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高校动态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减法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导读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减法二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很...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减法二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先算65-( )=( ) 再算( )○(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口算。

  【教学难点】

  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17+41= 18+31= 54+18=

  73+12= 65+11= 75+21=

  48+42= 47+17= 48+37=

  45-20= 35-2= 36-8=

  2.谈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去世博会的事情吗?大家把问题解决得真棒!今天,老师还想请大家再来帮帮忙。

  1.课件出示第11页情景图:

  组织学生观察图画,问:

  a.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选择例2中的两个问题板书出来或投影显示;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

  (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

  3.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各需要用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寻找信息,并列式。

  (1)65-54=

  (2)65-48=

  4.怎样口算?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几个学生说自己的算法,教师选择主要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板书出来。

  5.对比这两个算式,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退位后十位的计算)

  6.巩固练习:教材第11页做一做。

  提醒学生看清运算符号,细心计算。学生独立练习后,指名反馈,集体订正,并选择两道算式说算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1页“做一做”。

  请学生自己口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小游戏(练习二第5题)。

  由两个同学拿着写数字的.卡片,用一个方框把两个数字卡排在一起,然后往左右两边拉,抽拉的过程中请全班同学把方框内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

  3.接力赛(练习二第6题)。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得数计算并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全组进行交流,让大家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在口算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理解的口算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口算速度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连加”】

  1.板演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6+8+2= 5+7+9= 3+7+5= 6+7+4=

  1+4+9= 3+5+5= 4+8+6= 8+9+2=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3.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6【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出示袋子图

  (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计算方法

  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

  板书: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2.反馈练习.【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教师板书 702+2984+368=

  (2)引导学生交流,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①三个数相加,能简算的要简算.

  ②三个数相加,和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师巡视,如果发现问题考虑的不全面,教师可适当提示.

  (3)师生共同计算.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个位时,先把个位上的2和8加起来得10,再加上4得14.

  教师同时用彩色粉笔把2和8用括线连起来,在得数的个位上写4,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

  计算十位没有简便算法,学生直接口述.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百位时,先把百位上的7和3加起来得10,9和进上来的1加起来也得10.

  教师用彩色粉笔按回答顺序画括线.两个10合起来是20,在得数的百位上写0,向千位上进2.教师板书:

  千位上结果是4(竖式板书完整)

  引导学生归纳:计算连加法,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启发学生表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教师同时板书).

  3.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是连加.做连加的题,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4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2.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1.正确口算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口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鸟吗?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去过鸟岛吗?在我国杭州风景秀丽的千岛湖上就有一座美丽的鸟岛,每年都会有许多人乘船到鸟岛去游玩

  1.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看,今天的天气真好!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学生去鸟岛游玩.码头上小朋友们兴高采烈、整装待发,在各班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准备前往鸟岛

  2.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边叙述,教师边把主要信息板书出来. 谁能说说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

  看,谁先上船了?(二(1)班和二(2)班)

  (1)二(1)班和二(2)班能坐下吗?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请各小组把算式写出来,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3+31=

  (2)怎样口算?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学法尝试:我这样算:先算23+30=53,再算53+1=54;还可以这样算:先算20+30=50,再算3+1=4,最后算50+4=54.]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小结:同学们利用各种方法计算,结果都是54,说明大家的算法都对.

  (4)小精灵聪聪提出问题了:

  二(3)班和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谁会列式?怎样口算?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

  教师板书:

  方法一:32+39=71(人),先算30+30=60,再算2+9=11,最后算60+11=71

  方法二:32+39=71(人),先算32+30=62,再算62+9=71

  两种算法都是71人,71人比68人多,超载了,所以二(3)班和二(4)班合乘坐不下

  现在船上坐了54人,看一看,船上还能不能再上乘客?按班级顺序,该哪个班上船了?

