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教育要闻 >

幼儿园说课稿和教案 幼儿园说课稿

导读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幼儿园说课稿和教案,幼儿园说课稿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一名默默奉...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幼儿园说课稿和教案,幼儿园说课稿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纲要指出"使幼儿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大班幼儿已经能够把自己的经验与音乐结合,产生联想,进行创编,体验音乐的情绪。音乐作品《小鱼的梦》是一首舒缓的歌曲,描述的是一群小鱼在玩累了在池塘妈妈的怀里睡着了,池塘妈妈、天上的星星和风儿对小鱼的关怀,让小鱼做了一个美梦。音乐形象鲜明突出,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其次,它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能够利用已有经验,增强学习过程的主动性。

  二、说目标、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幼儿音乐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幼儿欣赏理解歌曲内容,感受三拍子音乐宁静、柔和的气氛。

  2、幼儿在听听、跳跳、玩玩中熟悉歌词,并初步学唱歌曲。

  3、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边跟唱边游戏,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三、说重点难点:

  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大班幼儿理解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有针对性的创编方面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理解乐曲结构及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尤为重要。

  重点:理解歌曲情节及内容,熟悉歌词。

  难点: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大胆地创编并表演歌曲内容。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海洋的鱼儿已经有些接触及了解。(为理解音乐的内容做好铺垫)

  2、物质准备:自制图谱、课件、纸和笔。(为让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创造条件)

  3、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座椅位置摆成"u"字形。(为活动的有序、幼儿的互动表现提供场地支持)

  五、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我分了五大环节:引题--有趣的发声练习--理解、感受、表现主题乐曲--自由创编动作--结束环节

  1.(出示课件,一群可爱的小鱼)引题,倾听乐曲,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我播放课件"一群可爱的小鱼"为导入,吊起了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明白接下来的活动是和"小鱼"有重要联系。接着让孩子讨论"小鱼喜欢生活在哪里、喜欢干什么?你喜欢小鱼吗?"让孩子在讨论中自然的进入到情境中。

  2.有趣的发声练习

  通过上一个环节,幼儿已经带入到可爱的小鱼的情景当中,此时老师操作课件"小鱼吐泡泡",让孩子们也来学一学。吹泡泡可是有要求的哦:

  Yu..............................(长音--泡泡吐的多)

  Yu yu yu yu yu......(短促音--吐了一个泡泡)

  Yu...............................(响亮--吐了一个大泡泡)

  Yu ..............................(轻声--吐了一个小泡泡)

  Yu ...............................(泡泡被风儿吹起来了)

  通过如此有趣的小游戏,让孩子练习了发声。

  3.理解感受音乐的内容(共有四个步骤)

  小鱼真快乐,游来游去,吐着泡泡,这会真是有点累了,休息一下吧。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歌曲旋律。(幼儿自由的想象)

  请幼儿说说:音乐给你什么感觉?你听到的小鱼在干什么?为什么?还有谁呢?

  让幼儿说说音乐的特质:如舒缓、平静、温柔、摇篮曲的感觉等等。

  此环节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充分的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结合课件播放歌曲

  让我们悄悄的来看看吧?(视听结合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

  让幼儿直观的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曲风,和自己的猜想进行比较。

  3)师生共同完成曲谱

  此时教师通过提问歌曲的内容,帮助幼儿进一步的理解歌词,并一起用直观、鲜明的图谱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歌词内容。

  4)配合图谱、课件完整感受音乐的美。

  此环节可以让幼儿感受一个更清晰的音乐形象,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4.创编动作

  " 让我们也变成美丽的小鱼,到池塘里游一游吧!看看,谁是最可爱的小鱼。"

  重点引导孩子创编小鱼游的动作、以及睡着时的样子。

  及时给大胆创新的孩子以激励,教师通过引导语帮助孩子创编出动作:如"小鱼吐泡泡了、小鱼摆尾巴了等等。

  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将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游戏中,进一步提升了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性。根据需要,教师还可以给幼儿提供丝巾等物品,更好的表现小鱼形象。

  5、活动延伸:

  池塘音乐会开始了,请池塘里的动物们跳起来吧。

  这一环节的设计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推向高潮,通过自己选择鱼的形象以及欢快的音乐旋律,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全部释放出来,从而使活动达到高潮,在烘托课堂气氛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大家共同分享活动快乐的目的。

  六、说特色

  本次活动设计我主要采用视、听、动相结合的方法:

  1.从听入手。

  音乐是倾听的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的去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因此在这一点上,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倾听。

  2.从视入手。

  利用生动的课件,直观形象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内容,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

  3.从动入手。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模仿创编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作品的印象,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使音乐内容更具体化、形象化。

  幼儿园说课稿 篇2

  一、选材

  《小熊砍树》是一首融情境和教育意义于一体的诗歌。它的情节性较强,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较大的想象空间,同时,它又蕴涵着一些爱绿护绿的情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这个活动中,图谱的出现,又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幼儿想说、喜欢说、愿意说的欲望,从而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在反复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基于以上原因,我选择并设计了《小熊砍树》这个教学活动。

  二、目标

  《小熊砍树》这个活动的目标主要是根据选材和我班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制订的,共设计了3个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语言的优美。这个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同时,它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

  2、让幼儿学会体验小动物着急的心情,萌发幼儿爱绿护绿的情感。这个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教育幼儿从小要树立起环保意识。

  3、学习看图谱,念儿歌,培养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这也是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语言教育“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这一要求而制订的,同时,它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

