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秋晚的江上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设计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小学四年级语文秋晚的江上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设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蕴意,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索、反思历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蕴。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班级、时间:
14造价1班:20xx年3月 日(星期 )第 节?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
一、新课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 (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强调字音---一瞬(shùn)
2.学生齐诵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归鸟、夕阳、芦苇
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1931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九号里的床上,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三岁。
四、赏析诗歌
1.鸟儿要干什么?怎没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
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
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6.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无比欣悦。
五、深入探究
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
2.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流连景物、忘情山水,诗人瞬间高兴之感流露出来。
3.齐读诗歌,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并试着把感情加入朗读中去。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