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家长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中小学生居家学习系列观察”之三
“孩子在家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不知道好好学习,只想着玩手机……”“爸妈一点都不理解我……”受影响,被“困”家中的父母和孩子时时刻刻在一起,彼此的抱怨也多了起来。
“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看待亲子关系,一个是亲密性,一个是冲突性。”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表示,“期间,家长和孩子发生冲突的频率比以前高。”
如何看待期间的亲子关系?应对亲子问题需要避开哪些“坑”?在“后时代”,家长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把目光投向了门扉里的家庭。
直面问题,化危机期为重塑期
“据我了解,这段时间,有些家长和孩子的矛盾尖锐到了不管不行,一管就吵,一吵就僵的地步。”陕西省宝鸡市石油中学副校长王成说。
下的亲子关系为何举步维艰?在专家看来,家长角色的增多,时空的转变以及家长、孩子双方的心理特点,都增加了下亲子关系的复杂性。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把孩子完全交给了家长。”王成表示,“家长还扮演了老师的角色,负责管理孩子的学习生活,亲子之间可能发生矛盾的冲突点增加了。”
“采购下厨洗衣你得做,天文地理美术你得懂,在因而居家的日子里,家长需要完成多重角色,除了辅导压力外,甚至还影响到了自己的工作状态。”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说。
“在期间,孩子长期和父母居家相处,不仅从时间长度上有了变化,双方的生活学习空间也被大大压缩。”在北京市密云区第三小学校长魏国民看来,时空的变化把很多问题压缩到了家庭当中,暴露问题的机会也因此增加了。
此外,长期居家生活给父母、孩子带来的心理情绪问题,也对亲子关系产生着影响。
“打破了我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在这种非正常中,家长有不确定性和焦虑,孩子不能外出玩耍,没有了小伙伴的交流,心情受到了很大影响。”宝鸡市石油中学心理教师刘海燕说。
期间的亲子问题虽然具有一定特殊性,但在专家看来,很多问题只是日常问题的升级表现。
“家长应该理解,不是带来了亲子问题,也不是居家学习带来了亲子问题,只不过是在特殊时期,平时隐藏的问题得到了一个相对集中的表现。”魏国民说。
边玉芳表示,应当正确看待下看似严重的亲子问题。
“并非来了亲子之间才有这些矛盾,只不过是在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下,这些问题得到了激化。”边玉芳认为,从这个角度看,期间亲子问题的爆发并不是一件坏事,“这反而是重塑亲子关系的良好契机。”
读懂孩子,深层理解成长内涵
“我家孩子一上网课就要喝水。”“打游戏时能一动不动坐大半天,一写作业,就进进出出的。”……
在王成看来,面对期间的居家学习矛盾,家长要学会“抓大放小”,除了坚持一些重要原则外,对细枝末节要勇于舍弃。
王成建议家长采取“众多问题零散化、多个问题分散化”的策略。“当看到孩子的毛病或者不足后,不要一股脑地去纠正,而是把问题切小切碎,通过长期的调整来实现改变。”王成说,之所以很多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变得敌对,很大程度来自父母,他们把孩子当成成人的附属品。面对冲突,如果家长和孩子能够达成一致当然最好,达不成一致的话,不要想一次就解决问题。
“成天想着看电视,作业写完了吗?”“这些家务都不用干,好好学习就成。”采访中,不少学生反映,在家里父母总是三句话不离学习,自己觉得压抑。
“心理学研究结果发现,要让孩子拥有更高的自尊心、幸福感和学业成就,家长不能一味地提出高要求,而应在提出高要求的同时给予孩子实现这些要求的支持条件。最难的地方在于,家长需要转换自己的位置,从指导者变为支持者,成为孩子的‘同盟’‘伙伴’。”中山大学特聘副研究员曾光在如何给孩子提供支持性条件方面建议,家长可以在孩子情绪不好,作业没有完成自己也很焦虑的时候,对孩子保有一份理解和接纳;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合理地计划学习任务,提升任务管理能力等。
针对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抓紧”,魏国民建议:“对孩子学习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父母要把孩子的成长维度放大一些看,不要过分与学科学习较劲,把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窄化了。”
“可以多和孩子进行深入讨论,如结合期间的故事,让孩子对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对社会产生一些思考和兴趣,从而在自己的学习中找到意义和价值,这是更为重要的。”魏国民说。