  三、设计意图

  整个活动分四步走。

  第一部分是导入,即融音乐、动作于一体,向幼儿展示森林之美,绿色之美,从而引出主题。

  第二部分是理解儿歌内容。大屏幕中小熊那憨厚可掬的神态一下子就吸住了小朋友的眼球,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同时,让幼儿以小鸟、松鼠的身份和小熊进行对话,从而为幼儿

  创设了一个自由地、宽松的语言环境,人机互动,情境自然,并在不经意间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部分,主要是让幼儿学习看图谱,念儿歌。图谱的运用,使幼儿可以轻松地学会儿歌,并且让他们既感到好玩有趣,又可以加深对文字符号的印象。这就区别于以往的语言教学活动。

  第四部分是儿歌表演,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角色表演,加深对儿歌内容的理解,让幼儿再次体验小动物的着急之情。这样首尾呼应,使活动显得更加完整、自然。

  四、反思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我在这个活动中设计了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如“你们猜猜看,小熊会用什么材料来盖房子?”“小熊要砍树了,如果你是这只小鸟,你会怎么说?”“如果你是这只松鼠,你又会怎么样对小熊说?”“小熊它会住在哪里呀?”。这些问题都可以使幼儿大胆地发挥想象,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在不经意间发展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也意识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当我问到“小熊为什么不能砍树”这个问题时,小朋友的回答都局限于儿歌内容。如果我能在这时追问 “除了小动物没有家了,那还会发生什么情况?”来引导幼儿,启发幼儿,效果一定会更好。

  我希望各位领导、同行能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我一定会虚心接受,谢谢大家!

  幼儿园说课稿 篇3

  幼儿园区域活动:我的玩具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自主玩玩具,有参与游戏的愿望。

  2、幼儿能够将玩具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学习与同伴进行分享。

  3、幼儿能够说出玩具的特征及玩法,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的品质。

  活动名称:我的玩具

  活动目标:

  1、能用比较清楚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玩具以及演示玩的方法。

  2、 感受在集体面前讲话的快乐。

  活动准备:幼儿自带的玩具

  活动过程:

  1、实物激趣:

  教师拿出一只可爱的米老鼠:

  ——“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么?”

  教师示范讲述:

  ——“我带来一只长毛绒玩具,它叫米老鼠。”

  幼儿模仿学习老师的表述方式。

  2、学习交流:

  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我带来一只**玩具,它叫**,可以**玩”的句型介绍自己的玩具:

  ——“谁愿意来介绍自己的玩具。”

  幼儿自由结伴,相互交流,教师深入幼儿倾听他们的交流。

  3、互换玩具:

  教师鼓励幼儿相互交换玩玩具:

  ——“你们都带来了玩具,谁愿意和好朋友交换玩?”

  幼儿与同伴交换玩具。

  教师巡回观察,提醒幼儿爱护他人的玩具。

  建议与提示:

  1、如果幼儿自带玩具不够的话,教师可用班级的玩具来补充。

  2、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中心”的状态,所以,这类活动适宜在自愿地的状态下的小范围进行。

  3、如果有幼儿不愿意与同伴交换玩具,教师不要对此做强制的规定,允许幼儿独自玩,或者只介绍不交换。

  幼儿园说课稿 篇4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现在的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一、说教材及设计思路

  颜色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颜色遍布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布满颜色的世界里,万物没有了颜色,我们的生活也会暗淡无光,颜色使世界美丽,颜色也美化幼儿的心灵,所以我们的生活及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是不能没有颜色的。

  每当孩子们在玩积木时,他们常常会对五颜六色的积木爱不释手、每当孩子们在幼儿园吃了营养饭时,他们回家后会对爸爸妈妈说:“幼儿园的饭颜色可真漂亮,有红色的红萝卜。绿色的黄瓜,白色的莲藕。。。他们都很好吃”、每当孩子们画完一幅画时,他们会对自己的作品有一种特别的满足感,哇好漂亮啊!那是因为颜色的魅力。

  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认识颜色——红黄绿”。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将活动目标确立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目标:认识、区别红色、黄色、绿色,在活动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验与老师和同伴游戏的快乐,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活动重点:是让幼儿认识、区分红色、黄色、绿色。

  活动难点:是在活动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

  制定活动重难点是依据小班年龄段特点以及认知接受能力而定的,最终可以使孩子们学而应用于生活中。使他们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收获。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活动目标而服务的,活动准备必须与活动目标的需要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红色、黄色、绿色盒子、卡片、旧报纸以及环境布置,同时又考虑了幼儿已有接触过颜色的生活经验。

  四、说活动过程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去完成。

  (一)认识颜色

  活动一开始,我以“神秘的盒子”引出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当第一个红盒子展示在幼儿面前时,我故作打不开状,引导幼儿说出:“红盒子红盒子快打开”,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绿盒子绿盒子快打开”“黄盒子黄盒子快打开”,以强化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当在最后一个盒子中找出红、黄、绿三个太阳宝宝时,引导幼儿找一找身上有这种颜色吗?说一说你还看过这种颜色的什么东西?在这里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非常宽松的语言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在激发幼儿对颜色兴趣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口语。

  (二)找颜色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找太阳宝宝”的游戏,我将太阳宝宝拟人化地编成一个简短的故事,激发幼儿去寻找太阳宝宝的兴趣,为了让幼儿能亲身体验寻找太阳宝宝的乐趣,我布置了一个大花园,让幼儿在这身心愉悦的环境中去感知、去寻找,当幼儿找到太阳宝宝时,引导幼儿说出太阳宝宝的颜色,帮助幼儿将太阳宝宝贴在身上。