  2.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1)二(3)班还能上几人?谁会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学法尝试:我这样想:要求还能上几人,可以用减法计算,这样列式:68-54,我这样算:先算60-50=10,再算8-4=4,10+4=14,还能上14人;还可以这样算:先算68-50=18,再算18-4=14;我想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指名汇报,并说出各自不同的算法

  (2)小精灵明明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二(3)班上了14人后,还剩下多少人?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自主学习,指名汇报,并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32-14=18(人)先算32-10=22,再算22-4=18. 还可以怎样算?(用竖式计算)

  3.归纳小结,揭示课题. 今天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几道算式,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两位数)

  对,我们今天探究的就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板书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多种,希望同学们今后做练习时,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学法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可以用多种方法口算,还可以用笔算,数学里面的知识真多,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做一做.(教材第93页)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评议

  2.练习十九第1题.(课件出示) 小组比赛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而且还学会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5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10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并说出算法。(老师提问,学生齐答)

  54+5=26+9=

  20+40=15+30=

  47+42=

  师:前面4个加法算式利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就能够进行口算,那最后一个如何口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类似47+42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0页例1.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学校组织全校学生乘车去参观“世博会”,客车马上就要来了,可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却遇到了一个难题: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呢?大家能帮他们算一算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情境图)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计算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首先要知道一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已知一(1)班有35人,一(2)班有34人,也就是求35和34的和,那同学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进行汇报。(板书学生的汇报)

  方法一:35+30=65 65+4=69

  方法二:30+30=60 5+4=9 60+9=69

  师:同学们都很棒,已经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能通过多种方法求解。方法一中通过将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使问题转化为求两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和;方法二中通过将两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使问题转化为求整十数和整十数、一位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而这些都是我们利用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的。

  师:现在我们来看另一个问题,二(1)班有39人,二(2)班有44人,那么二年级的小朋友们要买多少张车票呢?联系前一个问题中的两种方法,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方法一:39+40=79 79+4=83

  方法二:30+40=70 9+4=13

  70+13=83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都掌握得不错。39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你还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吗?

  方法三:39+1=40 40+43=83

  (3)引导学生比较并总结两位数加法的口算方法。

  师:问题(2)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的十位上为什么是8而不是7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点名学生回答)

  (1)35+36=71(张)

  (2)36+38=74(张)

  (3)(答案不唯一)五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41+42=83(张)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例1:35+34=69

  方法一:35+30=65 65+4=69

  方法二:30+30=60 5+4=9 60+9=69

  39+44=83

  方法一:39+40=79 79+4=83

  方法二:30+40=70 9+4=13 70+13=83

  方法三:39+1=40 40+43=83

  教学反思

  1.注重规范表达,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都会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然而要他们说出计算方法,大多数学生不会表达。如35+34=?学生有的会说成是3+3=6,5+4=9,所以35+34=69。正确的表达是30+30=60,5+4=9,60+9=69,所以35+34=69。要让学生清楚十位上的3表示的是3个十,应该说成是30。

  2.注重知识梳理,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

  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计算方法比较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转换到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上。小部分学生似乎对口算并不感兴趣,仍然使用笔算,老师可以加以引导。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课件呈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教师介绍:这是在我国上海举行的第53届世博会中的一些照片。

  2、师: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大屏幕(呈现主题图)。

  3、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二)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这个画面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之一──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发现:

  1、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大客车慢慢开来了,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出发了,但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引导分析: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引是导学生得来。

  (2)展示过程:将学生列出的分步算式与过程的思路图结合在一起展示。

  (3)完整呈现,观察比较: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课件分步呈现第(1)(2)两上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二)口算比赛。

  1、看谁能算全对:练习二的第1题。

  2、看哪一小组全做对:练习二的`第2题。

  3、错例分析:教师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进行展示(不要说出出错孩子的名字)。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错了。

  4、我是小小营业员:课件演示练习二的第3题:

  5、我是劳动小能手:课件呈现练习二的第3题的主题图。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

  板书设计:简单计算

  方法一:35+30=65、65+4=69

  方法二:30+30=60、5+4=9、60+9=69

  方法三:30+34=64、64+5=69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再来分步计算已经基本掌握。但上节课加法的学习对本课的口算减法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方法上的混淆。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再次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且通过综合练习与最后的总结与归纳,理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为后面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课件呈现口算复习题。

  4+53=

  47+25=

  24+21=

  32+29=

  437=

  325=

  5330=

  6520=

  指名汇报口算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的。

  (二)引入新课

  1.师: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看来啊,同学们不仅对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加法掌握得很牢固了,对以前学习的减法也是记忆深刻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知识,既让学生复习到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唤醒学生对以前学习的减法知识的回顾,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和迁移的准备。同时开门见山地点明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直接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某学校同学解决了购买车票的问题,全校师生都顺利地坐上开往上海世博会的大巴了,我们来看看大家在车上都谈论些什么?

  1.课件动态呈现情境图: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发现的数学信息。

  3.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出学生提出的不同数学问题。

  (2)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就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吧?

  (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1.呈现问题:教科书P11例2的第(1)题: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1)分析解答: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独立计算:学生尝试独立口算,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交流汇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内交流每个人的算法,而后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6550=15,再算154=11;

  方法二,先算654=61,再算6150=11;

  方法三:先算6560=5,再算6054=6,最后算5+6=11;

  方法四: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学生在汇报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简单加以概括或提炼。如:方法一,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方法二,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方法三,找一个整十数做中间数;方法四,相同数位相减,既列竖式计算。可能有些同学还会说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比较反思:

  (1)同学们真厉害,想出来这么多的口算方法。那么,这么多口算方法之中,每种方法都各有特点,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呢?

  (2)如果再让你口算一题,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口算?

  3.重点呈现:

  (1)我们来看看书上向我们介绍了哪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

  (2)教师引领板演前第一种口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再利用课件展示第二种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3)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个数来分别减呢?因为这也是降低口算难度,同时利用转化和迁移的数学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在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的基础之上,再引领学生比较反思,最后教师重点介绍一种主要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再度探究,建构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1)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分析解答,并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2)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学生汇报方法的同时,教师选择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的方法板书,并画出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2.观察比较:

  (1)本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

  ①本题是有退位的减法,上一题不用退位。

  ②第一题中前三种方法都能适用于第二题,但如果要用第四种方法因为5减8不够减,就得到十位去借1当十再减。所以就得用:158=7,5040=10,7+10=17。

  (2)比较相同点:都是利用转化与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3.反思小结:

  (1)同桌议一议:经过这两次尝试,你最喜欢哪种口算方法呢?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哪种方法更合理?

  (2)全班交流。

  4.反馈练习:

  (1)课件再次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其他数学问题,师:你能从刚才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来解决吗?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请一学生汇报结果与算法,其他学生汇报自己的对错情况。对于出错的学生,师生共同帮助其分析原因。

  (四)巩固练习:我是保龄球高手!

  课件呈现:P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集体核对,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再度探究中,通过自主选择口算方法,比较方法、反思小结以及反馈巩固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自己的口算方法,从而完善对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建构。】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接力赛:课件呈现:P13的练习二第6题:请四位学生来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后,再换一组题目,换一组学生来比赛。

  2.我会变:P13的第5题,教师可以制作类似的数条,也可以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 让学生快速说出两个数的和与差。

  3.今天我当家:课件呈现情境图,让学生直接把结果填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教师要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

  (二)综合应用

  1.我是小小计分员:P413的第7题。

  (1)课件呈现第7题的左边的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

  (2)再呈现右边的情境图。

  ①分析问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②如何列式?口算结果。

  ③检查正误: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基础练习为主,通过两位数的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促使学生自觉形成又对又快的方法,同时,由于最后一题学生容易在审题时出现问题,所以,采取教师引导的方式,以避免学生因审题不仔细造成误。】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归纳

