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教育要闻 >

教育社交化究竟有多少商业价值可挖

导读 发展到今天,其实一直有人在进行社交化的探索。教育场景中,有诸多角色和关系,这些关系能否产生社交场景?这些社交场景是否蕴含着潜在的商

发展到今天,其实一直有人在进行社交化的探索。教育场景中,有诸多角色和关系,这些关系能否产生社交场景?这些社交场景是否蕴含着潜在的商业价值?本文Jack Ma带你进行教育场景中的社交化深度思考。教育场景中,有诸多角色和关系,这些关系能否产生社交场景?这些社交场景是否蕴含着潜互联网教育发展到今天,其实一直有人在进行社交化的探索。本文和你一起进行教育场景中的社交化深度思考。

1.什么是社交关系?

社交关系简单而言,是指人和人之间产生的某种联系。关系产生的条件是「相遇」,一旦人和人相遇了,也就形成了某种社交关系。

比较强的社交关系是父母与孩子的亲情关系,男女朋友之间的情侣关系;中度的社交关系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最淡薄的社交关系是陌生人关系。需要注意的是,陌生人关系不等于没有社交关系,两个人偶然相遇,就产生了陌生人关系。

在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里,我们会被动的接受许多的关系,亲人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但这些关系其实并不是自然产生的。

2.亲密关系产生的3个条件

无论是在教育产品中,还是在其他互联网产品中,产品经理是希望通过用户之间能产生更亲密的社交关系,进而提升产品的用户黏性。那么紧密关系的产生,需要什么土壤和条件呢?

(1)制造人与人相遇的场景

上文中讲了,人与人之间关系产生的前提是相遇。在产品中,首先要制造用户之间相遇的场景。相遇场景设计的顺畅,自然,有趣,对用户之间关系的后续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可以回想爱情电影中,男女主角相遇的场景,都是精心设计过的。有些产品的相遇场景设计的别出心裁,比如,有个APP,在每天晚上11点11分,用户打开APP后,都会配对一位异性,在11点11分这个特殊意义的时刻进行配对,会让相遇变得更好玩。

在教育场景中,用户相遇的设计点是很多的也是很顺畅的,除了一起上课的场景之外,还可以在课前、课后设计很多相遇点。

(2)诞生喜悦、崇拜的情感

用户相遇产生社交关系后,想进一步加强这种关系,需要诞生喜悦、崇拜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约会喜欢选择美食、电影、烛光、旅行,因为这些能让人产生喜悦的情感,进而产生亲密关系。

最近很火爆的答题抢红包,微信红包,派派红包,通过趣味设计和现金激励,让用户产生喜悦的情感;抖音、快手,通过有趣的内容,让用户产生喜悦的情感。

(3)足够多的互动和曝光时间

用户之间的互动和曝光时间,是形成亲密关系的重要保障,用户之间的互动越频繁,曝光时间越长,形成亲密关系的速度越快,这种关系也越牢固。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互动和曝光时间,即使原有亲密的关系也会变得疏远。大家生活中的异地恋比较困难,就是因为彼此没有足够的互动和曝光时间,进而导致关系难以维系。

如果希望加强用户之间亲密关系的产生,可以在产品中设计用户间的互动机制,增加用户相遇后的曝光时间,例如,SNS社交网络服务中的抢车位,偷菜等小游戏,微信朋友圈Feed流点赞、评论、回复。

教育产品中,也有天然的互动场景,比如老师给学生的点评,答疑,学生之间的学习打卡、排名,都属于比较强的互动场景。

3.决定成败的是理解教育本质

或许,你会觉得上述三个条件很容易满足,很多产品经理会说,我的产品中已经为用户制造了相遇的场景,也设计了让用户产生喜悦的功能和内容,同时也有足够的互动机制,为什么用户黏性就是不好呢?

教育产品的社交场景,有一定特殊性和复杂性,我们要从表面看到本质。不是简单在产品中设计一个聊天工具、或者一个类似微信的朋友圈,学生和老师就会使用,真正决定成败的是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

目前互联网教育走到今天,目前比较成功的具备社交场景的产品,一个是论坛,一个是类似家校通形态的产品,一个是泛知识类的问答。

论坛产品模式,作为互联网的早期产品形态,在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流程复杂的教育品类有比较成功的产品案例。例如,太傻网,作为留学论坛,帮助用户解决留学申请的复杂流程,用户可以在论坛上分享自己的留学申请历程和结果,交流申请出国中的各类问题。家长帮是好未来旗下的家长社区,家长在其中交流孩子教育、升学的各类问题。

论坛是一种产品形态,背后承载的是用户需要的“内容”,留学用户之间、家长之间,在论坛上消费内容和贡献内容,如果没有好的内容,论坛模式很难发展和强大。

根据上文中提到的用户之间产生亲密社交关系的条件,论坛制造了用户之间相遇的场景,用户也有长时间的停留去消费论坛内容,但是用户的核心诉求是内容。脱离了强大内容运营的论坛,无法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

家校通产品模式,是目前很多幼儿园、学校、培训机构使用的产品,用来连接老师、家长和学生。家校通也制造了用户之间相遇的场景,同时老师和家长、学生会通过家校通,产生频繁的互动(作业、点评、即时通讯),但是家校通的教育场景的核心本质是“工具”,形式上接近社交关系产品的家校通,其实是教育场景下,用户用于教学辅助的一种工具。如果脱离工具价值,家校通类的产品也很难单独产生社交关系和场景。

综上,教育产品和场景中,很多类社交形态的产品,本质上是内容和工具,这是用户之间产生关系的源泉和基础。产品经理必须先理解这一点,不可舍本逐末。

4.社交场景对教育主场景的反馈

根据上述分析,教育场景中,依托工具和内容产生的类社交产品形态,会制造用户的相遇、长时间的曝光、频繁的互动,进而让用户间产生亲密关系成为可能。

但产品经理和业务负责人,紧接着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用户之间产生的各种社交关系,对主商业场景的反馈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是需要加强还是减弱?这种关系对商业化和主体业务的影响到底如何?

这就好像读初中和高中时,男女同学之间产生情愫进而早恋(用户间的亲密关系),老师(业务主体)会进行阻止,因为老师普遍认为这种关系是对学习成绩(业务主场景)有负向影响的。

留学社区和论坛中,假如把用户之间的关系产品做的更重,让用户之间更容易产生紧密联系,那么是否会对其自营的留学咨询商业服务本身产生负向影响?因为学生能通过其他学生获取到更多的信息,更可能自助的完成出国申请的全流程,进而降低商业咨询服务的付费率。

家校通中,假如产品加强了老师和家长、学生的直接联系,会不会导致老师和学生产生私下交易,越过机构进行飞单。家长、学生和老师之间,通过在线产品变得更紧密的关系,是否会影响正价课的售卖?

1对1场景下,老师和学生之间通过长期上课(长时间的曝光和频繁的互动),很有可能会产生亲密的社交关系,这种关系一方面能加强学生对老师的好感,提高课程满意度,降低退费率;另一方面也会导致老师飞单的可能性加大。

首先,教育场景中的内容和工具,是构建用户关系的基础,是用户依附于产品的本质。依托于教育主场景,产生的社交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承载社交关系的媒介可能发生变化(例如转移至微信),这种关系后续能否正回馈于主商业场景,是产品经理做产品决策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因此,每个教育产品经理需要思考和理解: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