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考试动态 >

《地球最后的夜晚》观后感300字 《地球最后的夜晚》观后感

导读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地球最后的夜晚》观后感300字,《地球最后的夜晚》观后感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地球最后的夜晚》观后感300字,《地球最后的夜晚》观后感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球最后的夜晚》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导演毕赣,新生代导演,因为《路边野餐》大获赞誉,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严格意义上《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他第二部电影制作。20xx年4月,此片入围了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因为《路边野餐》一举成名,本部电影里请来了文艺女神汤唯,张艾嘉,黄觉等一众明星。排片也很渲染气氛--跨年之夜。我昨晚看的那场,很多人没能坚持到第70分钟左右2D转换3D模式,片名还没打出,观众已经走了一大半。网上评论基本一边倒差评,但我仍然觉得这部影片还是有很多玩味的地方,回来琢磨半天写下这篇影评,也只是自己对影片的一点解读。而这也只是一刷,或许再多刷几遍还会有另外一种解读吧。

  整部影片色调灰暗阴冷,雨,矿洞,夜晚,隧道,灯光贯穿整部影片。演员对白采用的是贵州凯里方言,如果不紧盯着字幕,基本上是很费解。影片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前后呼应,每一个片段看似牛马不相及又都息息相关。

  一、理发店老板娘与红发女人

  影片一开始罗紘武(黄觉扮演)因为父亲去世回到离开12年之久的家乡凯里。在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发现藏在挂钟后面一张写有电话号码母亲的照片,在监狱里找到了熟悉母亲的女人,通过监狱女人的陈述对母亲身世的了解。理发店老板娘(张艾嘉扮演)喝蜂蜜水的细节让罗紘武想起母亲以前也是经常给他从蜂场带回蜂蜜,还记起了母亲每次从蜂场回来很不开心,会流着眼泪啃苹果。理发店老板娘问他不怕蜂蛰到,他回答:不怕,因为母亲每次去都带着火把,蜜蜂一见火就会躲开。张艾嘉染发的时候问他:如果是他妈妈,会染什么颜色。“红色”。后面那个手举火把怒砸养蜂人红发女人就是他的母亲。应该推断罗紘武的母亲是被人贩子拐来卖给生有癞疤的罗紘武父亲生下他,后来不甘于日子过于困苦伺机和养蜂人远走他乡。年幼被抛弃的罗紘武对母亲没有多少印象,只有母亲流着眼泪啃苹果的画面,少年罗紘武流着眼泪啃苹果和梦境里中年罗紘武一边流着眼泪啃苹果一边疾走都是对母亲当年的记忆。

  二、万绮雯和驻场歌手凯珍

  影片中万绮雯性感成熟魅惑,一心想逃离左宏元的控制。是杀死罗紘武少年朋友白猫左宏元的情人,当罗紘武逼问万绮雯左宏元下落时恍惚觉得和自己的母亲非常相似,与之产生了感情,当两人准备逃离时被左宏元抓住。凯珍青涩单纯混迹与小混混当中,是罗紘武离开凯里之前的女友,除了在野场子驻场平时给男朋友看护台球桌,这个没有出现的男朋友应该就是杀死白猫的凶手,也就是左宏元。离开家乡的这12年其实是罗紘武为了替白猫报仇也为了替万绮雯摆脱控制,在电影院里用枪杀死了左宏元入狱的时间。万绮雯和凯珍应该是同一个人,前者是罗紘武在梦境里经过加工投射后的印象,凯珍是现实里真实的形象。两人密谋枪杀左宏元也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三、梦是忘了的记忆

  整部影片如果用简单几个词汇来形容那就是:梦境,记忆碎片,幻想。虽然灰暗沉闷晦涩难懂,但仔细回想一下还是环环相扣,比如静止的挂钟应该是罗紘武杀死左宏元的时间,挂钟后面那张母亲被烟头烫去面部的照片隐喻母亲离开幼年罗紘武,他对母亲早无印象只有记忆。张艾嘉扮演的理发店老板娘实际上也不是罗紘武的母亲,因为喜欢喝蜂蜜水和随口问他如果是她的妈妈希望她染什么颜色头发,后期出现的那个拿着火把怒砸养蜂人红头发女人完全就是张艾嘉的的模样。万绮雯是罗紘武梦境中想象凯珍的样子,因为对母爱的缺失,他在残缺的记忆力加入了母性的投射。而监狱里那个女人的陈述,和旅馆老板的那番话,其中有凯珍和他母亲的重叠,应该是罗紘武幼年母亲抛弃他们父子旁人对母亲的评价在他内心留下的痕迹,和凯珍作为万绮雯歌手角色在旁人眼中的印象。废弃矿洞里那个少年,应该是罗紘武少年时的朋友白猫,在梦境里和离开家乡太久已经中年的罗紘武对决了一场乒乓球。象征永远的'手表从万绮雯手中转换到红衣女人再到凯珍手里。是罗紘武潜意识里希望时间静止,内心对美好时光能够停留的渴望。而旋转的房子,旋转乒乓球拍后飞起那段长镜头画面,是罗紘武的梦境,是对记忆中美好时光的投射。而每段时期的梦境中都有中年后的罗紘武出现,就是说他在尝试在梦境中和当年的自己和解。

  这是一部关于梦境连接记忆碎片的影片,毕赣延续了《路边野餐》的拍摄手法。引用大量长镜头展现剧情,拍摄应用长镜头技巧于电影美学范畴,技术性和专业性太强,我也只是一知半解,不敢随意评论。而关于片名的灵感,应该起源于智利诗人罗贝托·波拉尼奥的小说《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我因为影片的晦涩难懂大致浏览了一下这本书里的几段故事,毕赣在影片中大量应用的场景都在书中可以看到,也许是毕赣对作者的一种致敬吧。建议各位有时间了可以找这本书看看。

  梦境仔细想来怕也就是如此这般模样。记得年初的时候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我乘坐了一列绿皮火车不知道要去那里,好像是一次不短的行程。经过一个长长隧道的时候,很长很长,一直在隧道中穿行。出了隧道前方忽然出现很多树盘根错节缠绕在一起压了下来,火车被迫停止被告知不能前行了,要下来步行。从火车下来后发现两旁全部都是那种缠绕在一起的大树,印象中感觉很像原始森林里的那种不见天日的感觉。树在不停的生长,而且从两边向我压来,惊恐中所有的树都张开了树枝像要吃掉我。这个梦境在那天早起后隐约中有一点印象,但后面全无一点记忆。而就在看到影片中火车经过隧道的那段镜头,我忽然一下子就想起了当时做过的这个梦,清晰的记起了当时在梦境里的恐惧慌乱无力。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一些隐私,不愿意告诉别人,甚至自己都不愿意承认。但是如果出现在梦里,就绝不仅仅是偶然事情的巧合。梦中唤起的痛苦感情,正是为了阻止我们提及或者讨论那些痛苦的事情。”,“梦有时通过一种神奇的重现能力,忠诚地将遥远的,甚至我们自己已经忘记的事情带回脑海中”,“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真实的对话,是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而毕赣就是用电影讲述主人公通过现实与梦境的交替重叠,告诉我们在他身上发生的事情,那些生命里曾经牢记的,记忆中却被遗忘的,通过梦境一一将这些记忆碎片连接。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伤痕,或许通过梦境重现才可治愈,这,就足够了。“那些光线像梦境像奇迹,说到底,二者是一回事嘛。”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