  1.引导学生整理,最后课件呈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两种主要方法:

  ①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再加(或减)一位数;

  ①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数再加(或减)整十数。

  2.小组讨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1)两者都运用了:转化、迁移、凑整等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2)加法是将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加,而减是将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减。

  4.师:当然,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别的方法,但不论我们用什么方法,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与归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从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为下节课的学习在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上做足准备。】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8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 86-34= 47+33= 36+20=

  23+69= 62-18= 70-26= 65-15=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520+300=

  840-560= 750-540= 440-150= 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教学反思:

  通过梳理知识点以及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9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进位)的加法、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退位)的减法和解决问题。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整数加、减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掌握了万以内数的意义、读写法和比较大小,掌握了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及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计算策略解决问题,一方面使学生基本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通过知识迁移解决多位数的.加、减法;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打下基础。

  备内容

  加法(2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验算

  减法(3课时)

  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被减数中间有0);减法的验算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备重难点

  重点

  1、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2、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3、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难点

  1、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2、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3、灵活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0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练习卡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小草变绿了,小树发芽了,外面的景色真美!瞧!小朋友们正准备坐船出游呢?

  2、出示主题图

  二、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筛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数学问题?

  (1)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

  师:如果2个班坐一条船,我们可以怎么安排?

  (3) 讨论解决问题策略,老师进行及时归纳梳理:

  方案一: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

  方案二: 1班,4班坐一条船;2班,3班坐一条船

  方案三: 1班,3班坐一条船;2班,4班坐一条船

  3、添加条件,确定研究主题:

  (1)明确限乘68人所表示的含义,最多不能超过68人。

  (2)确定研究主题

  师:以上3种方案是否都行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种方案。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三、探究算法,学习新知

  (一)分组自主探究1班、2班合坐一条船;3班、4班合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分工合作,列出算式

  (2)静静地思考,写出得数,并把方法简单地写在表格里。 比一比,谁想得方法多?

  (3)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4)写好得小朋友,跟伙伴交流下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2、读懂活动要求,列出各自的算式并让学生明确自主探究的方向是: 研究 23+31=? 32+39=?有多少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3、学生独立思考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

  5、分组汇报交流

  6、算法的初步优化:这么多的方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之后发现,以上的方法都是从十位算起,进步感知直接从十位算起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7、揭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听算练习:

  2、拓展延伸:

  (1)解决如果我们按班级来乘船,怎么安排比较合理?

  (2)解决如果我们按人数乘船,两条船够吗?

  (3)你觉得哪种好?让学生从切身感受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案

  五、回顾总结

  1、由老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什么?

  2、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体会?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课前三分钟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8 35 63

  20 3 ( )( ) ( )( ) ( )( )

  72 31 75 29

  (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13+29=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1、2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2

  一、教学内容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材第14页例3)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计算并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在众多方法中择优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口算。

  20+10= 50-30= 13+32=

  65+27=45-24=71-53=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师:通过上面的练习,可以看到同学们对已学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知识都掌握得很不错。今天,我们就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板书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4页例3。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同学们参观世博园,来到一个纪念品商店,老板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只要能正确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就能以优惠的价格购买“海宝”。你准备好了吗?来听听这两个问题,商店上午能卖出380个“海宝”,下午能卖出550个“海宝”,那么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3)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能给出上面两个问题的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

  师:求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也就是求380和550的和,因此列式为380+550,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就是求550和380的差,列式为550-380。

  师:我们前面学过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那么,两个式子能不能转化成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运算呢?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转化思路一:380看作38个十,550看作55个十,38+55=93,一共有93个十,所以380+550=930;55-38=17,一共有17个十,所以550-380=170。

  学生给出转化思路二:把两个加数0前面的部分相加,38+55=93,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930;把被减数和减数0前面的部分相减,55-38=17,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170。