  在这个环节中我始终是孩子发展的帮助者和引导者,通过让幼儿在游戏中找一找、说一说,进一步加深对颜色的认识。

  (三)寻找相对应的颜色

  这个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大灰狼来了”的游戏,对于刚入园仅二个月之久的小班幼儿来说,要在音乐停止的瞬间,快速找到与自己身上,太阳宝宝颜色相同的大圆,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在游戏中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张旧报纸,旧报纸上分别画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大圆,对能力弱的孩子、胆怯的孩子,我则去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我则鼓励他们大胆的去寻找与自己颜色相对应的大圆,从而使每个幼儿都有获得成功的愉悦心情。

  五、说教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讲述法、游戏法(如我设计的找太阳宝宝和大灰狼来了)的游戏,提问法,启发联想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活动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六、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法、(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盒子的颜色)游戏参与法(让集体幼儿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发现法(通过游戏的玩发现和自己身上相同的颜色在哪里)学习认识和区分红色、黄色、绿色。并尽量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幼儿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辨别能力。

  七、说延伸活动

  课后让幼儿在美工区运用涂色的方法,给每个区域制作不同颜色的标记牌;在益智区放置各种颜色的物品,让幼儿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相关的颜色活动(如看看我们教室中哪些物品是黄色?绿色?红色?

  八、活动小结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注重个体差异,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由易到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在直接观察、直接体验、具体表现的活动中,接受到了知识的累积。

  我在本活动中始终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体现了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

  幼儿园说课稿 篇5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看图列式》,与幼儿人数相等的计算纸和笔。

  活动过程:

  1、理解图意,看图列式:

  (1)出示一张看图列式用的图片,展开讨论:

  ——“图片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根据图意是否可以列一道算式题?”

  (2)幼儿说出算式题,教师出示算式题。

  (3)理解每个数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幼儿操作,加深理解:

  (1)幼儿对剩下的4张图片进行练习,看清图意,自己列算式题。

  (2)练习后,核对答案,理解加减的意义。

  (3)教师小结:

  ——“每道算式题都有3个数字,根据这3个数字,你能发现数字之间的秘密吗?”

  (4)师幼共同得出结论:

  ——“根据3个数字,可以编四道算式题,其中两道加法,两道减法。”

  3、游戏:为宠物购买颈圈:

  (1)交代游戏名称、玩法、规则:

  ——“每人抽一张数字卡片,作为购物用的钱。按钱上的数字去为宠物购买颈圈,颈圈上算式题得数与钱上的数字相同,才可以购买。在规定时间内谁购买的多而且对的为胜。”

  (2)游戏,复习加减式题口算。

  活动目标:

  1、能口头列出10以内加减算式,理解加减的意义。

  2、培养积极思维的能力。

  1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

  ( )-0=6 10-( )=8 4+( )=9 7-( )=6 ( )-3=0

  ( )+7=8 5-( )=2 ( )-5=5 ( )+6=9 1+( )=8

  7-( )=7 6+( )=10 ( )+2=8 ( )-3=4 3+( )=4

  9-( )=0 ( )+6=7 4+( )=8 ( )-9=1 ( )-3=5

  ( )+1=4 ( )-7=4 ( )+8=10 9-( )=4 ( )-5=1

  4+( )=10 ( )+5=5 ( )-2=5 10-( )=2 ( )-6=4

  ( )-4=2 7-( )=2 10-( )=1 ( )+3=8 5+( )=7

  ( )+3=9 2+( )=9 ( )-7=2 ( )-3=0 6-( )=2

  3-( )=2 10-( )=4 ( )-1=8 10+( )=10 ( )+7=8

  5+( )=9 ( )+5=7 10-( )=3 ( )-2=7 9-( )=5

  ( )+3=3 4+( )=10 ( )-9=1 ( )-3=4 8-( )=2

  10-( )=5 ( )-7=2 5+( )=8 ( )+2=7 ( )-6=1

  ( )+1=7 4+( )=4 ( )-0=10 9-( )=1 ( )+4=6

  ( )+5=10 ( )-6=4 4+( )=6 10-( )=3 9-( )=8

  4+( )=5 ( )+5=6 ( )-4=2 8-( )=2 ( )+6=6

  ( )-4=3 6+( )=7 6-( )=3 ( )+3=9 1+( )=8

  ( )+2=9 ( )-2=4 7-( )=7 2+( )=10 3+( )=5

  0-( )=0 10-( )=3 ( )+2=7 0+( )=5 ( )-2=7_________

  5+4= 3+6= 4+2= 9+0= 2+7=

  1+7= 6+4= 7+3= 2+3= 0+10=

  10-2= 9-3= 8-7= 9-5= 6-2=

  5-4= 10-9= 7-3= 8-4= 7-6=

  3+( )=10 0+( )=4 4+( )=9 1+( )=8 6+( )=10

  4+( )=8 5+( )=7 10+( )=10 2+( )=6 3+( )=5

  2+( )=9 4+( )=6 3+( )=3 7+( )=8 6+( )=9

  1+( )=10 8+( )=9 5+( )=10 6+( )=7 3+( )=10

  ( )+5=10 ( )+2=5 ( )+6=9 ( )+8=10 ( )+3=8

  ( )+6=6 ( )+7=8 ( )+0=5 ( )+1=7 ( )+4=6

  ( )+2=9 ( )+2=8 ( )+3=7 ( )+3=8 ( )+2=9

  ( )+3=10 ( )+2=4 ( )+6=7 ( )+7=10 ( )+0=6

  9-( )=2 6-( )=1 10-( )=8 7-( )=6 5-( )=2

  7-( )=7 10-( )=5 9-( )=0 10-( )=4 3-( )=2

  9-( )=5 0-( )=0 8-( )=2 10-( )=3 5-( )=1

  6-( )=4 7-( )=4 9-( )=7 4-( )=4 8-( )=4

  ( )-3=3 ( )-6=2 ( )-7=3 ( )-0=6 ( )-5=5

  ( )-9=1 ( )-3=0 ( )-3=5 ( )-5=1 ( )-1=8

  ( )-2=7 ( )-4=3 ( )-2=7 ( )-6=4 ( )-0=10

  ( )-3=6 ( )-6=1 ( )-5=4 ( )-7=0 ( )-1=

  ( )+5=10 ( )+4=7 ( )-3=3 ( )-6=2 9-( )=2

  3+( )=10 6-( )=1 ( )-7=3 ( )+2=5 0+( )=4

  幼儿园说课稿 篇6

  一.活动教材

  1.设计意图

  2--3岁的幼儿由于大脑神经发育得还不完全,手脚协调能力较差,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对幼儿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经观察,我发现我班幼儿对爬比较感兴趣,在平时的活动中,他们也很喜欢爬。根据幼儿的这些年龄特点,运用蚂蚁爬着行走的特点,让幼儿学习蚂蚁爬的动作,我选用了“蚂蚁搬豆”的游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动作,激发幼儿积极尝试活动的兴趣,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2.根据设计意图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A.发展幼儿双手,双膝着地爬的能力。

  B.激发幼儿积极尝试活动的兴趣。

  3.本次活动的重点

  练习幼儿双手,双膝着地爬的能力。

  4.活动准备

  A.蚂蚁的头饰教师的教具应能激发幼儿尝试活动的欲望.幼儿一戴上胸饰,就能很快展开想象,投入到蚂蚁宝宝的角色当中。

  B.豆豆的卡片来当做幼儿爬行的目的。

  二.活动流程

  首先让幼儿认识蚂蚁,通过认识蚂蚁进入主题,知道蚂蚁是爬行昆虫,出示蚂蚁头饰,教师扮演蚂蚁带上头饰,告诉幼儿蚂蚁肚子饿了,要去找食物吃,为下面的活动作下了铺垫工作。

  其次教师先讲解示范了一次找食物,告诉他们是要用双手双膝着地爬着去找的,在示范爬到豆地里,告诉幼儿我在这找到了许多豆豆,引起他们的兴趣。告诉幼儿搬不回这么多的豆豆,去找小蚂蚁帮忙。然后请6名幼儿示范,看他们学的怎么样了,最后请全体幼儿一起学习蚂蚁搬豆的样子,让他们多次练习爬的动作。

  最后告诉幼儿豆豆搬完了,蚂蚁要回家了,请幼儿和蚂蚁说再见。

  三.活动设计亮点

  1.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法是因为小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以看老师示范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而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学技能。

  2.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观看教师示范直接获得印象。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双手,双膝着地爬和跨的技能,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幼儿园说课稿 篇7

  人类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无尽的战火和销烟,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也时有面临战争的威胁,热爱祖国,保卫祖国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职责。所以,今天的音乐欣赏活动我选择了歌曲《保卫黄河》。

  其目的是:

  1、让幼儿在音乐欣赏中去感受歌曲雄壮、有力、气势磅礴的美。

  2、让幼儿在豪迈激越的音乐中想象歌曲所表现的意境,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出来。

  3、激发幼儿从小热爱祖国,反对侵略,有扞卫祖国尊严的情感。

  目标1和3是本活动重点,目标2是本活动的难点。

  活动前我作了以下准备:

  1、课前认识黄河和观看抗日战争记录片。

  2、歌曲《保卫黄河》的mtv和磁带一盘。

  3、红旗、大刀、长矛、木枪等道具。

  本次活动我主要用了直观教学法和情景表演法,分四个环节来完成。

  首先幼儿随《儿童团歌》的音乐踏步入场,营造本次活动的氛围,教师简单介绍歌曲的历史背景及词作家,提出欣赏要求后,放磁带整体欣赏歌曲2遍,然后让幼儿讨论:

  这首歌曲听起来怎么样,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雄壮有力、气势磅礴的美。

  然后进入活动的第二环节:分段欣赏,深入的理解与感受。

  首先欣赏歌曲的前面部分,听听、想想、说说、让幼儿一边欣赏一边想象歌曲所表现的意境,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此环节重在让幼儿说。

  然后欣赏歌曲的后面部分,听听、想想、动动、让幼儿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用动作,表情表现出来,此环节重在让幼儿动起来。

  最后整体欣赏歌曲,比较歌曲前后两部分旋律有什么不同,让幼儿跟唱歌曲最后一句“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体验歌曲雄壮有力的气势,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激情与扞卫祖国尊严的决心。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放影歌曲《保卫黄河》的mtv,丰富幼儿想象,增进对歌曲的理解。

  最后:自由欣赏,自由表现。

  幼儿用木枪、大刀、长矛,等道具,在豪迈激越的音乐中大胆创作表现,同伴间相互合作交流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整个活动都是在教师有序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

  幼儿园说课稿 篇8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之一。我们要诉说爱、感受爱、表达爱。《抱抱》这本书就是这样通过各种动物间不同的抱抱来表达爱的绘本。其实在众多的绘本中,很容易发现这本《抱抱》,它的封面是猩猩妈妈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孩子小猩猩,闭着眼睛,很陶醉,而小猩猩却睁着眼睛,悄悄地看着外面。这本书画面主体很突出,主要人物形象大,线条清晰,很引人注目。绘本开本也很大,适合集体阅读。翻开书看后发现,此书几近无字书,书中只有“抱抱”、“妈妈”以及“宝宝”大大的字样。故事主要情节是小猩猩看见许多妈妈在和自己的宝宝抱抱时想自己的妈妈了,大家帮助它找到了妈妈。但是怎样很好地把无字绘本介绍给孩子,唤起孩子的阅读欲望以及读懂它?此绘本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教育信息和教育价值?这些是设计这节课重点考虑到的问题。于是根据中班孩子的心理和年龄的发展特点,及《纲要》中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提出的要求。着力组织适合中班孩子的语言教学活动,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从孩子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教育教学的资源,鼓励、引导、支持孩子积极参与活动,把教育内容有机地蕴含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作用于孩子的活动来激发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从中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并鼓励孩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这些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抱抱》。

