认识“颐”,提示“颐”字左半边的笔画笔顺,并书空两遍。

  用生动形象的课件把学生带到美不胜收的颐和园内,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通过多种途径认识(查字典,问同学等)。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并尽量想办法解决。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颐和园哪几个地方的景色?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语句。

  4.现在谁来做一下导游,把这一次的游览路线介绍给游客们?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随景,也叫作转换地点顺序或游览顺序。如果你想把你到哪里游览的景点介绍给大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5.游览颐和园后,你最想在哪里拍照留念呢?为什么?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一读。

  自主勾画不懂的词语,并想办法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角色,担任导游,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理清文章的思路,领会作者的写法,为迁移写作打下基础。

  三、品味语言,读中悟情

  1.导学第3自然段。

  下面我们就用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仔细地欣赏颐和园的美景吧。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2)交流

  长:“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是世界上长廊之最。”

  ①出示句子,比较:A: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B: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

  ②读句,说说哪句更好,为什么?

  ③指导朗读体会长廊的“长”。

  美:找出文中描写美的成语。(美不胜收)

  ①说说成语的意思。

  ②长廊到底美在哪里?读出文中的句子。

  ③欣赏课件,领略长廊的美景。

  ④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3)小结学法:游览(读文)—谈感受—找重点词句—感情朗读。

  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句自读自悟,通过教师的及时点拨、启发、引导,使学生感受到颐和园长廊的壮丽。句子的比较让学生领悟到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妙处。在图片欣赏后,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受到美的熏陶。

  2.自学4—6自然段。

  (1)出示学习提示

  ①景物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②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

  佛香阁:高,结构复杂。

  “耸立”:出示本段最后两句,用具体的数字体会特点。

  出示佛香阁图片,直观感受。

  有感情朗读。

  万寿山:出示比喻句。(体会湖的静与绿)

  理解“隐隐约约”,并造句。

  十七孔桥:造型优美。

  想象:这么多的狮子,都有哪些姿态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通过多媒体画面的展示,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既感受景物的美,又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四、认识生字,会读会用

  1.自读生字,同桌互相说说识字方法。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3.游戏巩固认读。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生字,通过游戏,让学生快乐学习。

  五、拓展延伸

  颐和园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搜集颐和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班会课上我们再交流、欣赏。

  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文中描绘的只是颐和园的缩影,让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的领域。

《颐和园》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结合课文查找有关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片、挂图或课件。

  第一课时

  激情引趣,初历景观

  1、承前导人。由对长城和《世界遗产名录》的体验和了解人手,相机出示《颐和园》中的三幅挂图或展示相应课件。

  2、看图引入。先让学生认真观赏三幅图,再谈突出印象。揭示并板书课题。交流(照应课前学生已有的准备):谁了解(插入曾三次被焚毁和遭破坏的简介)?谁去过?有想法吗?

  谈话:颐和园真是太美啦!今天,请同学们自由地去游、自由地去赏,再请你们用书中的话语把颐和园的美尽情地层示,有信心吗?那么,想怎样展示呢?(以美读、或以导游、解说等形式)非常好!现在,请你们选用自己最合适的读书方式开始进入颐和园(提醒学生注意结合课后思考题自读)。相信你们一定会表现得非常优秀。

  3、自主读书。

  a、给学生不少于20分钟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先充分自读自识自探,再自找伙伴合作交流与互助。注意强调学生在读中批画,并做到读而有疑。对易读错写错字,要求学生自主写上黑板。

  b、有针对性指导识写字:“堤”不能读成ti;区分好“柱、栽、筑、朱、狮”平舌和舌音;注意多笔字“殿、廊、雕”等字的写法等。

  4、尝试朗读。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段朗读,并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评价与助读。特别要求学生注意生字和生词的正确识读以及长句的读法。

  5、粗说印象。一是写景状物的语言美;二是体会有序叙述、抓景物特点描写的表现美的方法。

  第二课时

  习有效造势,融入画境

  1、变换角色,自读自悟。老师先示读(或放录音或放课件),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随着作者的脚步,大步走进颐和园的画面,走进文本所创设的美景,唤起学生在读中用作者的眼睛去观察,用作者的情感去品味,用作者的激动去想象,再用自己的声音(语言)尝试把颐和园多姿多彩的美表现出来。变话为画,真情抒发自己对颐和园之美的体会与感悟。

  a、结合插图,读句晶词,体会语言美。一是读进词句,读出理解;二是对优美生动的句段反复品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b、小组交流,读评结合,感受语言美。每个人只读自己最想读的句段。读中学生既可以谈自己品读见解(包括对重点词句的意思的体会),又可接受同伴提问(如,为什么读这里,为什么这样读等),以不断提升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力。

  2、晶读精彩,领悟整合。以读为主,以读促动,以动促读,做到形式多样。让学生形成真动,直达文本情美深处,让学生在充分细致的文本领悟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振,获得美的陶冶。

  a.在读中强化知的把握、美的感受。如,长廊、十七孔桥的结构与特点;佛香阁、排云殿的金碧辉煌、古色古香;万寿山的壮丽、昆明湖的静美、湖心岛的多姿等。在学生如临其境中,可这样设问:漫步长廊,你有什么感受?这时,你面对昆明湖,是什么心情?走上十七孔桥,手抚姿态不一的小狮子,想说些什么?

  b.在读中关注对好词妙语的体悟品味以及学生对有关内容可能的质疑。如“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突出了昆明湖特有的静与美;如对“滑’’字巧妙运用;有可能学生看图发问:昆明湖微波荡漾,怎么能说水静呢?

  3、回归全文,抒说心声。和作者一起细细游赏了颐和园,有什么要一吐为快的吗?(包括对作者抓特点描写景物方法的深刻感悟与欣赏)

  推波助澜,让学生真情喷涌——人文共振

  谈话:同学们,表现自己的时候到啦!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声音把自己对颐和园美的体会、感悟和体验尽情表达出来,如何?相信你们一定行,也许可能会赛过陈铎、赵忠祥和倪萍。有信心吗?

  1、选择方式,自主准备。方式由学生自己确定:可随作者移步换景的线路,看图(或播放的课件)讲解;可只凭借文本,进行美读;也可改编内容,作有滋有味的介绍,等等。要求:可选一个景点,也可选一处景物;可一人展示,也可找伙伴合作。(注意放一点优美的音乐)

  2、尽情展示,共享快乐。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老师注意提升式点拨、引学生推进式评价和激发学生竞争式展示。(如,谁还想诵读得更精彩?)

  1、 从读学写,自然拓展。谈话:你们想不想也来写一篇这样的美文?那就走出教室,去公园、田野、村庄、溪边、湖畔、名胜风景区等地方,去观赏、去发现、去选择、去动笔吧!可以写一篇、可以写一段和《颐和园》比一比,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出更美的习作来。

《颐和园》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等词语。

  2、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描写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1、激趣释题,运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展开想象。

  2、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清文路。

  3、分段精读,质疑探索、组织讨论、总结归纳、边议边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