“其实,在技术层面上可以给家长很多具体的方法,但一两招应对之策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亲子问题。”在边玉芳看来,处理好亲子关系,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学会读懂孩子,对孩子一直抱有好奇。
边玉芳这几年一直致力于一项工作——读懂孩子。“孩子到底在想什么,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你对他理解得越多,你越会尊重他,真正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是边玉芳一直秉持的观念。“当你了解了孩子的成长规律,明白了他的所思所想,尊重孩子的个体性,可能很多你认为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这会大大缓解亲子关系的紧张和冲突。”边玉芳说。
在曾光看来,读懂孩子、应对亲子矛盾和冲突的关键技能是良好的沟通能力。
曾光为家长提了3个沟通建议:一是避免说教。与其说教,不妨改为在尊重彼此感受和观点前提下的“双方探讨”“交换意见”。二是倾听而不马上评判。当父母发现沟通过程中50%时间是自己在说,那就应该停下来安静地当一个倾听者,先听孩子说完,不要急着反驳。当青少年发现父母愿意倾听时,也会放下心理防御机制,愿意分享更多。三是管理自身的情绪。沟通过程中难免产生挫败感、失望、愤怒等情绪,不妨先停止对话,离开当下情境,待情绪平稳后再进行对话。
家校合作,做好复盘与总结
“孩子一天天长大,你有没有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小时候,我们认为妈妈是最漂亮的,爸爸是最强壮的……可是现在,我们和爸妈怎么了?”
最近,刘海燕在线为1000多名家长和400多名学生,分别讲述了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与父母相处的讲座。
“客观现实要求父母们当好多面手,但当各种需求汇集到家长面前时,他们既缺乏心理准备,也缺乏知识准备。”魏国民说。
在家长可寻求的众多帮助中,学校和老师是重要的支持力量。“一定要重视家校合作,毕竟教育还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边玉芳说,“家长要相信,跟着老师学校的节奏也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孩子居家学习的常见问题和网课效果,学校其实都有关注和相关准备,家长要配合学校的教学安排,相信老师,不要把压力和焦虑过多地传给孩子。”边玉芳表示。
安装摄像头、准点打卡反馈……为了监督还在居家学习的孩子,走出家门恢复正常上班的家长们又想出了不少办法。
但在专家看来,这种做法可能适得其反,容易导致孩子们的反感和不信任。
“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被老师‘承包’,生活被家长‘承包’,成长‘空心化’,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魏国民表示,借此时机,家长更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性,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比起“监控”,边玉芳建议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每日计划,例如下班回家后与孩子一起复盘,商量第二天如何改进,“让孩子慢慢自立,养成自主的学习生活习惯”。
“虽然父母心里都有一套完美的培养目标体系,但还是需要时不时提醒自己,自己不完美,孩子也可以不完美。”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陈顺森表示。
陈顺森特别提醒:“不能只紧盯在孩子学习成绩上,还需要关心孩子的个性、三观的形成。”父母可以在家里跟孩子一起探讨历史、现实、未来的一些人事物,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他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孩子小的时候,要费尽心思将意见不合的父母扯在一起,而到了青春期,其实最害怕的就是意见完全一致的父母。跟青春期孩子讨论时,父母不能一味地想将自己的观念植入孩子头脑,而要努力表现出各自独立的观点,培植孩子自主判断的能力,尤其是对社会上丑恶行为的认识。一家人可以激烈争论,理不辩不明,用心培养起父、母、子女三足鼎立的思维格局。
随着各地防控形势的向好,各地中小学全面复课返校的日子不再遥远,终于可以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不少家长都松了一口气。不过,专家提醒,在给这段“限足期”画上句号的同时,家长还应和孩子一起回首总结这段特殊的时光。边玉芳表示,如果家长们只是觉得终于熬过去了,终于把责任又还给学校了,当下一次面对类似危机时,可能会把曾犯过的错误重复一遍,“一定要总结和反思,不然我们所经历的,就都白白浪费了。”
本报北京5月8日电
《教育报》2020年05月09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