  (二)活动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观察画面中动物的动作和表情,初步感受并用语言较清楚地表达它们抱抱时的内心感受。

  2.借助音乐、动作、讨论等手段,进一步理解作品中抱抱的不同含义:亲情、感谢、友谊等。

  3.体验和同伴共同阅读,体验阅读绘本的快乐。

  (三)活动重难点:

  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活动中,我将“观察画面中动作和表情”作为重点,“理解作品中抱抱的不同含义”作为难点。

  (四)活动准备:

  我从下面两部分做充分准备

  1.前期幼儿经验准备:

  (1)《表情游戏》:让幼儿在参与游戏中初步感受做各种表情时五官的变化。为幼儿学习利用观察画面中动物的动作和表情的方法,感受并表达动物们抱抱时的内心情感做准备。

  (2)《抱抱舞》:让幼儿在舞蹈中感受与朋友抱抱带来的快乐。

  2.物质准备:

  PPT、音乐《爱我你就抱抱我》、绘本《抱抱》、垫子、教棒

  二、说教法:

  活动中,我运用以下教学法完成本次活动目标:

  (一) 游戏法:

  运用律动帮助幼儿在拥抱中放松心情,感受抱抱时的内心情感。

  (二) 观察法:

  通过观察重点画面的方法,为幼儿能用语言较清楚的表达动物们抱抱时的内心感受做准备。

  (三)引导谈话法:

  通过提问谈话活动,引导孩子认真倾听,大胆回答问题。

  (四)行为体验法:

  行为体验式法教学不仅对孩子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活动中,我将通过帮小猩猩呼唤妈妈的方式让幼儿的心灵去感受、体验小猩猩想妈妈的心理。

  幼儿园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大班幼儿思维处于抽象逻辑的萌芽发展阶段,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判断和推理。《幼儿园指导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等现象产生兴趣,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和游戏中出现的某些简单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情景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我就选择本次活动《形色对应合成》,提高幼儿数学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思维凝集力。

  二、目标分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生活。所以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向导的作用。根据教材的需要和本班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的动态来制定。活动目标分为三个:

  1、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形状与颜色的合成。

  2、培养幼儿将两种事物特征对应,整合在一起的思维能力。

  3、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及记忆能力。

  三、重、难点

  一个活动中最能体现目标的.部分辨识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抓住重难点就能使整个活动的进程有波澜叠起的功效。

  本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形状与颜色的合成。

  难点:将两种事物特征对应、整合在一起的思维能力。

  通过情境表演,操作游戏来激励幼儿思维与记忆能力,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整合的综合判断能力。

  四、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教育于游戏之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能性。幼儿的学习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为此我准备以下的材料:

  1、衣服、帽子:红、黄、蓝三种颜色每人一份。

  2、教师自制表格,磁性教具:红黄蓝颜色卡、“√”,几何泡棉、自制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盒子。

  3、幼儿学具:几何泡棉;幼儿操作纸与蜡笔;和一段柔和的音乐。

  五、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以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的角色出现、围绕教学目标,一步一步渗透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让幼儿在宽松自由活动气氛中学习,获得有益经验。

  在活动中我运用了操作法、观察法、情境法,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说一说、做一做中完成教学目标。

  幼儿园说课稿 篇10

  一、出示角色形象,吸引幼儿进入故事。

  教学伊始,我和幼儿一起做手指操《大公鸡》并问幼儿:今天大公鸡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欢迎吗?(出示公鸡图片)小朋友大家好!你们看我美丽吗?哪美丽?你能用语言夸夸我吗?从而引导幼儿从“冠子”“羽毛”“脚”等方面来形容公鸡的美丽。

  有的幼儿说“冠子红红的,大大的”有的说“身上的羽毛五颜六色的”有的说“脚是黄颜色的”等孩子描述完大公鸡,我有模仿公鸡说:“我还为自己编了首儿歌,你们想听吗?”孩子们高息的说:“想听。”“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的脖子金黄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让幼儿对故事中的公鸡有一个整体印象,为下文的猜测故事打下基础。

  二、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预测故事的发展,和幼儿一同讲故事。

  待幼儿对故事中的公鸡有了感性认知后,我开始讲述故事的开头,当讲到公鸡得意洋洋地唱完歌,问孩子:“请你猜想一下这只公鸡要干什么去?”由于幼儿听了两遍儿歌很容易回答出“比美去”“比漂亮去”。接着出示“树林”让幼儿自由观察思考:公鸡来到了哪?看见了谁在干什么?它会说什么?“啄木鸟”会和它比美吗?让幼儿真正进入到故事情境中来,猜测它们会说些什么。

  因为幼儿知道公鸡要和别人比美所以很容易猜出:“啄木鸟,咱们比比谁美?”“啄木鸟正忙着给大树捉虫子,会和它比美吗?”我又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他们一直认为不会,从而猜出啄木鸟的话。在此引导幼儿用得意洋洋的语气说公鸡的话,用冷冷的语气说啄木鸟的话,师幼共同分角色进行对话。放手让幼儿根据第一幅图讲述“果园”和“稻田”中比美的图片,幼儿能按原有经验进行讲述。