  师:我们在学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减法时,回顾了列竖式计算,大家还记得怎么做的吗?你会用列竖式求这两个数的和吗?(点名学生上台板演)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笔算方法。

  ①加法竖式中,为什么百位上的数字不是8?(点名学生回答)

  ②减法竖式中,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点名学生回答)

  ③列竖式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从个位算起好还是从百位算起好?(点名学生回答)

  ④列竖式计算时,有什么注意事项?(小组讨论汇报,老师点评总结)

  3、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相互检查)

  660490710600120920

  190650

  4、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例3:

  (1)38+55=93

  (2)55-38=17

  380+550=930(个)550-380=170(个)

  教学反思

  1.教学中重视引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2.能掌握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运用,不能只会简单照搬。

  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像380+550这类题目,但将题目改为100+550,就会出现100+550=560的错误情况。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来学习是好的,需要让学生注意的是两个加数要统一,如果前面加数有两个0不看,那么后面加数也得有两个0不看,若其中一个加数只有一个0,那么我们只能少看一个0,减法也是一样的。

  3.重视对笔算算理和法则的讲解。

  学生虽然能较容易地将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迁移过来,但是在算理上有些糊涂。有的学生会把“从百位上退1,是100”说成了“退1当十”,教师应该对学生讲清楚笔算法则。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3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内容及练习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三、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四、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口算。

  9+6+

  5+5=

  6+8=

  8+6+1=

  8+2+1=

  6+5+1=

  2、师: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二)探索新知。

  1、介绍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书15页内容)

  2、教学例1。

  (1)中国特有动物的种数。

  鸟类98、爬行类25。

  (2)列出算式。

  ①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②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学生独立书写竖式。

  ③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④讲评:个位相加满十时向十位进一,小1写在十位的右下角。十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小1。

  ⑤同桌相互检查。(口述算法)

  (2)试一试。

  5+5+1=

  8+5=

  6+7=

  9+9=

  6+4+4=

  提问学生说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在书上计算第16页的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引导完成练习四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4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教师以“估算”为线索,展开教学。

  ①在解决问题中进行估算。教师在引入主题,展会讨论,巩固练习等五一节上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如收集矿泉水瓶,乘火车和乘飞机,购物,看书等。以生活化的情境为载体,以估算为内容,把解决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和估算紧紧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在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②探索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学生的思维各不相同,想出来的方法也是各有特色。教师在引导学生估算时鼓励学生寻求多样化的合理估算方法,肯定学生独特的想法。如在估算“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时,学生就想出了多种合理的估算方法,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而且也看出他们理解了估算,懂得运用估算。

  ③发展学生数学表达能力。流利的数学表达能促进更广阔的数学思考。教师重视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估算过程。学生在表达中加深了对估算过程的印象,对估算理解也更准确。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②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③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第98、100页采图(或相应多媒体课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矿泉水瓶能再利用吗?矿泉水瓶是塑料做成的,属于可回收物质,可以回收进行再次利用。大家看看二年一班一个月来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电脑展示例题5;收集矿泉水瓶情况)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①根据统计表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从这个统计表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量吗?

  学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教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并提出:

  a.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集了多少矿泉水瓶?

  b.第四周比第三周收集了几个矿泉水瓶?

  c.第三周和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师:哪个问题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第三个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它。

  ②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a.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师: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怎么列式?

  板书:192+219=

  师:不计算,估一估这两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矿泉水瓶?

  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并对计算结果作出预测和解释。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5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在本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又因为估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三年级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本课必须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

  一是教学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

  二是教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而这也正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呈现:P9的主题图,这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谁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级的人数?请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后,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学生汇报完毕,教师点击课件:小精灵也算了一算,这个学校的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3.点击课件呈现本课P15的主题图中的巨幕影院:他们参观完了世博园,来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电影。

  (二)引入新课

  1.点击课件,呈现P15的主题图,出现三条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学生汇报: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有221人;四到六年级有239人;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与肯定,最后引出本课的问题是: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