  最后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它们不和公鸡比美?有的幼儿说“它们不愿意和公鸡比美”,有的说“它们正忙着呢”在回家的路上公鸡遇到了谁?老马会给它满意的答案吗?听了老马的话公鸡会怎么做?幼儿很轻松的猜出了故事的结尾,整篇故事都给幼儿留下了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三、完整的观看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幼儿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内容后,让幼儿观看碟片,在头脑中进一步建立表象,为下节课的复述故事和表演故事做好准备。同时故事中优美的语言,对于丰富幼儿词汇,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看完故事后引导幼儿明白:美不美比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进而建立从小爱劳动的美德。本来在教学中还设计了谈话“你能为别人做什么事?”让幼儿懂得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进而师幼共同演唱《劳动最光荣》可由于时间关系没完成预设任务,有一点遗憾。

  总之,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只有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思考,才能不断地进步。

  幼儿园说课稿 篇11

  教材分析:

  《小鸡吃虫》这个活动应该是幼儿较为感兴趣的活动。活动的两个主角取决于幼儿的生活,在平时的区角活动中,我们投放的“小动物喂食”中就有小鸡和毛毛虫,幼儿对这两个小动物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知识经验。而且小鸡圆鼓鼓的身体,尖尖嘴巴的形象,深得小朋友的喜爱。小班幼儿对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按数去出物品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我们年段选择了这一活动作为一课三研的教案,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并考虑的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爱好。

  说活动目标:

  结合我对教材的分析,小班幼儿的特点及计算发展的水平,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小班的幼儿寄教于玩,通过玩乐学习到知识经验,培养幼儿对于数学活动的兴趣才是根本,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助力。

  2.乐意用感观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感知游戏中3以内的数量。

  3.能根据自己身上的数字找到相应数字的篮子和相应数字的小虫。

  说重难点:

  我将目标3能根据自己身上的数字找到相应数字的篮子和相应数字的小虫。作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小班的幼儿虽然对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但按物取数对小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小班幼儿按物点数时,多数幼儿不能把嘴里数的和手指点的物一致起来,原因在于大多数父母在教孩子数数时,没有和实物配合起来,所以此次我们准备了箩筐小鸡和毛毛虫,通过与实物的配合突破难点。

  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为本次教学活动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我准备了实物毛毛虫若干,用以突破重难点。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角色的扮演也使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更高,所以我能准备了小鸡头饰15个;母鸡头饰1个;老师扮演鸡妈妈,教师扮演鸡宝宝。除此之外为了让幼儿有更好的活动环境,和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们布置了篱笆和草地,让幼儿能够在情境游戏的过程中积极的学习,使每个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

  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分为三大块内容:

  1.教师扮演母鸡妈妈,小朋友扮演小鸡宝宝导入游戏情境。

  2.小鸡练本领,通过教师出示的数字,来按照教师的指令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3.游戏《小鸡找虫》,按数取物。

  4.小鸡与鸡妈妈一起跳律动结束活动。“理解--感受--体验”,由浅入深,从理解到感受,使幼儿已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让孩子真正理解、并学会按数取物,我将四大块内容设计以下环节:

  第一大环节教师扮演母鸡妈妈,小朋友扮演小鸡宝宝,一起唱《小小蛋儿把门开》。次环节角色扮演意在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第二大环节小鸡练本领。老师出示数字“1”,请宝宝们看这是数字几?象什么?请我的小鸡点一下头。在出示数字“2”,请宝宝们看是数字几?象什么?请我的小鸡蹲两下。最后出示数字“3”,请宝宝们看是数字几?象什么?请我的小鸡拍三下手。让孩子们边做动作边数数,此环节目的是让幼儿熟悉数字,理解数字相对应的意思。通过鸡宝宝练本领初步感受“按数取物”。

  第三环节游戏《小鸡找虫》。为了更好的游戏我把他分成了三个小环节:

  一、鸡妈妈交代游戏内容及要求:请宝宝们看妈妈身上有一个数字宝宝,它是几呀?一会妈妈找虫时要先找到自己的3号篮子,再去找3只小虫子,找的时候请宝宝和妈妈一样要边数边找。这一环节很重要,只有交代清楚游戏的内容,幼儿才能正确的游戏。

  二、幼儿操作,小鸡找虫。教师先请宝宝们看清楚自己身上的是数字几?然后按妈妈的要求去找虫子吃吧!这里让幼儿有一个体验的过程,只有自己操作了和经历的事情幼儿的印象才会深刻。在这里教师特别要注意鼓励能力弱的幼儿。之后一个自查、互查和教师查的过程,帮助个别错误的幼儿纠正错误。

  三、一起分享毛毛虫。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假装吃虫,享受游戏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最后一环节: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跳舞。此环节收尾,使整个活动画上了句号,活动环节一环扣一环,整个活动层层递进。幼儿从中获取知识经验。

  幼儿园说课稿 篇12

  新《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首先联想到分享阅读《沙滩上的鳄鱼》。这一内容的选择,遵照纲要有关条例,我认为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一、说教材

  寓言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充满童趣,幼儿易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故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和明白事理,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听说能力。分享阅读《沙滩上的鳄鱼》用浅显的故事内容不仅能让幼儿明白凡事要为自己留有余地以及不盲目模仿他人的寓意,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而且故事里的动物对话,会激发起幼儿学习艺术语言的欲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活动目标

  (一)教学目标

  《纲要》在语言教案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造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达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学前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根据图画建构故事情节,大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习理解动词:趴、飞、浮、游、爬、探、蹦、跳。

  3、明白知道凡事要为自己留有余地以及不盲目模仿他人的寓意,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材重点、难点

  根据活动目标的制定,结合学前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又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制定为:要让幼儿根据图画建构故事情节,大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让幼儿理解文中动词使用与角色特征的关系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准备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目标,我准备了以下材料:

  知识经验准备:

  1、积累幼儿对动物的相关经验。

  2、幼儿事先对沙滩的接触。

  物质准备:

  1、为了引出课题,我为幼儿准备了鳄鱼玩具,来激发幼儿阅读读本的兴趣。

  2、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大书《沙滩上的鳄鱼》,这是为了让幼儿能清楚地观看和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内容。

  3、我为幼儿准备一些动词字卡,是帮助幼儿在观察图画中丰富词汇,进行语素的学习。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

  现代儿童观认为:幼儿是认识的主体,幼儿的发展是主动活动的结果。因此,只有让幼儿充分去看、去想、去说、去体验、去发现、去创造,幼儿才会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故事,同时获得故事以外的能力发展,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提问法:

  这是分享阅读中最常用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变以往单一性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启发性、开放式的提问。如:我在活动开始就问:你觉得它是一只什么样的鳄鱼?鳄鱼在这片沙滩会遇到谁?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根据画面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为突破重难点服务的。

  2、直观法:

  分享阅读是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为主,直观的画面能引导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容易感知阅读的内容,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3、示范法: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为主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本次活动中,针对个别词汇的理解,教师作语言示范讲述,为突破难点服务。

  (二)说学法:

  学法运用得当幼儿将会更感兴趣更主动参与学习,本次活动预计采用自主学习法和体验法来达到目的。

  1、自主学习法:在活动中求取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激发幼儿兴趣,使其更为主动的学习提供了可能,活动中的第二环节中,老师抛出问题,让幼儿自由想象,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体验法:在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动作理解文中系列动词的使用,加强了幼儿的表现欲望和自信心。

  四、说活动程序根据分享阅读的教学形式特点和《纲要》提出语言教育指导要点及本班幼儿年龄特点,本次活动设五个环节完成目标。

  第一环节:导入部分,激发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活动一开始,我就出示鳄鱼玩具,通过视觉效应,再加上适当的提问,如: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它有些什么特征呢?来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为阅读大书作准备。

  第二环节:大书阅读,建构故事情节这个环节是为解决重难点设计的。我遵循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骤是让幼儿两页的进行阅读的方法,主要是让幼儿完整理解和归纳故事中画面的要素在什么地方?谁?在做什么?根据画面丰富词汇,是这难点的突破。

  第二步骤:运用直观法、猜测讨论法及间插的启发性提问,指导幼儿自主阅读,引导幼儿结合关于动物的知识,发散思维,给幼儿充分想象空间,大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效地帮助幼儿解决了学习的重点。

  幼儿园说课稿 篇13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喜爱动物又是孩子们的天性。此活动故事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且游戏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 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2)幼儿现状分析:小班孩子年龄小,独立性差,常常爱模仿别人,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

  (3)活动目标:

  主题活动目标:幼儿通过本主题活动,产生对动物的兴趣,愿意亲近小动物,加深对小动物的关爱;能运用各种感官,初步了解自己喜欢的几种动物,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动物是人类朋友。

  幼儿对“小动物”认识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还有距离,我制定了以下本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本次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模仿小动物的活动中获得快乐。

  2、培养幼儿大胆地用自然音说话、正确发音并能够表演出几种典型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模仿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其渗透了语言领域、科学领域与艺术领域方面的内容,但活动的重点仍以语言领域中的故事为主,主要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模仿出几种典型动物的叫声与动作;难点在于理解故事中的词汇:轻、响、快、慢,并能用自然音说话、唱歌。

  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自己来通过模仿叫声、创编动作加深对动物的印象;对于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方法:注重练习与游戏的多次重复性,使幼儿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从而理解词的意义,明白道理。

  (二)说教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主要以直观法、谈话法、表演游戏法三个方法为主。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因此在活动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

  1、直观法包括:操作演示法和示范法。

  通过操作演示课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故事、影音课件具有生动、具体、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多媒体特有的声像并茂、动静结合等优点,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记忆,从而使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正确的示范则是教幼儿掌握语音的基本途径。通过示范,不仅要求幼儿能正确地感知语音的微小差别,而且还能让他们掌握发音的部位和方法,而培养幼儿正确发音又是小班语言教学的重点任务。

  2、谈话法:由师生相互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所组成。恰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习惯。

  3、表演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而表演游戏是要按照故事中的情节扮演一定的角色,按故事规定的内容进行游戏,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思想内容。

  此外,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练习法、启发联想法、赏识激励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 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活动性 ,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做了以下准备:

  活动前的准备:

  1、课前请家长利用休假日带幼儿到动物园、动物市场观察、认识各种小动物。

  2、搜集各种有关动物的故事、图书、图片、影碟资料,充实到各区域角。

  活动中的准备:

  1、故事《唱歌比赛》课件;小动物声音课件。

  2、故事角色中小动物头饰。

  3、幼儿分组呈半圆形分布坐。

  (三)说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在活动中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做一做(练习)等多种方法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表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根据纲要中要“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使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在开始部分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有什么声音 "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欣赏故事中借助于想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画面、极富感染力的配乐解说,以及我声情并茂的重复,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然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模仿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多感官参与的活动给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游戏体验法: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表演游戏的方法,通过游戏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体验,获得愉快感、轻松感与成就感。在游戏中,幼儿边游戏边练习对话,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

  (四)说活动过程:

  1、听辨声音,模仿动作。在开始的部分播放声音课件,让孩子们倾听辨别:“你都听到了谁的声音”?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孩子仔细倾听分辨各种声音,有意识地让幼儿模仿所听到的小动物的动作,给幼儿一个创造性地表达、表现的机会。通过用耳朵、用脑、用手、脚、用身体来体会,内化着自己的理解,为突破重点做了铺垫。

  2、欣赏故事,了解内容。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强化“小鸡唱得太轻了,小鸭唱得太响了,小狗唱得太快了,小羊唱得太慢了。”使幼儿对难点有一定的认识。根据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我的提问指向明确,幼儿易于表现,如:“小鸡唱得怎么样?他是怎样轻轻唱歌的?怎样唱才好听?”鼓励幼儿之间相互模仿。

  3、表演故事,复习巩固。《纲要》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小班幼儿基本上是以模仿性游戏为主,要在成人的不断提示启发下才能展开游戏。在表演时,我也加入到游戏中,既担任着 “兔子裁判员”的职责,又能够适时指导幼儿表演。在游戏中,我不时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体态进行暗示性的帮助,与孩子共同参与,享受快乐。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总结评价,适时教育。在总结的过程中,我对每个(组)幼儿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及时肯定、表扬其表现,并且教育幼儿懂得:说话、唱歌声音不大也不小、不快也不慢才是最好听的声音。

  此活动内容体现了根基性、直接兴趣性、人文性、情境性、活动性、整体性与发展性,课程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原理,始终以动静融合的形式展开:倾听声音(静)——模仿声音动作(动)——欣赏故事(静)——表演游戏(动),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

  (五)课件制作:

  根据故事内容及幼儿年龄特点,我用Flash软件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其画面色彩鲜艳,动物形象生动、可爱、充满童趣,配乐明快、解说清晰,极富吸引力和感染力。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认知活动---1和许多

  说活动教材

  认识“l”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

  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兔采蘑菇”作为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并帮助他们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所涉及的动物形象“小白兔”,孩子们很熟悉,而且其中的活动简单。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

  说活动日标

  1.活动目标

  在生活中孩子们也会常常接触到“1”和“许多”等这样的数现象,但对这些数现象模糊不清,不能很准确地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孩子能够进一步地掌握理解“1”和“许多”,特制定以下两条目标:

  (1)在游戏中让幼儿初步感知“l”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2)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并学习用语言进行表达。

  2.活动重点: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l”和“许多”。

  3.活动难点:感知“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分析】本次活动重、难点体现一个“认识”和“感知”的问题,所以把认识“l”和“许多”作为整个活动的重点,通过让幼儿根据兔妈妈所给的任务进行认识“l”和“许多”的关系。活动的难点定位在感知“l”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因为在教育幼儿学习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的规律,在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感知,体现了幼儿学习数的发展过程,这样才具有一定的递进性,让幼儿知道1个1个和起来就是许多个,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增强了幼儿的数概念。“l”是自然的单位,“许多”是含有两个以上元素的集合,它们之间有一个量的区别。在目标中还强调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l”和“许多”两个量.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要求,也促使幼儿在表达过程中理解“l”和“许多”两个方面的意义。

  说活动准备

  1.前期准备:了解幼儿的喜好。

  2.活动材料准备

  (1)兔宝宝和大灰狼的头饰、篮子及蘑菇若干。

  (2)合适的活动场地,为幼儿提供宽敞的活动空间。

  (3)场地布置如图:(×表示小兔出发的位置)

  说活动延伸

  1.活动一:区域活动中提供各种水果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哪种水果是1个,哪种水果是许多个。(教师根据需要可更换图片的内容)

  2.活动二:区域活动中提供小卡片。听指令找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卡片:请你找出是l(许多)个物体的卡片。

  3.活动三:找找自己身上什么东西是l,什么东西是许多,并告诉同伴和老师。 4.活动四:教师带领幼儿找找教室和室外的物体,什么是1,什么是许多。请幼儿回家找找家里的什么东西是1个,什么东西是许多个。

  【分析】 起到加强巩固作用,让幼儿通过进一步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感知“l”和“许多”,加强理解“l”和“许多”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中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

  说活动特色

  1.活动情景游戏化。活动中,老师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

  2.活动内容整合性。在活动过程中以小兔采蘑菇为主题,融人认知(“l”和“许多”)、语言(我拿了……;我采了……)、社会(伯伯借篮子给小兔们,突出关爱)、健康(下蹲、跳等基本动作)等方面。

  3.活动自主性。教师以兔妈妈的形象带领幼儿参与活动,打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界线。活动中没有强硬的规定,创设较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幼儿轻松地学习本领。

  幼儿园说课稿 篇14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捏面人》这一活动选自省编教材大班上册主题五《神通广大美猴王》中的一首说唱歌曲,含有一些京剧中的韵味。当唱起来的时候,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念白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这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歌曲中加上念白部分体现了教改的开放性原则,幼儿可根据所想到的即兴创编歌词,使他们既有成功感,有不破歌曲的完整性,此外,捏面人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已经对我们现在的孩子们来说越来越陌生,我想通过这一活动让孩子萌发对民间艺术的一点热爱。

  2、说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体验边唱边表演的乐趣。

  (2)能按歌曲中不同节奏,学习用京韵演唱歌曲。

  (3)根据捏面人捏出的面人形象创编歌词。

  重点:感受说唱的表现形式。

  难点:能即兴在念白部分创编歌词。

  3、教学准备:

  便于幼儿更形象、直观的学习歌曲我做了以下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会唱泥娃娃的歌曲,之前已掌握了一些捏面人的相关经验,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